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駐足觀看《福建文化記憶》專題片。
福州晚報首席記者 顧偉
今年4月22日至24日,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行,不少市民到現場“嘗鮮”。人們發現,主會場播放的是由福建省圖書館與海峽衛視聯合制作的百集紀錄片《絲路百工》。由于它記錄了與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一百種工藝,很受市民關注。
除了紀錄片,市民在首屆數字峰會現場還可通過落地大屏觀看《福建文化記憶》專題片,閱覽多媒體電子書,戴上vr設備身臨其境般地體驗或欣賞福建魅力文化,這些活動的承辦方均是福建省圖書館。大學生小黃告訴記者,“本以為圖書館只是看書的地方,沒想到還有如此豐富的影像畫面,這些影像資料留住的是那些離大眾漸行漸遠的文化背影。”
中國早期的影像史料十分匱乏,能夠進入圖書館,成為大眾文化資料的非常少。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影像資料作為傳統文獻資源的重要補充,逐漸納入圖書館的館藏范圍,一些圖書館還開始自主采集“地方記憶”資源。福建省圖書館從2007年開始,組織了一支“福建文化記憶”資源采集團隊,從事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整理,現有成員10人,平均年齡34歲。這是一支充滿朝氣,積極進取的團隊。
“福建文化記憶”是集圖片、文字、影音等載體為一體的福建地方特色文化專題資源數據庫的總稱,內容涵蓋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朱子文化、畬族文化、閩都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品牌。經過幾年實踐探索,福建省圖書館將“福建文化記憶”資源數據庫建設選題確定為:以世界級、國家級、省級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點,優先搶救記錄我省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技藝與現象。
“福建文化記憶”面向不同層次的讀者,因而在收集和拍攝過程中需兼顧資料的觀賞性、史料性、學術性,根據需要制作成電視專題片和數據庫,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經過十余年的建設,福建省圖書館已建成一批擁有自主產權的地方特色文化電視專題片和數據庫。項目負責人王其標介紹:“十年來,我館經文化部批準立項的地方資源建設項目共有39個,完成了32個共計363集的電視專題片,其中包括閩都文化中的《工藝美術》《壽山石文化》《船政文化》《老藝人》等。”
今天,許多傳統技藝和民間藝術后繼乏人,面臨失傳危險,“福建文化記憶”做的是弘揚和保護工作。它的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越來越高。王其標說:“挽留正在消逝的文化現象,搶救正在流失的記憶資源,是我們正在做的。身為公共圖書館,如果能盡可能地記錄下當代的文化歷史,讓后人在認知過程中客觀地了解我們正在經歷的時代,這是‘福建文化記憶’的價值所在。”
推進生態安葬 促進鄉風文明
湘潭市委、市政府致全市護理工作者的慰問信
市國資委召開監事工作聯合黨總支成立大會
靖州:烹飪培訓送下鄉
市環衛處多措并舉提升群眾滿意度
省圖打造“福建文化記憶” 用影像留住文化背影
港珠澳大橋通行“全攻略”
劉曙光到濰城區調研重點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分享心中的大觀觀城 有機會當市博物院榮譽館員
“心靈成長”為中華崛起而成長——“哈爾濱講壇”走進中國人壽
我市開展“除險安居”三年行動
市委第五巡察組向市外僑辦黨組反饋巡察情況
中共黑河市委召開六屆28次常委會
長興縣和平鎮:家門口享優質醫療服務
合肥市公共法律服務網在市政務服務旗艦店首批上線運行
市領導到市屬國有企業調研深化企業改革工作
江海區監察委員會成立 堅持服務大局提升監察效能
衡陽火車站將試推“鐵路暢行”常旅客會員積分服務
三代同臺訴說信仰故事 創意“公益銀行”記錄善德之心
2小伙網上出租虛假低價房源 已有20多人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