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春節期間,節節攀高的氣溫,讓護林員張金枝更加警覺——天干物燥的日子,深山老林容易發生火災。因此,他只在除夕那天匆匆回到山腳下的家里,與妻子吃了頓飯,然后又匆匆趕回永春橫山林場,守護林場安全。
?□泉州網2月21日訊 記者 黃墩良 通訊員 葉國強 梁菊生 文/圖
老張幾乎每天都要走10公里的山路巡山
除夕當晚,老張回家和妻子匆匆吃了頓飯,又返回林場。
21歲上林場 一待就是半世紀
春去秋來,多少個節假日,多少個春節,張金枝都是在深山老林度過。
張金枝的家在永春縣吾峰鎮培民村,他守護的橫山林場離家10多公里。吾峰鎮的鎮干部告訴記者,老張長年累月在深山,沒有任何通訊方式,即便上山找他,也不容易碰到,因為他經常要巡山。
張金枝今年70歲了,從21歲起就待在林場,雖然是古稀之年,但他一口氣走10多公里的山路不在話下。記者搭乘的采訪車在吾西村路口停下,張金枝指著前面茂密的山林說,那片山林的山頂處才是他的駐地,兩三公里的山路,全靠兩條腿。
在森林入口處,老張指著一處并不起眼的山坳說道:“這是我守護的橫山林場和私有山林的分界線。”放眼望去,千畝橫山林場植被豐富,毛竹、杉木、松柏等各種植物林立其間。
耐得住寂寞 獨守林場不害怕
老張的駐地是一幢土坯結構的四間平房,墻體斑駁風化嚴重,屋檐下堆滿了木柴,房間里擺放著一張破舊桌子、三張木凳子,唯一的家電是一臺老式的電視機。他養的三只大狗,不時狂吠幾聲,帶給深山一點生氣。
白天,他出去巡山、劈柴、種地;晚上,則只身一人面對空蕩漆黑的山谷,外人覺得可怕,但他卻習以為常,“住慣了,和待在家里一個樣,晚上走山路,即使遇到蛇、山豬等動物也不會害怕。”
老張不懂使用手機,那他平時怎樣和家人聯系?他說,如果家里有事,會打電話給離林場最近的村民,然后再由村民上山通知,如果自己沒在屋里,村民會把寫著“家里有事”的便條放在桌子上。
足跡遍角落 最擔心發生火災
談起護林工作,老張說,他每天要巡山三四次,每次約一個小時,來回要走10多公里的路。
橫山林場地處蘇坑、五里街、介福等幾個鄉鎮交匯處,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偷盜林木的現象頻發,經常有人趁著夜色砍樹木。夜深人靜時,一有砍柴聲就顯得特別刺耳。一旦聽到,老張立馬會循聲追去。雖然孤身一人,但只要他大喝一聲,對方便會逃跑。1984年后,林木盜伐現象基本絕跡了。
最讓老張擔心的是火災,尤其是每年的清明節和冬至。村民燒金紙時若不小心,就會釀成焚毀山林的惡果。因此,他一聽到鞭炮聲,都會到現場去查看,確保安全了才離開。這期間,他的工作量是平時的兩倍多,常常一天往返山路七八趟。
最大的心愿 堅守最后一班崗
老張今年70歲了,即將退休告別這片山林。望著滿山疊翠,他說:“在深山半個世紀了,早已適應了孤獨與清貧,忍受了不解與非語。現在最大的心愿是堅守最后一班崗,不讓一草一木受到傷害。”
吾峰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橫山林場從未發生過重大的盜采事件,更未出現火燒山的現象,這1000多畝的林木,保留著原始森林的風貌,這和老張的兢兢業業、50年如一日的精心守護分不開。
合浦縣啟動2018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
交警和腦梗病人上演生死時速
郵管局|組織開展 “不著地、不拋件、不擺地攤”專項治理(圖)
創新 強企 解難 惠民我市“雙創雙服”活動政策解讀
省畜牧局到孟津縣開展一季度生鮮乳采樣工作
七旬護林員守護林場半世紀 通訊憑傳話 巡山靠兩腿
全市各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暨社區矯正中心現場推進會召開
長治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
古冶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餐飲油煙整治工作會議
16項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大學生暑期生活
五河縣G104京福線大修工程設計交底會順利召開
最新進展!本月底 桓子河引橋箱梁完成吊裝
意大利預科留學報名進入倒計時,地點在曇華林
深度交流 合作共贏——我市赴岳陽開展旅游專場推介側記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寧遠等七個市縣好做法值得借鑒
創新政務公開試點渠道 大幅提升群眾滿意度
“智”“質”并舉逐千億——市質檢院助推智能馬桶產業高質量發展
望江社區有位熱心腸的“水仙阿姨”
同江市領導調研秸稈綜合利用和農村飲用水安全工作
一舉摘銀!聽張家界航空職院學子演繹草原游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