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期間,來自成都的游客王靜一家人在我市旅游期間,戀上了薔薇花賞花網紅地——漢臺區河東店鎮褒河蜜桔生態長廊。王靜說,她最喜歡我市的生態美,尤其是漢臺區農村綠樹掩映的民居、秀麗如畫的村莊,隨便驅車走進該區的一個村落,都讓人有歸園田居的感覺。
該區漢王鎮漢明村的李慶元今年種了10畝柑橘。田間管護、收獲都需要開著三輪車。“以前,出門就是泥濘的土路,下雨天根本出不了門。現在好了,水泥路都鋪到了地頭。”說起這事,他的臉上總是洋溢著滿足和笑容。
“以前村上可不是這樣,房前屋后垃圾亂堆,一吹大風,垃圾滿天飛,現在經過整治,環境真是大變樣了,住在這里我很舒心!”該區鋪鎮四合村村民馮貴華深有感觸地說。
如今的漢臺,每一條村道都已硬化,許多路旁都安裝了清潔、無污染的太陽能路燈,每一個村都有農家書屋、高配置的村衛生室和健身休閑廣場。
這樣的變化,是該區扎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結果。
近年來,該區始終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有機融合,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今年初,該區又吹響新一輪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號角。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整治行動規劃之嚴、力度之大、群眾參與性之高,歷史空前。“脫貧不能僅僅是收入和硬件達標,村潔家凈鄉風美才是‘真美’漢中。”這已經成為該區干群的共識。
3月下旬,該區印發《2018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巧妙借鑒網格管理辦法,實行“安排部署、集中整治、鞏固提升”三步走,詳細制定“量化任務、責任、區域、標準”四個細則,重點對縣鄉公路、農村集鎮、河道溝渠、村容戶貌進行集中整治,力爭到年底實現所有行政村環境優美、綠色生態目標。還建立了由區級領導掛帥、15個部門參與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將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村莊綠化等10項建設內容細化分解到15個部門和10個鎮辦,納入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和“一季一督”點評,建立“月考核、季通報”和部門聯動、鎮辦為主的協調推進機制。
“整治農村環境衛生要用車、用工。錢從哪來?”剛開始,不少村干部和群眾對此持觀望態度,說白了沒錢難辦事,純靠義務不是長久之計。
為解決群眾后顧之憂,該區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衛生治理,拓展資金渠道。
“區上在農村每年每人10元的垃圾清運費補助標準上,按照‘多收多補、少收少補、不收不補’原則,實行財政補助與收繳費掛鉤獎補機制,獎補資金專項用于村級環境整治。”區委農工部副部長王成戰說。此外,今年該區已下達近1000萬元資金,全部投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該區還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垃圾清運模式,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高強度、全覆蓋實施“整治農村環境、優化旅游環境”行動,集中開展整治“五象”“五堆”“五亂”“五污”等活動,定期進行環境整治評比檢查,全區農村居民住房、飲水和出行等基本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環境整治重在堅持和維護。該區普遍建立“農戶庭院衛生承包責任制”,發動廣大群眾對房前屋后雜草、垃圾等進行集中清理。包扶單位組織幫扶干部深入貧困村開展村容戶貌集中整治,廣泛開展“智志雙扶”,教育引導貧困戶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一天一個樣,半年大變樣。漢明村黨支部書記李成林說:“環境綜合整治開展以來,漢明村一舉摘掉‘臟、亂、破’的帽子,鄉親們的生活環境美了,來村上觀光旅游的人多了,大家雖然苦點累點,但都說‘值’!”(漢中日報)
蘇寧超市爆款榴蓮又來了,這次專寵南京市民
漢臺區扎實做好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
江西出臺首個社區治理綱領性文件到2025年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
5月2日起可報名花都區積分入學
央視《地理中國》欄目組探秘洞下沙灘
村潔家凈鄉風美——漢臺區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側記
市科技局:省科技廳劉英鋒副廳長調研南陽科技創新重大項目
大熊貓飼養員“被羨慕的一天”
中南大學博士在瀘陽中學舉行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市質監局走進《消費者面對面》直播間
遇見老巷之美《巷遇·伍湖巷》
我市中小學超體重學生“健康夏令營”開營
【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緊攻堅 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晉城市加強柴油貨車排放達標治理
熱心市民捐贈近百件新衣
處暑時節桑田如畫
《青海省非法集資舉報獎勵實施細則》出臺 最高可獲10萬元獎勵
2018年全市統計工作會議召開
慶安村屯大喇叭傳遞脫貧正能量
雨山區安民街道萬達工作組表彰風雪中的小小志愿者
為了百姓出行更暢通——中心城區暢通“微循環”土地房屋征收“百日攻堅”行動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