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時間網9月4日訊 9月3日下午,東莞市政府新聞辦、市人力資源局、市教育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權威解讀《關于實施百萬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力爭到2020年,全市技術工人的比例提升10%以上,培養1萬名國際化技能人才,引進培養1萬名急需緊缺“工匠精英”,推動100萬人提升學歷技能素質。“希望通過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為勞動者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拓展大家的成長成才之路,與產業同步升級,與城市共同成長。”東莞市人力資源局負責人表示。
9月3日下午,東莞市政府新聞辦、市人力資源局、市教育局召開新聞發布會。
推出“學分銀行”構建終身學習培訓制度
據了解,意見將通過創新政策、搭建平臺以及評價激勵等措施,為勞動者提供終身學習培訓的機會和平臺,激勵勞動者努力提升技能素質,實現更好的發展。
接下來東莞將創新技能培訓晉升政策,勞動者既可以享受技能晉升培訓政策,參加技能培訓,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按照相應級別給予培訓補貼。同時,東莞致力建立一套多元評價機制,勞動者通過評價認定獲得相應技能等級證書的,同樣可以獲得培訓補貼。
東莞提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為勞動者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圖為天機機器人生產車間,技術人員正在裝配小型六軸工業機器人。
“一方面繼續做強職業院校、培訓機構等線下平臺,另一方面利用慕課平臺整合各類培訓學習資源,提供1000門以上的在線課程。”東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東莞將建立“學分銀行”終身學習管理機制,對勞動者參加不同類型的學習成果會給予相應的學分,這些學分都存在“學分銀行”里面,累計達到一定分值的,可以享受獎勵資助優惠政策。
為促進培訓更實更優,將認定開發100個東莞培養規范標準,使得各類技能人才培訓有標準、有依據。“我們有1300多名員工,技能人才占70%多,內部一直在做等級評定。如今政府有這樣的平臺,更有效地讓員工提升素質,對企業的技能人才培養很有幫助。”東莞新奧燃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珞珈說。
用好企業主體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
企業是培養和使用技能人才的主體,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除了科技創新,很重要的是需要一大批掌握現代技術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意見提出一系列政策支持企業培育技能人才。
針對在行業龍頭、掌握核心技術工藝的企業以及大型骨干企業、“倍增計劃”試點企業等,接下來將建立100個“技師工作站”。支持“技師工作站”研制行業特色人才培養標準,開展行業領先的技能人才培訓。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本次政策中,將建立以企業、行業為主體的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實現人才培養、技能評價與企業生產的精準對接。主要的做法是,支持企業、行業協會等,結合東莞產業工種特點和生產實際,開發技能人才培養規范,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和等級認定,以此培養適應企業轉型升級和智能制造等新業態發展需求的技能人才。
“換句話說,誰是技能人才?今后,不單單有國家標準來衡量,企業、行業協會也可以說了算。”東莞市人力資源局負責人表示。
此外,東莞還將對高技能人才引進給予政策扶持,其中重點實施“工匠精英”引領計劃,以產業需求、企業需求為導向,發布產業緊缺技能人才目錄,出臺相應的鼓勵扶持政策,支持企業等引進培養一大批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
創新體制機制激發職業院校辦學活力
職業院校是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本次系列政策也將進一步激發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活力。
接下來,東莞將創新職業院校辦學機制,主要包括支持職業院校與企業探索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擴大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以及扶持民辦職業院校發展。希望通過這些改革措施,把職業院校的主陣地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培養更多企業和市場需要的技能人才。
完善技能人才國際合作培養機制,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機遇期,加大國際合作力度,大力引進先進標準體系、優質課程資源及師資力量,全面提升東莞技能人才培育能力。
東莞還將建設職業技能培訓聯盟,開放培訓資源,開展社會化培訓。同時,推動職業院校與社會培訓機構共同組建職業技能培訓聯盟,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動開展工種標準及培訓課程開發、職業技能培訓、師資培訓交流以及資源信息共享,積極促進培訓項目互補、培養模式創新。
