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聯網大病籌款平臺籌來的救命錢,究竟該不該被收稅費?這個問題讓河南省原陽縣患病青年千強非常糾結。千強通過“放心幫”平臺眾籌來的6萬多元治療費,被平臺負責人索要5%的“稅款”。近日,關于此類平臺有無資格開展籌款救助以及能否收費的問題,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據《北京晨報》)
公益、慈善,在我們絕大多數人看來就是一種無償服務。貧困家庭好不容易眾籌來的救命錢,結果卻被眾籌平臺索要5%的“稅款”,眾籌平臺的這種做法確實讓人難以接受,很容易被人理解成是借機斂財的行為。但是,不管是從法律角度說,還是從有利于促進公益事業發展角度,將眾籌救命錢收“稅費”,這種做法本身并無不可。
雖然公益組織、慈善機構依法可以享受免稅的優惠政策。但由于種種原因,并不是每一家公益組織、慈善機構都能享受免稅的待遇。尤其是如果眾籌平臺實行的是企業化運營,注冊的是一家企業,那么確實很難享受到免稅的優惠政策,而必須繳納相應的稅款。從這個角度說,眾籌平臺從眾籌來的錢中提取一部分錢用于納稅,并無不可。
再者,事實上不管是具有進行公開募捐資格的公益組織、慈善機構,還是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眾籌平臺,從眾籌到的救命錢中適當提取管理費,這既符合法律規定,也符合公益事業運行的國際慣例,畢竟公益組織、慈善機構自身的運行需要行政費用、人員工資等基本支出。
事實上要讓人們能夠理解、接受眾籌救命錢收稅費,消除大眾的質疑,關鍵是要做到透明、陽光,充分保障大眾的知情權。首先,眾籌平臺在發起眾籌活動之前,必須向求助者和捐助者講清楚需要提取的稅款、管理費比例標準,讓人們一清二楚。其次,眾籌平臺提取的稅款、管理費標準不能超過法定標準,尤其是提取的稅款金額不能超過平臺需要繳納的稅款。再者,眾籌平臺事后必須依法向大眾公開管理費用的流向和收支賬單,接受大眾監督,讓人們看到平臺提取的管理費并沒有流向個人口袋。(張立美)
柘榮東源鐵場村:電商助力精準脫貧
推出“學分銀行”、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東莞這樣打造“技能人才之都”!
肥東電商讓千余貧困戶脫貧
調配果飲走俏市場
省中華詩詞學會來荊檢查中華詩詞之市創建工作
眾籌救命錢收“稅費”,關鍵要公開透明
迷彩花季
市委巡察組進駐多家部門 展開脫貧攻堅專項巡察
麻山:歡慶“豐收節”農民唱主角
我市表彰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婆婆辱罵兒媳引糾紛 親家雙方互毆均被行拘
永康市市場監管局特色化服務推動主體快速登記
審計建議促使我市3000萬專項資金及時投入使用
龍城講壇第359講:道行天下 德惠人生
乘客錢包落公交 車長千方百計找失主
開學后家長接送車輛該怎么停? 鏡湖交警發布交管方案
委基婦處以大調研推進28件建議(提案)圓滿辦結
凌晨小區樓道突然起火 有孩童吸入高溫濃煙灼傷呼吸道
萬江人力資源分局組織企業參加校企合作洽談活動
鄖陽區“六大工程”助力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