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縣岔口惠農服務中心開展土地托管土豆種植、機耕機收、分裝、銷售業務。
陽泉市新農商網絡有限公司推動農產品上行,“薯你最紅”品牌紅薯銷往全國各地。 圖片由市供銷社提供
供銷合作社作為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在上世紀曾盛極一時。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又一度寂靜消沉。而今,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供銷社再次活躍于人們的視野。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供銷合作社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繼續辦好供銷合作社,發揮其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供銷合作社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
近年來,市供銷社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突出基層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惠農服務中心建設,供銷社綜合改革春潮涌動,組織活力、服務能力、經濟實力、社會影響力明顯提升,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以來,市供銷社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省供銷社工作會議精神,對照今年全省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的工作部署,繼續深入推進我市供銷社綜合改革,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我市共有40個基層供銷社、9個市直公司、17個縣屬公司,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提升改造惠農服務中心7個、惠農服務站50家。今年全系統完成土地流轉、托管、服務面積9萬余畝。1至8月份,全系統商品購進總額12.3億元,同比增長40.2%;其中農副產品購進1億元,占年計劃67.8%,同比增長13.4%;商品銷售總額16.2億元,占年計劃64.8%,同比增長36%;其中售給農民的生產資料1.6億元,占年計劃70.7%,同比增長16.5%。
惠農服務中心“惠農民”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前不久,在平定縣岔口鄉西頭嶺村舉辦的首屆土豆文化節,吸引400多名游人前去游玩、現場采收馬鈴薯。當天,村里銷售馬鈴薯達1萬公斤。文化節上,農機具成了大名星,在馬鈴薯種植基地,殺秧機、收獲機齊上陣,大顯身手,一枚枚碩大飽滿的土豆隨機流動,供游人采拾。先進適用的農機具促進了馬鈴薯種植業的產業化發展,改變了傳統種植費工費力、收獲時勞動強度大的難題。這都得益于惠農服務中心。
平定縣岔口鄉惠農服務中心位于岔口鄉西頭嶺村,目前流轉托管服務土地800余畝,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400多畝,油葵100多畝,蘋果樹200多畝。為了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增加服務項目,今年投資80多萬元,利用當地特有的地理優勢,建起1個土豆儲存庫,可儲存土豆50多萬公斤,實現反季節銷售,可增值50多萬元。西頭嶺主打土豆產品,今年,推廣種植4個品種,種植面積500余畝,畝產5000斤以上,年產量達200多萬斤,帶動輻射周邊10余個村脫貧致富,致力于打造陽泉地區最大的土豆生產基地,通過種植有機土豆蹚出了一條特色致富路。
平定縣岔口鄉惠農服務中心是市供銷社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的一個縮影。市供銷社依托農資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聯合農民經濟人和社會力量采取獨資、參股、聯辦、合作等方式建設惠農服務中心,為農民提供代耕代種、農資直供、測土配肥、烘干倉儲、農民培訓等系列化、社會化、綜合化服務,充分發揮供銷社經營設施、經營人才優勢,同時融合農業、農機、農科等部門資源,建設新型莊稼醫院,為農民提供農資信息咨詢、農業技術推廣,良種引進示范、測土配方配肥、農藥合理利用、病蟲害防治以及農機具使用等服務。
目前,全系統建設完成7家惠農服務中心,正在建設2家,預計年底完成。盂縣西煙供銷社投資40萬元,完成了惠農服務中心升級改造任務,服務大廳面積達380平方米,供應化肥1540畝,服務面積達到3萬畝,具有農資直供、測土配肥、統防統治、農民培訓等服務功能;平定縣岔口供銷社參股陽泉市宏豐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惠農服務中心,開展土豆種植500余畝,依托農機服務功能,和當地農民簽訂耕、種、收、儲、銷合同,為農民全方位服務,服務面積5000畝;由平定農業生產資料公司牽頭建設莊稼醫院10個。盂縣供銷社引進辣椒種植項目,以此為突破口,推進盂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采取公司+供銷社+農戶的現代農業產業化模式,簽訂《辣椒種植服務合同》401戶,種植面積2000畝。其中貧困戶130戶,種植面積188.76畝,帶動500農戶增收,為我市供銷社系統精準扶貧和土地托管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做好農民致富的好幫手