凝聚各方力量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
之前東莞的技能人才培養,更多的是依靠公辦職業院校、政府的培訓平臺,如何調動培訓機構等第三方的積極性,成為本次政策的又一亮點。
據了解,此次東莞希望通過一系列政策讓行業協會、培訓機構等都能夠加入進來,政府部門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盤活社會培訓資源,匯聚多方專業力量。
在財政投入上,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在培訓擴面、競賽組織、民辦職業教育等方面,引導企業、培訓機構等加大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進來,為技能人才培育提供更有力的資源支持。
■數讀
力爭到2020年
實現“十百千萬”目標
“十”
是指技術工人比例提升10%以上,按照全市500多萬的用工規模計算,意味著推動技工人才增加50萬人以上。
“百”
是指結合我市產業發展和企業實際需求,認定開發100個技能培訓標準規范,在企業中高標準建設100個技師工作站。
“千”
是指依托各類培訓平臺,包括慕課平臺,提供1000門以上的培訓課程。
“萬”
是指培養1萬名國際化技能人才,引進培養1萬名急需緊缺的高技能人才,推動100萬人提升技能學歷素質。
企業如何留才引熱議
在新聞發布會后,還舉辦了一場由部門、機構以及企業一同參與的座談會,與會嘉賓就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工作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并回答了媒體的提問。其中,在企業投入資源去培養人才后,如何留住人才成為關注的熱點。
業內人士認為,提升技能人才素質是必由之路,留住人才的關鍵在于為他們提供職業生涯規劃與晉升空間。
企業更缺高素質技能人才
東莞市人力資源局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對于政府幫助企業提升技能人才的素質和水平,并非每家企業都持支持的態度。
調研中有的企業負責人擔心,一旦自己的員工能力素質上去了,翅膀硬了,就會跳槽離開,那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就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此,參與座談會的部門、機構和企業代表,均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東莞新奧燃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珞珈說,他們一開始了解到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政策時感到很興奮。
“我們有1300多名員工,技能人才占70%多,內部一直在做等級評定。如今政府有這樣的平臺,更有效地讓員工提升素質,對企業的技能人才培養很有幫助。”她說,只要內在有運營機制和完善的企業文化,不擔心技能人才會輕易流失。
廣東以諾通訊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唐亮表示,他們同樣不太擔心員工在技能提升后的流失問題。該公司內設學院,以解決企業人才短缺以及職工的技能素質問題。如今政府有這樣的機制來幫助企業培養人才,是一大利好。
“其實在制造型企業里面,人員流失是個客觀存在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要匹配職業發展的機制。技能人才達到了相關的技能指標,應有薪酬和職業發展體系去匹配,保證了人才的穩定性。”唐亮說,現在制造業發展得很快,已經不是民工荒的時代了,企業更缺的是高素質的技能人才。
在東莞市中德技工學校校長管華林看來,企業的員工之所以技術提升了就流失,其實是從業人員的思想品質問題。“我們學校從德育出發,發揮黨團先鋒模范作用,采用一幫一帶的導師制,匯集正能量,讓學生內心有感恩的思想,德育對于技能人才學校是很重要的。”他說。
實現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轉變
東莞市人力資源局局長趙毅認為,作為有長遠目標和社會責任的企業,要讓員工學得一技之長,為他們規劃職業發展的道路。
“我們接觸得比較多、發展質量比較好的企業,他們都有很好的培養體制和機制。很多企業說留不住人才,或者說培養出來就走了,這要看看員工在企業里面有沒有長遠發展的機制和體制。”趙毅說。
他說,這不是指某個技能的培養,而是員工在企業里面的終身職業技能的培訓和考慮。本次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政策同步配套的還有“學分銀行”、終身學習的培訓體制,是幫助企業和員工,讓技能人才提升素養。終極目標,就是實現勞動者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的轉變。
市人力資源局莞城分局副局長汪泓認為,政府和企業去培養技能人才,更多的是希望他們對這座城市和企業有歸屬感,企業也應該有這樣的胸懷。
“作為基層分局,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企業知道,這些政策是幫助他們的,不要擔心有了政策后,人才會跑掉,而更應該考慮如何提高待遇留住優秀的人才。”汪泓說。
東莞市人力資源局局長司琪
■對話
市人力資源局局長司琪:
“技能人才之都”
是人才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基于什么樣的考量,又有哪些群體受益?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東莞市人力資源局局長司琪為大家第一時間進行解讀。司琪表示,這一政策不僅是一項重要的人才工程,更是一項民生工程,廣大勞動者、企業、培訓機構以及職業院校等都是政策受益者。
南方日報:打造“技能人才之都”有什么背后的政策考量?
