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6日,隨著一紙任命的下達,平湖市副市長何健和他的兩人小分隊正式開啟了在青田為期兩年半的掛職生涯。
與一般掛職干部不同的是,何健的新頭銜除了“麗水市青田縣委常委、副縣長”,還兼任了平湖青田山海協作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管委會主任。
這個地處青田的產業園,是平湖與青田的又一個“飛地抱團”項目,由兩地的國有公司共同出資打造。
在此之前的2018年3月30日,全省首個跨縣域“飛地抱團”項目——平湖青田山海協作“飛地”產業園項目在平湖開工奠基。青田156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帶著300畝土地指標和1.95億元首期項目建設資金,在平湖最熱門的區塊、國家級平臺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德國產業園建設“飛地”產業園。
既有“飛”來,也有“飛”去;既接納青田村級集體經濟抱團發展項目落戶平湖,又赴青田山區尋求生態型發展項目落地。就這樣,背靠上海、面朝大海的平湖,與倚靠青山、坐擁綠水的青田以新的形式捆綁結對,開啟了新時代山海協作新征程。
省委書記車俊說,平湖與青田合作共建“飛地”產業園、聯手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的新模式,是山海協作升級版的創新,希望及時總結經驗,在全省推廣。
開啟精準脫貧新思路
山海協作是習近平主政浙江時提出的“八八戰略”之一。它作為縮小地區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有效載體,已經堅持了16年。新一輪的山海協作,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吹響的“用三年時間全面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這一嘹亮的號角聲中拉開帷幕。
肩負著嘉興跨市合作“消薄”試點重任的平湖,牽手青田落下先手棋。
關于經濟薄弱村,浙江省是這樣定義的: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和總收入分別在5萬元和10萬元以下。
青田的“消薄”任務有多艱巨?一組數據可以佐證:截至2017年底,青田縣414個行政村中,有266個是經濟薄弱村。到今年9月底,全縣要全面“消薄”,這是青田縣委縣政府立下的“軍令狀”。
“平湖‘飛地’項目是我們青田‘消薄’的關鍵托底!”青田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鐘鋒偉說,作為著名的僑鄉,青田是民富村窮。2017年,民間儲蓄高達600多億元。讓村集體經濟年總收入達到10萬元,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可持續。這些年來,通過山海協作,辦成了許多事。但村里自身造血能力不強的狀況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入股平湖“飛地”項目,正是補齊了這塊“短板”。
“毛主席曾說,手中沒得一把米,連雞也喚不來。如果村集體不富,那么村兩委班子的號召力很受影響。”66歲的青田仁莊鎮小令村黨支部書記阮崇新說,村里一年的經營性收入只有2萬多元,但凡干點事都要靠社會捐助。捐得多了,老百姓也煩了,村干部的腰桿子也難以直起來。
小令村籌資50萬元參與平湖“飛地”強村項目,其中10萬元是自有資金,40萬元是信用社貸款,縣強村公司給予貼息補助。按照平湖與青田的約定,前五年是投資總額的10%作為投資的固定收益。這樣一來,小令村今年的經常性收入就可越過5萬元的門檻。65歲的村委會主任徐文俊展望2018年底,眉頭舒展了起來:“感謝平湖的氣度與胸襟,讓我們共享發展紅利,帶著我們共同富裕。”
與徐文俊一樣,對2018年“消薄”充滿信心的還有其他參股村的村干部。在青田縣“雙增辦”的“消薄”作戰圖上,156個底子最差的經濟薄弱村同時把“消薄”路徑標注為“參股平湖‘飛地’項目”。
鋪筑共創共富新路徑
一個“飛地”項目在青田廣大農村引發的強烈回響,令平湖市委書記祁海龍感慨萬千。他說:“我曾經擔任過嘉興援疆指揮長,深切體會到讓受援地區真正站起來,除了資金、物資援助,更要著眼于雙方優勢互補,通過共建平臺、共享產出收益,為當地經濟注入源頭活水。”
平湖市一直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2006年,該市突破村域、鎮域限制,騰退復墾閑置低效用地,“飛地抱團”到市級優質發展平臺建設高標準物業項目和創業創新平臺,獲取高收益,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截至2017年底,全市75個行政村中,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過100萬元的已有59個,最低的也達71萬元。2018年,平湖市的目標是:100%消除經營性收入100萬元以下的村。
應和著新一輪山海協作的鼓點,平湖與青田在全省率先開啟跨地市“飛地抱團”,平湖“飛地抱團”的強村經驗突破縣域和地市級壁壘,全面助力青田“消薄”。
因為能共創共富共享,“飛地抱團”在青田激發起強大的動力。
