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聞網訊(黃水成)干在一線、拼在一線、比在一線。今年來,平和聚焦一線視角,主動開辟建設一線“主戰場”,用好用準一線考察“指揮棒”,有效提振干部創業精氣神,以此激勵干事、擔當有作為。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平和縣領導以身作則,主動靠前,強化一線解難題,縣處級以上班子成員深入一線36批次,在全縣156個重點項目一對一、點對點辦公,現場排雷除障,為項目建設贏得時間。上行下效,各部門、鄉鎮場區紛紛行動,開展項目一線干事大比拼之風。
與此同時,全縣抽調56名干部進駐“高峰生態谷”“戎堃科技”等27個重點項目,全程“保姆式服務”,在火線破解征遷、落地等疑難雜癥32個,為項目清障,實現超時序推進。
現場變“考場”,這是平和推行一線考核的得力舉措。把考察干部“指揮棒”前移到項目建設一線,以此激勵干部在一線創功立業,激發了全縣21個項目一線87名干部斗志。通過一線全程紀實比拼,曬出業績清單,有效解決進度滯后問題19條,既錘煉了干部,也推進項目發展。
通過正向激勵政策,又有制度護航,一線干部火力全開,涌現出一大批實績突出的“獅子型”干部及基層“老黃牛”。今年來,共有43名來自一線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有效引導干部主動下沉,建功一線。同時,建立關愛基金,全覆蓋走訪慰問幫扶生活困難或患重病的一線干部,132名基層困難干部得到幫扶慰問。并對偏遠鄉鎮和縣直機關干部實行雙向交流,加強雙向歷練,不斷激活一線干事創業的“一池春水”。
筑巢引鳳助力鄉村振興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棲。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科技的源動力。在高速發展的數字信息時代,要贏得發展,必須留住人才。為此,平和聚焦實施“青年人才回歸工程”,以優惠政策、優質服務、優良平臺,成功吸引1000余名外出青年返鄉就業創業,為平和的鄉村振興建設注入新活力。
平和外出人才多,為吸引他們回鄉創業,平和制定出臺“平和籍在外優秀人才返鄉創業支持辦法”等優惠政策,對平和籍返鄉創業就業的人才在準入條件、用地、稅收、資金獎勵、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扶持,對能實現重大產業突破的高層次人才或團隊,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政策給力引領,吸引了大批青年主力軍返鄉并大展身手,一大批創新成果得到應用,人才戰略效果開始顯現,先后有福建戎堃科技等14家企業獲得人才、科技獎勵480多萬元。
不僅有激勵政策,還可享受政府的服務保障。為創業青年發放創業擔保貼息貸款,舉辦鄉村振興人才·項目平和專場對接會,促進6家平和青創項目與國家“萬人計劃”和省“百人計劃”專家簽訂合作協議。
投資兩億元建設“平和科技孵化器”,引進十余家返鄉青年團隊入駐經營,建立“人才驛站”,開辟新平臺,建立5家眾創空間,引進120余個返鄉創業項目、近百名返鄉創業青年入駐,成功孵化培育項目30余個。
多管齊下解難題優化發展環境
追問題、解難題、促發展、當先鋒,平和以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多路徑多渠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
通過設立投訴舉報電話、公開征集意見以及企業座談和監督檢查等渠道,梳理出一批亟待解決的短板問題。找準癥結,平和開始對癥下藥,“進一線、追問題、解難題”開展現場辦公,下大力氣解決用地、用林、融資、報批等難題。在霞寨鎮成立律師工作室,探索新時代司法服務新模式,為經濟發展護航。
此外,平和還建立督查考核機制,對問題解決情況全程跟蹤督查,實行“每月一考評、每月一通報”,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相關人員開展約談問責,全縣上下作風大轉變,干事效能大提升。
截至10時40分 海口那梅立交橋匝道道路恢復正常通行
九江市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升級改造縣道85.3公里……
6200名志愿者將服務廣馬賽,招募工作已展開
《亳州市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方案》正式發布
八年共攜手 點亮一盞燈
平和:開辟主戰場樹立風向標
為何濱海新城662套(棟)安置房長期閑置
市政協召開民主評議提案辦理工作部署會
市領導到金牛湖公園、護城河景觀工程項目現場調研
定了!2018浙江新高考招生錄取進程速來了解~
2018“雷鋒杯”全國幼兒足球交流大會在月亮島開幕
雙峰縣走馬街鎮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
市委市政府第一批第二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靈石
2017年上海市毛針織品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
新建區全面推進脫貧攻堅網格管理
我市兩家企業獲評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公交車上嬉戲打鬧惹人煩
高密市推進“四大工程”完成年度滿意答卷
南京藝術學院畢業生時裝秀上演
建始縣園林局:頂酷暑 修路燈 排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