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射病死亡率較高,要盡快聯系120轉運至有血液凈化治療條件的重癥醫學科進行治療。
據媒體報道,近日湖南株洲一位市民,因擔心熱空氣進入室內,把門窗都關著,也不開空調和電扇,最后患上熱射病,導致心臟、肺、腎等6個器官衰竭。
專家表示,熱射病是臨床表現最嚴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死亡率高達60%,如果出現熱射病的癥狀,要迅速降溫,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有條件移到空調房間;在腋窩、頭部、腹股溝大動脈明顯處放置冰袋或用濃度30%—40%的酒精涂擦,同時用電扇或扇子等吹風以快速散熱,聯系120轉運至有血液凈化治療條件的重癥醫學科進行治療。
清遠曾有熱射病死亡病例
據了解,株洲熱射病患者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奶奶。她不開空調和電扇,長時間把自己悶在家里,一開始感到頭暈、乏力,有時還伴有惡心,不過她并沒有太在意。然而幾天后,她的病情突然加重,出現高燒和神志不清等癥狀。隨后,家人將其送往當地醫院救治。
醫生介紹,患者入院時,心臟、肺、腎等6個器官衰竭,體溫高達40℃,生命垂危。醫護人員立即對患者進行了降溫、呼吸機輔助呼吸、血液凈化等搶救措施。經過一周時間救治,患者目前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不過,由于器官衰竭嚴重,仍需在醫院治療。
據了解,熱射病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熱射病在中暑的分級中屬于重癥中暑。主要癥狀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口干無汗,繼而出現意識障礙、休克等,體溫甚至高達41℃以上,嚴重時會導致臟器衰竭乃至死亡。
其實,早在2013年8月,清遠就曾發生過一例熱射病死亡病例?;颊呤且晃辉谇暹h務工的河南籍男子,他在工地拆斜屋面的木模板時突然暈倒,然后就不省人事。之后他被工友送入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醫生表示,該患者被送到急診室時,體溫超過42℃,并伴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癥狀,確診是熱射病。雖然醫生奮力搶救,可惜最終還是沒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患者最大的死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加上自身的凝血功能較差,血小板偏低,使病情不斷加重。死亡之前出現了肺部大量出血的情況,加快了死亡速度。
熱射病在臨床上分為兩種:勞力型熱射病和非勞力型熱射病。前者的重點發病人群為戶外工作者、高溫作業者;后者的重點發病人群為體質較差的老人、小孩、產婦等。
熱射病死亡率高達60%
清遠市人民醫院專家楊經文表示,夏日中暑,輕則頭暈、乏力,重則頭痛、惡心,嚴重者會出現肌肉痙攣,甚至昏迷。中暑的臨床表現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類。
脫水常為先兆中暑表現,有頭暈惡心、疲倦、口渴、唇干、尿少等。如果有脫水的癥狀,需要進行補水(含鹽份),如果患者的尿色清晰或者尿色變淺,則表示補水成功,脫水糾正。脫水進一步加重可進展為熱痙攣,熱痙攣表現為肌肉抽搐,皮膚潮紅、頭暈虛弱等。
熱衰竭是中暑的典型癥狀。高溫環境下,如果大汗淋漓,感到頭暈、心跳加速,并伴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時,加上無尿,或者尿色深,并且體溫高于39.4℃,那可能就是真的中暑了。出現熱衰竭時,應先將人置于陰涼處或空調房內,盡量減少衣物,用所有可能的方法進行降溫,如用涼水噴灑身體,給予冷水口服等,同時撥打急救電話,送院救治。
熱衰竭繼續進展就會導致熱射病。熱射病是臨床表現最嚴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死亡率高達60%。這時候人體的體溫調節機能崩潰,直腸溫度≥41℃,出現意識狀態改變,如嗜睡等,嚴重會有抽搐、昏迷等表現,需要馬上送院救治。
很多市民認為,人只有在高溫情況下才會中暑,但事實并非如此。楊經文表示,有時候,氣溫雖然不高,但如果人處在濕度太高和通風不良的環境里,同樣可能發生中暑。尤其是對于老年、體弱、疲勞、肥胖、饑餓、失水、失鹽以及穿著緊身不透風衣褲的人,或者是患有發熱、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心血管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癥等疾病的患者,如果機體產熱大于散熱或者散熱受阻,他們體內就會有過量的熱蓄積,引起器官功能和組織受損,從而導致中暑。