“我們雙方都掏出了最好的‘家底’。”一直從事山海協作的青田縣農業局副局長葉國平說,“平湖這么一召喚,青田許多沉睡多年的資源、資產被喚醒了,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的心熱起來了。”
青田縣委書記戴邦和說:“我們將以‘飛地’產業園合作為起點,深化雙方合作,積極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促進兩地共贏發展。”
“這次合作,不但是山從海這邊尋求發展新引擎,也是海在山這邊拓展發展新空間。”平湖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陳漫遠說,現在國家給平湖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已從2003年的1萬畝降到1000畝,發展需求旺盛但用地空間受限是當前平湖面臨的突出矛盾。
建設用地指標交易并不鮮見。相比以往出售用地指標的“一錘子買賣”,現在雙方的合作是青田帶著指標與平湖共建產業平臺,這種方式更加可持續,一次牽手,長期獲益。
同樣一畝地,僅畝均稅收產出而言,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青田經濟開發區的3.7倍。合作,讓貧困地區共享了區位級差帶來的發展成果。因為青田與平湖的合同約定:后五年,按租金+稅收地方所得部分50%幫扶。
省農業廳副廳長葉新才評價說,平湖與青田的“飛地”協作,讓貧困地區借助發達地區的平臺培育自我發展的能力,解決了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很有借鑒推廣意義。
牽動全域思想大解放
“新時代的山海合作,對我們青田的意義不是憑空救濟出一個強村,而是牽動著全域思想大解放。”青田縣合作交流辦副主任季蕾說,“原來,綠水青山可以這樣轉換成金山銀山!”
為了推進項目落地,平湖與青田成立了山海協作“飛地”產業園項目聯席會議制度,由雙方黨委主要領導作為召集人定期召開會議,共同研究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建立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互掛互派制度,確保“飛地”產業園建設兩地一班人馬、一抓到底。
來自青田的杜建勇從去年8月就派駐在平湖,掛職擔任平湖市發改局副局長,負責平湖青田山海協作“飛地”產業園建設。10個月來,他不僅緊盯著“飛地”產業園的項目進程,也跟著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學習招商、引商、留商、養商。“平湖讓我深深感受到,只要把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再偏遠的地方也會有辦法、有資源的。”
“平湖的人才、資金、技術、經驗、市場要素植入青田發展‘肌體’后,不僅讓青田得到了發展保障,獲得了發展共享,還讓青田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深受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說,不為貧困找理由,只為崛起想辦法。”青田縣“雙增辦”常務副主任陳林海說。
受益于平湖“飛地”的啟示,青田縣正在啟動縣域內鎮與鎮、村與村之間的“飛地”。地處青田縣城的甌南街道水南村,近年來利用區位優勢,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搞得紅紅火火。今年,已有十多個經濟薄弱村“飛地”參與它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收取固定的物業租金。
“消除經濟薄弱村不能‘等、靠、要’!”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節點上,與平湖合作所牽動的思想解放,正讓身處“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青田人,激蕩起自力更生、奮發向上、高水平譜寫鄉村振興青田篇章的壯志豪情!
市人社局情系二戶坪村
南平市迅速行動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
我市開展光伏扶貧項目專項督查
充值卡丟失市民卻渾然不知 公交人打電話尋失主
張家港口岸進境亞麻再次突破5萬噸
念好新時代的“山海經”
瞄準“高精尖” 引進“綠富美” 泰和精準招商迎來項目滿園
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增3家院士專家工作站
市三院健康促進醫院工作受到國家衛健委專家高度評價
深圳海關實施口岸“限時作業”
60萬人次全椒走太平
市領導調研新區西岔園區---確保各項重點工作快速推進
寫春聯 送祝福
勠力沖刺 決戰貧困
元旦期間本市安全生產工作總體情況
市委黨校組織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輔導
淮安區南閘水利服務站嚴抓節日期間安全生產
市殘聯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
大觀區委常委擴大會議召開
銀聯閃付有望株洲上線可刷手機、銀行卡乘公交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