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劉蘭根
春時節,走出城外,湖邊的柳樹一棵一棵婀娜多姿,倒映在水面上,如詩如畫。小時候,家鄉的柳樹最多,每年的春天,最先綠起來的也總是柳樹。小孩子們折柳枝擰柳笛,在田野里奔跑,那柳笛聲就是春天的音符,“卷葉吹為玉笛聲,剝條卷作銀環祥”。
婦女們往往會采來嫩的柳芽,洗凈淖水后涼拌,淡淡的苦味中透著香氣。等到夏天到來,捋柳條成為孩子們最愛做的事情,折下一枝枝長柳條,褪去外皮,將白而韌長的柳枝曬干,賣掉后,換回零花錢,那個開心就甭提了。有巧手的年長者會將柳條編成笊籬或小籃子、小箅子使用,輕巧靈便。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我放下手頭的事情,騎車去湖邊,只為看那一片柳綠。暖融融的太陽照下來,一湖碧水泛著金光,長長的柳枝隨風拂動,滿目綠色,萬千風情。坐在湖邊,可以想想心事,也可以什么都不去想,只感受柳枝的撫摸和湖水的清涼,原來,靜下來的時光,是如此美好。
“別館青山郭,游人折柳行。落花經上巳,細雨帶清明。”清明前后是踏青賞柳的大好時機。如果再有一場小雨,濕漉漉,霧蒙蒙,煙霧籠罩下的柳樹更是別有韻味。
柳樹的生命力極強,哪怕是折斷的枝,只要有適宜的環境,它就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正如清朝周希陶在《增廣賢文》中所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吹面不寒楊柳風”。柳樹有“楊柳”的美稱,是因為帝王。據古代傳奇小說《開河記》記述,隋煬帝登基后,下令開鑿通濟渠,虞世基建議在堤岸種柳,隋煬帝認為這個建議不錯,就下令在新開的大運河兩岸種柳,并親自栽植,御書賜柳樹姓楊,享受與帝王同姓之殊榮,從此柳樹被稱為“楊柳”。
柳的藥用功能有很多,據《神農本草經》載,柳之根、皮、枝、葉均可入藥,有祛痰明目,清熱解毒,利尿防風之效。
柳的木材韌性大,枝條還可以編織籃子、筐、箱子等。東漢大儒孫敬(今冀州人)到洛陽讀書時,在太學左右一小屋安置其母,然后入學,編楊柳簡以為經。成語典故“編蒲緝柳”其中的輯柳,就來自孫敬以柳枝編成簡用來寫字學習的故事。
柳樹不僅常常入詩,更能入畫。明朝汪元范(今冀州人)在其《張恭父晝柳》一詩中寫道:“泝代何人能畫柳,東吳張立稱國手。沈周陸治不復作,藝范聲名生獨有。是時燕京風日耕,生也拈筆當窗前。墨花幸片落繡素,千樹萬樹合春煙。柔條寧地蠅輕縷,客葉隱天帶陳雨。耳畔疑間黃鳥如,宛然妻柢江潭滸。”寫出了明朝東吳人張恭父畫柳之美。
現代著名畫家豐子愷喜歡畫楊柳,亦喜歡在楊柳下畫畫,他曾在庭院中親手種植了一株小楊柳,他的故居被稱為“小楊柳屋”。他在《楊柳》一文中寫道:“只要有陽光、泥土和水,便會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強健而美麗。牡丹花要吃豬肚腸,葡萄藤要吃肉湯,許多花木要吃豆餅;但楊柳樹不要吃人家的東西。”他贊美楊柳:“不是不會向上生長。它長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長得高,越垂得低。千萬條陌頭細柳,條條不忘記根本,常常俯首顧著下面,時時借了春風之力,向處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親吻。”我想,這也許是更多人喜歡楊柳的原因吧。
奮進新時代 奮斗新征程
舟山有你,越來越好丨楊秀青:我是黨員,就要為老百姓服務
嚴格落實責任把防汛工作抓緊抓嚴抓細抓實
10年了安置房還是遙遙無期 三方協商陷入僵局
5歲女兒走失父親暴瘦40斤 13年后回家的她在美國是學霸-騰訊網
柳(劉蘭根)
朱德舊居
黃岡市治超工作現場會在團風召開
端午自駕萬盛旅游 避堵可這樣走
綿竹:脫貧攻堅戰猶酣精準發力拔窮根
嘉善作為省級住房租賃市場培育試點城市,各項工作全面推進 租房安“嘉”新時代逐步到來
詔安縣委編辦:實現數據共享 加快打造廉潔高效政務環境
道縣斯屋村全力創建成為聞名平安村
“和平號角-2018”上海合作組織第五屆軍樂節開幕
泰州供電公司2018年7月6-7日計劃停電公告
濱河大道兩旁風景好 吸引大量小朋友前來游玩
宿遷一家繪本館 獲評首批全國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
山藥進冷庫“錯峰”多掙錢
日本國會傳喚“地價門”丑聞一關鍵證人
合肥這項校企合作“產學研”成果填補國際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