司琪:我們的政策主要考慮幾個方面:一是堅持問題導向,特別是企業、機構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痛點,廣大勞動者提升技能的盼點,還有政策體制機制上的瓶頸,我們希望通過“技能人才之都”政策的實施,打通關鍵節點,回應群眾期盼。
二是激發主體動力,通過政策扶持、體制創新、評價激勵以及資源整合,讓廣大勞動者、企業、職業院校、培訓機構、行業協會都積極參與進來,并且用足用好政策。
三是做出東莞特色。制造業是東莞的根本,我們有著厚實的制造業土壤和技能人才培養的基礎,希望通過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在技能人才培養的多個領域做出東莞特色,創造新鮮經驗。
南方日報:政策出臺,哪些人受益?
司琪:“技能人才之都”既是一項重要人才工程,更是一項民生工程,廣大勞動者、企業、培訓機構以及職業院校等都是政策受益者。
一是對于廣大勞動者,我們將提供技能培訓晉升政策,勞動者可以享受資助性培訓政策;我們也將搭建線上線下培訓平臺,大家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各種平臺使用各種培訓資源;我們將繼續選樹“首席技師”“莞邑工匠”,增強技能人才的職業榮譽感。
二是對于廣大企業,我們將建設一批“技師工作站”,支持企業研制人才培養標準,大規模開展技能人才培養;出臺高技能人才引進的政策,鼓勵企業引進急需緊缺的“工匠精英”;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為企業提供好用管用的培訓標準規范。
三是對于職業院校,政策提出擴大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支持職業院校與企業探索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同時鼓勵繼續拓展國際化技能人才合作培養。
四是廣大培訓機構、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我們將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讓行業協會、培訓機構積極參與培訓標準規范的制定、“一鎮一品”人才培養以及高技能公共實訓分基地建設等多項工作中。
南方日報:有哪些部門和措施保障新政落到實處?
司琪:“技能人才之都”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惠民惠企的重要政策,我們將全面加強技能人才各項工作的落實保障。
一是加強多方聯動。在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下,人力資源局牽頭,會同教育、財政等各有關部門全力推進,同時調動企業積極性,激發職業院校活力,著力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多元投入。我們財政有真金白銀的投入,同時發揮好撬動作用,引導企業、培訓機構等加大投入,為技能人才培育提供更多元、更有力的資源支持。
三是保障培訓質量。我們將加強培訓的質量管控,重點建設“一人一檔”的信息平臺,反映勞動者學習培訓提升的過程,確保政策有實效,勞動者有獲得感。
開展肉制品加工小作坊專項檢查
強冷空氣強勢襲城 最低氣溫跌至-35℃
84歲出攤的“襪子奶奶” 撿5000元錢還失主
廊柱被破壞 誰干的?
柘榮東源鐵場村:電商助力精準脫貧
推出“學分銀行”、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東莞這樣打造“技能人才之都”!
肥東電商讓千余貧困戶脫貧
調配果飲走俏市場
省中華詩詞學會來荊檢查中華詩詞之市創建工作
眾籌救命錢收“稅費”,關鍵要公開透明
召開“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推進會議
什么都流行共享,這樣東西居然也在嘉興出現了共享...
厲害了!宿遷這兩人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點名表揚
今年首個高溫橙色預警來了!高考兩天預報最高溫36℃
婆婆辱罵兒媳引糾紛 親家雙方互毆均被行拘
永康市市場監管局特色化服務推動主體快速登記
審計建議促使我市3000萬專項資金及時投入使用
龍城講壇第359講:道行天下 德惠人生
乘客錢包落公交 車長千方百計找失主
開學后家長接送車輛該怎么停? 鏡湖交警發布交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