供銷社綜合改革,關鍵在組織體系的重構和發展。為順應市場形勢,營造發展態勢,打好綜合改革這場硬仗,市供銷社積極探索,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基層供銷社服務功能,拓寬服務領域,帶動了農民增收。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供銷社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載體,市供銷社積極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50家。同時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通過共同出資,共創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培育和創辦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產權清晰、帶動力強的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平定縣供銷社參股組建陽泉市禾豐專業合作聯合社,入社社員由原來的150人增至800人,入股資金達到300萬元,帶動農戶500戶,助農增收100萬元。盂縣供銷社有限公司出資組建盂縣久紅專業合作社,聯合盂縣啟耀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和盂縣創元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了盂縣紅創耀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種植的3074畝土地前期投資215萬元,銷售收入在300萬元以上,實現毛利近百萬元。
鞏固、提升基層社服務功能。市供銷社按照強化合作、農民參與、為農服務的要求,培育了盂縣孫家莊供銷社、萇池供銷社2個省級標桿社,厚植供銷社服務社員的基礎,盡快補齊供銷社基層組織薄弱這塊最大的短板。基層社改造目標任務完成3家,平定縣供銷社共投資96萬元,對石門口等供銷社進行改造完善,成為集小雜糧加工、銷售,農產品倉儲物流,生產、生活資料供應等于一體的綜合性經營服務場所,可安排30余人就業,服務帶動農戶1000多戶,有效提升了為農服務功能。
拓寬服務領域,創建綜合服務社五星級服務社。市供銷社按照創建標準,將平定縣東鎖簧、張莊;盂縣牛村、西煙;郊區西南舁共5家基層供銷社改造成為五星級服務社。截至目前,五星級服務社提升改造創建工作已完成。全系統改造面積達1600平方米,經營品種新增500個達到1500個,服務項目也有原來的3個增至5個。五星級服務社改造完成后經營范圍包括糧油副食批發銷售、日用消費品銷售、針織服裝鞋帽銷售、農資化肥供應、代收通訊費、餐飲服務、防汛物資供應等內容,可覆蓋超過40%行政村,有力地提升了服務功能和服務水平。
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
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是深化供銷社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當今電子商務產業快速發展的大浪潮下,市供銷社作為服務“三農”的重要合作經濟組織,把農村電子商務作為發展重點,積極探索“供銷社+互聯網”模式,構建起“網上交易、網下配送”的產銷對接體系。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市縣電商平臺全覆蓋,在解決農民買難賣難、創業增收、扶貧開發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去年以來,全市供銷社系統建設電商服務網點509家,其中貧困村83家,今年新增電商網點31個,其中貧困村電商點建設17個。
為創新“三農”服務模式,市供銷社依托“供銷e家”“農芯樂”等電商平臺,積極爭取市級財政農村電子商務項目建設資金,量身打造了陽泉市網上供銷社電子商務平臺,搭建全國農村電商一張網,努力成為農村電商國家隊。
平定縣供銷合作社和陽泉市向日葵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陽泉市新農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全市較早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的建設項目,公司擁有自主設計開發的“向日淘-網上供銷社”電商平臺。盂縣供銷合作社與山西紅金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了盂縣供銷易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要與“農芯樂”和“供銷e家”電子商務綜合運營平臺對接,為廣大農民提供了消費品下鄉、農產品上行的優質服務。郊區供銷合作社與“樂村淘”電子商務公司和社會投資人通過股份合作方式,共同組建了郊區電子商務平臺。
近年來,供銷系統搶抓機遇,實現了由市、縣供銷社牽頭的市、縣級電商平臺全覆蓋,為全力做好電商扶貧工作,建立健全覆蓋全省的農村電子商務網絡,實現“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功能,助推特色農產品銷售,帶動農民致富,促進農村發展。(盧姝珍 劉偉)
天津港保稅區:打造智能科技產業高地
民權:招商企業入駐扶貧車間
全國鐵路今起調圖 加長版“復興號”將開跑
趙建平在市城區調研民生事務
關于襄陽市2018年湖北省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推薦對象的公示
供銷社改革 助推鄉村振興
市食藥監局“兩嚴一創”有序推進中藥材專業市場綜合整治工作
創新扶貧模式 海口步伐鏗鏘走好脫貧攻堅路
全力打造 現代臨港產業集群
招停8輛 4輛拒載 2輛不打表 記者體驗昆明火車站打車現狀
當涂縣強化精準招商助推產業集聚
對標江浙滬 強化落實 我省將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蕉城區招考25名護理學類專業工作人員
提高處置能力 南山幼兒園開展食品安全應急演練
副市長張學軍調研指導曲周縣河道整治、電子商務等工作
沖洗證件照咋那么貴 業內人士坦言“高收費”不規范
傳播踐行《清遠綠色生活十二條》 樹立低碳生活理念
因為這個危險舉動,這8個人的駕駛證被一次性記滿12分!
2016年潼關縣重金屬污染防治中央環保項目竣工決算審計服務招標公告
吉首解決167751人飲水問題,確保戶戶有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