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府辦下發了關于成立“泉州市申報‘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全面推進申報工作。
我市傳統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技藝精湛,是奠定和支撐泉州作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和當選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市的重要經濟支柱和經濟發展的動力源。
據悉,今年我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市將突出傳承創新,爭創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增強泉州文化軟實力。
海內外客商為泉州工藝美術點贊
泉州成全國工藝美術重點產區
2017年,我市擁有工藝美術企業4000多家,從業人員40多萬人。375家規模以上工藝美術企業銷售產值855.56億元,占全國約7%,出口交貨值398.58億元,占全國約16%,泉州已成為全國工藝美術的重點產區和出口基地。
我市先后榮膺 “世界石雕之都——惠安”“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中國民間工藝品之都——鯉城”“中國藤鐵工藝之都——安溪”“中國香都·永春達埔”“中國樹脂工藝之鄉——豐澤”等榮譽稱號;“惠安石雕”“德化陶瓷”“德化瓷雕”商標獲得國家地理標志注冊認定,佳美、冠福、得盛、磊藝、騰飛等8枚品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興隆、彬達等83枚品牌榮獲福建著名商標。盧思立、黃泉福、柯宏榮、鄭國明等4人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還有數百名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
數十種工藝美術見證千年文脈
我市現有陶瓷工藝、石玉雕工藝、木根雕工藝、藤鐵工藝、香制品、樹脂工藝、珠寶首飾等37項民間工藝技藝品種。其中:德化陶瓷、惠安石雕、江加走木偶頭、李堯寶刻紙、泉州花燈、永春紙織畫、安溪竹藤編等10種工藝美術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惠安木雕、泉州竹編技藝、泉州(楊氏)錫雕技藝等23種工藝美術技藝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漆線雕、十音銅樂等35種工藝美術技藝入選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可以說,泉州傳統工藝美術見證了泉州千年文脈,是一部濃縮閩南文化的傳承史,也是海峽兩岸人文藝術同根同源的歷史見證。
工藝美術產業集群逐步形成
目前,我市已建成永春中國香都產業園、安溪家居工藝文化產業園等12個工藝美術產業園,總投資近200億元。各產業園區共集聚了600多家工藝美術企業和一大批市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同時帶動了一批工藝美術配套企業的入駐,壯大了產業鏈,成為全省最大的工藝美術產業匯聚區,工藝制品生產能力在全省處于領先地位。
據介紹,我市工藝美術產業在國內外市場的占有份額不斷提升,其中陶瓷制品集群,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82億元,約占全國陶瓷出口總量的9%;雕刻藝術集群,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37億元,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中東、歐美等100多個國家,出口額占全國同類產品的40%左右;藤鐵工藝集群,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27億元,遠銷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占全國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香制品集群、樹脂工藝品集群和珠寶首飾等也發展迅猛,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
鼓韻弦音40載——訪樂亭大鼓省級傳承人張旭武
吉首市小溪村發展鄉村旅游 助推脫貧攻堅
周口市區大醫院迎來節后“就診潮”
市商務局對孟津縣2017年度商務領域市場監管執法工作進行考核
玉泉區中小學、幼兒園2018春節聯歡晚會隆重舉行
增強文化軟實力 泉州爭創“中國工藝美術之都”
葉露中在調研城區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時強調
擔負好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神圣使命
男子離鄉三十載 戶籍新政幫他圓了“回家夢”
小龍蝦,夏日消費“網紅”
省內滬杭甬高速及同三高速推出“無感支付”服務
為寧鄉旅游魅力和美譽度增色添彩
泗縣交警“四個強化”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我市加快轉型發展,著力培育和壯大通用航空產業——蓄之以能乘風高飛
劉芳震在專題聽取恩施市中心城區重點規劃方案匯報時要求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打造宜居山城
5月份,鄭州市CPI同比上漲3.0%
關于印發《臺州市企業參加重大國(境)外引才活動經費補助工作規程》的通知
吉州“12343”服務熱線再升級
深入推進“基本無違建市”創建
跟砂場說再見!橋頭重拳整治污染源,砂場將變綠洲
2017年全縣鎮(街道)、社會團體體育工作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