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永嘉縣三江街道坦頭村的甌窯小鎮里,種下了滿園的芝櫻花。這是村級集體共同開發的花海田園項目,也是我市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一個縮影。
把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作為抓基層打基礎的頭等大事來抓,溫州堅決打贏“消薄”攻堅戰。至2017年底我市全面消除1707個薄弱村,年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5032個,占比從38.6%提高到93.1%;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增長18.5%,高出全省增速8.1個百分點。
隨著“消薄”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我市全面奏響從“消薄”到“強村”發展的進軍號。我市以項目集中開竣工為抓手,確保項目落地見效,帶動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快速度發展。2017年以來,全市新增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項目4487個,投資額186.2億元,涉及3983個村,實現薄弱村全覆蓋。今年,全市已舉辦7場縣級集中開竣工儀式,開工集體物業、農旅融合等六大類項目1148個,涉及2061個村,總投資121.5億元,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收6.7億元;竣工項目2282個,產生收益3.8億元。如永嘉縣集中開工項目481個,總投資45億元,覆蓋585個村,預計年內為村集體增收9300萬元。在這過程中,全市各地堅持村企聯動、項目為王,以“一村一項目”“一項目一抱團”“一抱團一領導”三大招,助力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增強“持續造血”能力。
為了讓村集體經濟“持續造血”有后勁,我市深化“一村一項目”攻堅計劃,結合轄區地理和產業特點,確保每個村至少有1個自主經營性項目。特別是2017年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下的村,都要優化或新增經營性項目。重點謀劃實施集體物業、農旅融合、規模農業、投資增效、特色產業、勞務合作等“六大類項目”。
“一項目一抱團”,是破解村集體經濟難題的一條路徑——由縣或鄉牽頭,打破村域藩籬,整合同類型的資源和優勢,抱團確立發展項目,走出發展集體經濟缺資金、缺項目、缺資源的困境。這條“抱團強村路”共有五大模式,分別是“抱團+資金”“抱團+土地指標”“抱團+優質資源”“抱團+特色產業”“抱團+鄉賢助力”。其中,“抱團+資金”模式就是針對多數村資金有限、難以單獨發展項目的實際,采取異地置業、多村聯建、集資入股等方式,將散落在村內的資金進行整合。
此外,我市通過“一抱團一領導”,建立了項目領辦機制、全程管控機制和通報約談機制,為項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今年全市新增的1148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已全部由掛鉤領導和掛鉤單位領辦,通過資金扶持、政策傾斜、跟蹤服務等方式,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問題。(記者 葉凝碧)
“書法美術宿遷現象”中青年書畫家系列展覽第二次聯展開幕
合肥不動產登記信息 自助查詢系統正式啟用
南岸區恢復重慶傳統文學盛事“南山筆會” 多名國內文壇大咖赴會
楊斌:全力做好秋冬季污染攻堅工作
廉江市:書記檢查鄉鎮河道水污染防治工作
溫州全面奏響從“消薄”到“強村”的進軍號
省督查組到郊區督查哈佳高鐵線下項目
我國將允許深度貧困地區靈活使用宅基地
樂陵公路局——黨建特派員送學上門
紹興轄區首批自主研發生產的集散兩用船舶順利下水
村潔家凈鄉風美——漢臺區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側記
市科技局:省科技廳劉英鋒副廳長調研南陽科技創新重大項目
大熊貓飼養員“被羨慕的一天”
中南大學博士在瀘陽中學舉行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市質監局走進《消費者面對面》直播間
重要節點!地鐵1號線昨日實現全線軌道貫通
溫嶺分中心多措并舉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
周迎春到新寧縣聯點村講授黨課并慰問困難黨員
東營市法制辦印發關于學習陳艷利同志先進事跡的通知
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大調研動員部署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