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2017年2月。清水塘。一個有著60多年輝煌歷史的老工業區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gdp,生態,產業轉型,企業職工……任何選擇,對石峰區、對株洲市都是戰略性、歷史性的選擇。
搬遷:1年時間,147家企業,5.7萬多人。一個個不可能,一一成為了現實。其中情與理的沖突、舍與得的考量、思與行的糾結、今與明的謀劃,每天都在上演,因此而交上了一份優異答卷:實現了147家企業關停退出,54家簽訂收儲協議,61家轉移轉型。
大膽決策、細心操作,為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貢獻了“株洲經驗”,為產業轉型升級貢獻了“株洲智慧”。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啟示催人奮進。
【第一篇:情與理】
有一種氣魄叫“壯士斷腕”
——從“不能”、“不想”、“不愿”,到“不行”的決策
2017年9月30日,隨著一聲令下,株洲鋼鐵有限公司最后一根煙囪應身倒下,其在清水塘區域近60年的歷史劃上了休止符。
看似簡單的關停搬遷,其背后站著無數職工、無數家庭,攸關企業生存、社會穩定,何其艱難。
有企業說,不想搬。100多家企業一次性全部關停搬遷,體制不一,情況復雜,存在市場流失、違約賠償等現實風險,而更多的是歷史遺留問題繁多,處理稍有不慎,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就可能集中爆發。
有職工說,不愿搬。生于斯長于斯,對企業而言,清水塘故土難離。有退休職工沖到廠里興師問罪:“當年我們從五湖四海聚到一起,揮灑青春,用扁擔和肩膀把廠子挑出來,到了你們手里,卻一關了之?”
有部門說,不能搬。清水塘是工業驕傲,為株洲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整體關停搬遷,200個億的gdp哪里來?經濟出現踉蹌、下滑,怎么辦?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60多年來,清水塘企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清水塘的環境容量已經不堪重負,灰天、黑地、污水的代價是沉重的。痛定思痛,必須給“犧牲環境換取發展”的做法亮紅燈、踩剎車。
“必須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寧愿犧牲gdp增長速度,也要換來碧水藍天。”帶著使命,凝聚共識,市委市政府決策者決定:不留后路,義無反顧,畢其功于一役,確保搬遷改造工作決戰決勝。
啟示一:情緒服從理智、眼前服從長遠、局部服從整體,從市里到區里,從機關到企業,從老總到員工,一年里都在作這樣的選擇,“壯士斷腕以全質”。干工作就需要這樣的氣魄和勇氣,就是在工作中要緊盯目標,決策時不等待,不觀望,“取大義而忘小利”。行動中不變調,不離譜,“直掛云帆濟滄海”。
【第二篇:思與行】
有一種理念叫“危中有機”
——從“包袱”、“問題”、“困難“,到“機遇”的轉型
挑戰與機遇并存,壓力與動力同在。
“事業偉大,注定過程艱難。但我們從來不稱之為困難,而把它當作機遇。”石峰區委書記張建勇在接受我們的采訪時反復強調,147家企業搬遷改造,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新機遇,是石峰區經濟發展的新窗口,是機關干部能力提升的新舞臺。
在污染高峰期,清水塘片區排放的汞、砷、鉛、鎘等重金屬污染物分別占湘江干流接納量的90%、50%、30%和25%。“清水塘老工業區企業關停搬遷后,‘環境包袱’將變身為‘環境財富’,騰出來的土地,更給產業發展帶來了廣闊空間。”張建勇介紹。
決策已定,行動中困難接踵而至,問題紛至沓來。“獅子型”干部、“黃牛型”干部把戰場擺在拆遷工地上,把會場設在街道小區里,對工作的畏懼感沒了,對百姓的親近感強了,對能力的信心足了。
這種機遇,還體現在企業自身上。一家化工企業負責人坦言,這些年來清水塘 “越來越擠”,上馬一條生產線,都只能見縫插針,“政府推進搬遷改造的決心,為企業的轉型升級趟出了一條新路。”
清水塘投資集團負責人介紹:“我們并不是將企業一關了之,變成一座空城,而是重塑一座新城,不僅要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點,更要成為整個長株潭城市群的新亮點。”“退出”,換來了新生的機遇。
啟示二:工作中,總有困難,有的人“一葉障目”,從而信心喪失,不作為,慢作為。當我們把困難當作機遇、把問題當作希望、把包袱當作動力時,目標明確,信心倍增。困難關掉了你的一扇窗,“壓力機遇”理念給你打開了一片天。
