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市第七次黨代會立足現代化都市區建設的高度,提出實施創新強市戰略,加快金義科創廊道建設,增強轉型發展驅動力。近年來,婺城區深入實施“工業強區、科創興區”戰略,以集聚科技資源、建設創新載體、提升創新能力為重點,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還有許多不相適應的地方,特別是存在科技研發投入不足、創新主體層次偏低、創業創新人才缺乏等突出問題。下一步,婺城區要聚焦產業創新主戰場,以共建金義科創廊道為契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破解科技創新難題,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一、夯實平臺支撐,加快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堅持把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作為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核心抓手,有力有效推動各類科技創新資源集聚整合。一是加快建設浙師大婺城創業園。依托浙江師范大學的智力、技術和人才優勢,持續深化校地戰略合作,規劃建設浙師大婺城創業園,并以此為中心,整合提升金華電子商務創業園、文創電商園、師大網絡經濟創業園、婺星產業基地等,形成一條長約13公里,集研發、轉化、孵化、產業化于一體的科技創新產業帶,打造成金義科創廊道的“金腰帶”。二是加快招引高水平研發機構。緊扣支柱產業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依托高校、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工程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和人才團隊,引進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特色、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大院名所,特別是圍繞汽摩配、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建設一批共性技術創新聯盟。比如,加強與中國工業設計(上海)研究院對接合作,依托中國工業設計研究院的國家級工業設計集成創新和產業服務平臺,籌建婺城區工業設計創新中心。三是加快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以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為重點,打造集項目孵化、資金支持、后勤保障、信息咨詢于一體的創新服務鏈,大力發展眾創、眾包、眾籌、眾扶等創業創新模式,推動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和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開放共享,推廣使用科技創新劵,形成較為完善的創業創新配套服務。
二、培育創新主體,切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雙輪驅動”,引導企業重視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千方百計做大做強企業創新主體。一是引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以共建金華科技城為招引平臺,圍繞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柔性顯示等重點領域,瞄準世界500強和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實施重點科技專項計劃,力爭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強度大、市場前景好的高新產業項目。二是培育一批創新型龍頭骨干企業。以萬里揚、高峰控股、時通電氣、赤誠工貿等實力雄厚的本土企業為重點,開展定向幫扶和精準服務,推動與國內外高校院所圍繞產業升級技術需求,開展產學研合作,實現創新要素與生產要素在產業層面的有機銜接。同時,加快“走出去”步伐,通過并購域外高新技術企業,引進重大科技產業項目和技術研發機構,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三是發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力實施“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技術產業化”工程,通過眾創空間孵化一批、傳統企業改造一批、小微企業提升一批等多種渠道,加速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擴張。力爭到2020年,婺城區每千家企業中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數達到15家。
三、堅持精準施策,著力補齊創新發展短板。堅持科學謀劃、定向施策,聚焦當前婺城區科技創新中研發投入少、人才引進難、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等短板問題,逐一破解瓶頸制約。一是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機制,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重要來源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體系。確保每年財政科技支出增長幅度高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1個百分點以上,區財政科技經費占區財政經常性支出比例4%以上。引進有產業和技術背景的優秀創業投資管理團隊設立各類子基金,鼓勵區外風險投資機構投資科技企業或項目。同時,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支持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信用貸款、科技保險等業務。力爭到2020年,全區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趕超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設立高層次人才引進專項資金,利用金華海內外人才總會、博士聯誼會等載體,鼓勵通過項目合作、技術開發、科技咨詢、學術研討等柔性引才方式,引進一批緊缺急需的高端科技人才、高層次創業人才、海外高層次人才。優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推行校企合作的現代學徒制辦學模式,大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能人才。三是加快成果轉化應用。依托金華科技大市場、市工科會等優質資源,引進信譽度好的優質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打造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專業性科技成果交易平臺。建立完善婺城區科技成果需求庫,強化科技市場信息集散功能,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鼓勵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以技術入股創辦實體,支持科技領軍型創業人才申請設立科技企業,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四、強化服務功能,不斷優化創業創新環境。堅持政府有為、市場有效,盡快形成鼓勵創業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讓雙創的激情在婺城充分涌流。一是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綜合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全面推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建立由市場決定技術創新項目和資金分配、成果評價機制,簡化科研項目預算編制,降低人才創業門檻,清理廢除科技創新全流程中一切妨礙創新活動的規定和做法,真正為科研單位、科研人才“松綁”。二是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深入推進省級知識產權示范區建設,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效能和市場監管水平,加強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有效銜接,嚴厲查處打擊侵權行為,將假冒商標專利、侵權盜版等行為納入企業或個人征信系統。三是營造鼓勵創新的氛圍。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全面落實容錯免責機制,提高黨員干部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發揮各類行業協會、商會、基金會、科技社團在創新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形成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合力。大力弘揚婺商精神、工匠精神,加大對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典型創新創業人才和創新型企業的宣傳推廣力度,提高科技人員在各類評選表彰中的比例,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
(作者:陳麗萍 婺城區科技局局長、科協主席)
食藥監管部門:突擊檢查抗癌藥品
田家庵區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向好
婺城農村改水工程惠及萬民
高新區將建60公里健身步道
旺蒼縣積極推進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向基層延伸
補齊科技創新短板 共建金義科創廊道
固鎮縣婦聯開展“兩綱一策”培訓宣傳活動
龍巖市召開小溪河流域綜合整治案例分析座談會
長江宜賓段有奇石枯水季露出水面 南宋所刻漢字至今清晰可辨
高速公路養護部門全力備戰防汛工作確保安全暢通
統籌科技資源促進協同創新助推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設
10歲男童長江踩水溺亡 同行唯一成年人被判賠償8萬多
狂風暴雨天氣愛車被砸被淹 能開氣象災害證明嗎
駐人社紀檢組:用“點穴式”督查 治陋習頑疾
10日起鐵路實施新運行圖 青島多趟列車運行有變
奮力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市住建局舉辦“廉潔家風”講座
鼎湖區人民醫院外科護士長梁麗霞:面對患者刁難她仍微笑相對
惠城區:深挖內力用足外力基本解決執行難題
【組圖】集裝箱“壘起”城市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