“四明山心”李家坑秋色。(陳朝霞攝)
編者按:
今年上半年以來,全市上下針對圍擋、垃圾、城鄉環境等事關民生的“關鍵小事”進行專項整治。近期,寧波日報(甬派)記者深入各區縣(市),從城鄉品質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街區改造、城市管理等方面,尋找、發現一批城鄉爭優的“蝶變樣板”,樹標桿、作榜樣,引領各地城鄉爭優向樣板學習、向樣板看齊,促進城鄉爭優再提速、再提效。
從今天起,推出“城鄉爭優·蝶變樣板”系列報道。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的龍觀鄉李岙村剛送走一撥撥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吊紅掛滿枝頭的章水鎮李家坑村又迎來了一群群慕名而來的客人。在海曙區四明山區域的純美山水中,游客樂了,農家火了,村民富了。
海曙以生態為基,建設美麗鄉村,正將山清水秀的高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高價值。
走進海曙四明山區域,一路行走、一路風景。龍觀鄉龍興路的歐式風情特色街區賞心悅目,章水鎮整修一新的通遠路旁,山水墻繪和鵝卵石、舊瓦片、老石板等元素構成的景觀小品不時出現,讓人品味鄉愁。
除了高顏值的外表,海曙的新農村建設則為山鄉注入了獨具特色的內涵。龍觀鄉近年新建了包括全市首個海綿村大路村、全國光伏第一村李岙村等在內的村居,476戶農戶喜遷新居。章水鎮“內聚外遷”,四明山心的“中國美麗休閑山村”李家坑和醫院、學校、銀行等配套設施齊全的鎮核心區塊交相輝映,農民居住品質大幅提升。
“以前住的是老舊陰暗的空心板房,大風天怕倒,大雨天怕積水,如今住上三層寬敞明亮的聯排別墅,真是天壤之別。”李岙村69歲的村民洪國芳自掏腰包住上全新的屋頂安裝著光伏發電板的別墅,每平方米約1000元。更開心的是,每戶村民每月能領到300元光伏發電補貼,他和老伴每月還有3100多元的城鄉養老保險金。“生活無憂,心情舒暢。”洪國芳由衷感嘆。
依托背山面水的自然環境和“中國桂花之鄉”發源地的優勢,李岙村正在積極推動全村旅游發展,謀劃強村富民之路。“國慶節期間,全村接待了2萬多人次游客。桂花園內游客絡繹不絕,桂花干、糖桂花等土特產也暢銷。”李岙村村委會主任陳東杰介紹,剛被評為寧波“最美長壽村”的李岙村正整合周邊古道、五龍潭景區、中坡山公園等資源,發展民宿、開發農家樂,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而在四明山深處的古村李家坑,純美山水為鄉村帶來了人氣和“財氣”。2008年,李家坑村民李志平利用自家的院落開出了“環溪樓農家樂”。10年來,他眼見著村里環境越來越美、游客越來越多。“春天賞櫻花,夏天玩漂流,秋天摘吊紅,冬天觀雪景。”李志平說,李家坑的好山好水不僅吸引了國內游客,還讓美國、日本、伊朗等國游客流連忘返,“農家樂一年收入能達到10萬元”。
海曙還盤活山鄉現存優質資源,推動山鄉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以鏗鏘的腳步邁向鄉村振興之路。
章水鎮挖掘李家坑吊紅、燕麻筍干、茅鑊銀杏、樟村切面、赤水云霧茶葉、低坪手工皂等優質農產品,引進鄭家村藍莓,杖錫村高山獼猴桃、紅菇等項目,形成“一村一品”產銷模式,將深山“瑰寶”推向市場。
章水鎮還在全市率先成立鄉村振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鎮村聯動公司化運作,整合辦公用房、廠房、土地、山林等點狀閑散資源,打造成優質資源包,抱團脫貧。“目前,投資2000萬元,涉及章水鎮鄭家村、章溪村和龍觀鄉金溪村的浙貝母產業園區項目已經啟動,將使章水地產貝母有更多的話語權,并推向更廣闊的市場。”章水鎮鎮長胡小峰說。
海曙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曙立足山水文旅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堅持以人為本與生態保護并重、人居環境與生態產業共建,走出了一條山水換金銀的發展路子,實現了四明山區域生態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魚水交融”。
記者陳朝霞 海曙記者站續大治 通訊員尤文軍
我市舉行統一戰線各界人士代表2018年迎春座談會暨政協港澳委員特邀貴賓招待會
張家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張家界市移民開發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中醫教授:不要輕易說上火了,隨便喝涼茶
法官進校園 為青春護航
長子縣召開文化、教育、衛生、旅游工作專題匯報會
城鄉爭優"蝶變樣板" 海曙山水高顏值帶來高價值
近百列客貨列車晚點國省道多條道路中斷
婚姻登記嚴重失信者將受聯合懲戒
為改變“造謠張張嘴,辟謠跑斷腿” 上海警方既靠大數據也靠手和眼與網絡謠言賽跑
世衛組織發布新版《國際疾病分類》
王新偉赴龍安區一線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調研時強調:轉變工作作風 層層夯實責任 強化問題整改 全力推動攻堅
涂曉璇:讓講習所成為基層脫貧攻堅“加油站”
[南岳區] 南岳召開績效考核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會
濟南市城鄉建設委“三快三見”助解房地產消費投訴
“被辭職”,他將單位告上法庭奔波22年,年過六旬沒要回職工身份
關于三明莆炎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莆炎高速公路電力桿線遷移項目”《建設工程規劃方案》的批后公告
婺城偵破一批侵財案,返還贓款贓物3萬多元
雞東國稅:“便民辦稅春風”暖人心
市公交總公司升級改造18處公交候車亭增添城市風景 優化出行環境
我區貫徹落實中央巡視組反饋意見,開展聯合拆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