【第三篇:舍與得】
有一種作風叫“千錘百煉”
——說千言萬語,訪千家萬戶,經千辛萬苦,獲得“萬紫千紅”
要成非常之功,必下非常之力。在市區指揮部,每一名工作人員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大家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
領導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市委副書記、市長陽衛國分別擔任市指揮部政委和指揮長。市領導何劍波、馮建湘等常駐一線辦公,建立了政委、指揮長突擊檢查督導工作機制,并實行“日安排、周講評、月調度”工作模式。
市區聯動,合力攻堅。市直部門抽調70多名干部,石峰區專門抽調130多名干部,組成搬遷改造專職隊伍。他們走進企業說千言萬語,走進社區訪千家萬戶,一輪輪做工作 ,苦口婆心;一家家聽意見,釋疑解惑。
市兩型辦干部劉吉勇經常以辦公室為家,先后牽頭起草10多個市級層面重大政策文件 ,組織300多場會議,籌備10余場重大活動,均做到零差錯。
石峰區田心高科園管委會干部陳明主動請纓,擔負起17宗集體土地征收和10多個企業搬遷的領導工作。福爾成化工要搬遷,工作人員陪同在全國各地選址,最終落戶岳陽臨湘,積極協調對接環保、國土等部門,加速落地投產。
去年12月5日,株洲天源紡織有限責任公司200多名職工及家屬共進午餐,不禁點贊“沒有清水塘的搬遷,就沒有我們的新生活。”
啟示三:在市委部署下,清水塘搬遷改造成了干部的練兵場、試金石。各級各部門說千言萬語,訪千家萬戶,經千辛萬苦,扎根服務群眾第一線,能進百姓門,能說百姓話,能做百姓工作,能解百姓難;問不倒、難不住、信得過、靠得上。“天上不會掉餡餅”,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千萬份辛勞,千萬個點贊。
【第四篇:今與明】
有一種追求叫“脫胎換骨”
——脫下“污染服”,換上“生態裝”
今天的事業是昨天的夢想,今天的理想是明天的輝煌。
產業層次由低變高,生態環境由灰變綠,城市功能由弱變強,城市面貌由舊變新……這是石峰區寫在紙上的構想,也漸次在東西南北的土地上呈現。
目前,清水塘片區內的清湖路已竣工通車,清雨路、清霞路等正加緊建設,著力構建與主城區及長沙、湘潭互聯互通的主干路網格局,清水塘城市公園已具雛形,保稅物流中心(b型)全面建成并通過驗收。推進的9個重點污染項目建設,已完工6個,3個正在實施,清水塘老工業區面貌得到明顯改觀。
“清水塘生態科技新城,決不搞碎片化開發。”清水塘投資集團負責人表示,按照“整體投資、整體開發、整體見效”的模式,將清水塘老工業區15.38平方公里核心區中的11.45平方公里拿出來招商,引進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合作開發建設生態科技新城,目前已與60余家知名企業進行了多輪深入洽談,有6家聯合體通過資格預審。
褪去“老工業”的外衣,可以預見,具有戰略眼光的投資者與株洲攜手合作,大批生態、文化、物流、科技產業項目布局落子,清水塘生態科技新城將迎來嶄新的明天!
啟示錄四:軌道交通創新中心、口岸經濟、科技型企業,醫養結合示范區、美麗社區等等,過去與清水塘緣分并不深的詞匯,開始頻繁出現。舊的已去,新的已來,清水塘山青水清天凈款款而來,石峰區在新經濟高質量的舞臺盛裝亮相。
長泰縣竹編進入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傳統工藝決賽
項目抓落地產業大提速
141名“準新兵”即將開啟軍旅生活
桐鄉放心消費“烏鎮模式”獲央視“315”晚會點贊
蕭瀚美術館與安徽眾藏文化藝術館達成戰略合作
以壯士斷腕贏得脫胎換骨
晉城:舞出全民健康 舞出精彩人生
收看省防汛工作視頻會議確保全市安全度汛
睢縣組織收聽收看全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第二次推進電視電話會議
重陽法援行 溫暖老人心
南京選派年輕干部跑好“四個一線”接力賽
[體育局]小長假多場體育賽事活動熱動宜昌(圖)
如何推動黨媒融合生產?嘉賓建議搭建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端午節遇上父親節 福州發布小長假旅游惠民出行指南
健身房服務悄然“縮水” 想退卡只能先登記?
天津居民膳食結構有啥不合理?油鹽攝取多果蔬吃得少
“三航”培植計劃深入推進 企業收到金融禮包38.59億元
公交站在學校1公里外上學不便,公交辦已計劃新開線路
寧波國內招商引資跑出“加速度” 前4個月實到353.61億元
京蘇浙特級教師論劍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