勿給熱射病昏迷患者強行喂水
據悉,熱射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高熱、無汗、昏迷?;颊叨酁樵谑彝飧邷丨h境下長時間工作的人。室外勞動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外界環境溫度過高,使得體內熱量無法散發,導致體溫迅速升高,甚至超過40℃,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老年人即使沒有進行劇烈運動和勞動,但是由于外界環境溫度過高,加上喝水不及時也會患上熱射病。
尤其是當氣溫和濕度條件同時存在時,熱射病發生率明顯增加,此時人體汗液無法蒸發,體內熱量容易過度積蓄。
楊經文建議,如果出現熱射病的癥狀,要迅速降溫。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有條件移到空調房間;在腋窩、頭部、腹股溝大動脈明顯處放置冰袋或以30%—40%的酒精涂擦,同時用電扇或扇子等吹風;意識清醒者,可讓其飲用些淡鹽水;昏迷者不要強行喂水,以免引起氣道梗阻或嘔吐窒息;出現心跳驟停要立即做心肺復蘇;同時聯系120轉運至有血液凈化治療條件的重癥醫學科進行治療,通常要在2個小時內把患者體溫從40℃以上降低到38.5℃以下。
■相關
這些情況很容易導致中暑
專家表示,夏季有四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容易導致中暑情況的發生。
1.吃涼食冷飲。很多人認為,氣溫炎熱多吃冷食、冷飲可防暑。其實在炎熱夏天適當吃些冷食冷飲未嘗不可,但一定不要過貪,否則吃得越多、越涼,越會影響消化功能、降低抵抗力,更容易中暑。因為短時間內攝入冷食冷飲過多,消化系統就會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會使人體因局部溫度很快下降而調節失衡,繼而影響到全身各系統的正常功能,容易導致中暑發生。
2.關窗睡覺。在夏季高溫下,人體內的熱量散發受阻,周圍的熱量也會反向輻射于人體;當高溫悶熱時,汗水附著在表皮上難以被蒸發掉,從而導致體熱很難散發,當累積到一定程度,便會使大腦中的體溫調解中樞功能發生障礙,出現頭昏、眼花、心慌等癥狀,這就是中暑。在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致熱痙攣,又長時間呆在悶熱的房間而導致中暑的,屬于高溫影響體溫失調的熱射性中暑。
3.喝涼茶不當。一般而言,涼茶屬于祛邪之品,如果體內無邪,就不適合飲用。在炎熱的夏天,人體容易出汗而損傷正氣,服用苦寒的涼茶就會使“虛者更虛”,甚至傷及脾胃,影響營養精微的吸收,增加中暑的幾率。特別是老人和小孩等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都不太適合服用過多涼茶。
4.太陽剛落山散步。傍晚時分的高溫主要源自于眾多熱源的集中散熱,吸收了一天熱量的建筑物此時正釋放熱量,大量的熱輻射會提升環境溫度。此外,傍晚是下班高峰期,眾多汽車尾氣的排放也會影響到氣溫升高。此時的高溫雖不及午后的炙熱難忍,但是其緩慢、長效的熱輻射引起頭暈、憋悶的中暑反應同樣不可小覷,尤其是體質虛弱以及久居空調房中的白領一族,更應當格外重視,以免突遭悶熱高溫包圍引發不適。
專業化稅收服務團隊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集成“充電”
陳如桂調研檢查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
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務中心管理委員會2018年部門預算
剪紙老藝人稱銅鑿剪紙雖然式微 但技藝從未消失
江寧區“審監考”規范新市鎮建設PPP項目
提醒!提醒!這種“中暑”死亡率高達60%
張維國與德福集團董事長尤明才座談政企攜手合作共贏
霍輝調研重點項目建設工作
3年將引進逾800名醫療衛生人才
文學陜軍再出發 京陜名家聚焦《新姨》長篇小說《新姨》研討會在咸陽市召開
路北區創新思路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
鏟冰除雪,全城行動
煙臺啟動家風家訓歌謠征集活動
龍子湖區延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健康小屋醫療服務活動
高考期間免費提供20個公益車位
我市順利通過全省液化天然氣(LNG)加氣機專項監督檢查
修路又逢“開學季”!大慶20所學校這么走不堵
50名理發師為200多名建筑工人免費理發
愛心改變命運 岳陽愛心企業今捐助學金111萬
長子縣委副書記、縣長趙永進督查調研護林防火工作和連翹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