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新聞網訊 200畝的山楂樹、300畝油的牡丹、500畝的薄殼核桃長勢良好,套種的黃姜年年有收益,荒山換了綠裝,群眾搬了新家,紅火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這喜人的勢頭,正是淅川縣衛計委全光耀到寺灣鎮老莊村駐村后所帶來的改變。
老莊村處于寺灣、荊關、西簧三鄉鎮交界地帶,全村186戶,762人,其中貧困戶79戶,325人,人口居住分散,耕地面積少,長期缺水,交通不便利、地理位置較偏,典型的深度貧困村。
2017年4月,全光耀到老莊村任第一書記后,決定從抓黨建入手。通過召開支部班子會議、發放黨群聯系卡、建立黨員微信聯系群、帶領黨員開展大走訪、堅持每月5日開展“黨員活動日”活動等一系列措施,強化了村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有效提升班子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山溝溝泉水一點點流,提起那挑水心里發愁,十里路上吃水貴如油……”這句順口溜道出了老莊村農民吃水難的窘境。全光耀在全體第一次村民大會上鄭重承諾一定會解決飲水問題,他不等不靠,利用縣派駐村第一書記10萬元的專項資金,親自上陣和群眾一起粉刷水池、加蓋蓋板、挖溝鋪管、修繕老舊蓄水池,恢復了下溝、西溝、和東溝供水。
張爬溝和穆家溝需新打一口大眼深水井,才能徹底解決用水難問題。為了早點把井打好,他天天去施工現場,看進度、問情況、督質量。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連日的奮戰,終于打出了甘甜的井水。出水那天,群眾們都不約而同趕過來,大家圍攏在井旁,一個個歡呼雀躍。
吃水難的問題解決了,全光耀又開始了新的思考:村里產業要盡快發展起來,要讓群眾的收入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結合當地氣候、土壤、陽光、坡地多等自然條件,全光耀和村干部經過多次考察,決定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林果業。山坡地以種植山楂樹和薄殼核桃為主林下套種黃姜,連片土地重點發展植油牡丹。貧困戶可自由選擇入資金額,年底按10%保底分紅,豐產期合作社包銷售確保收益有保障。合作社需要用工時優先聘用貧困戶,根據工種不同每天按照50-80元結算,每月收入在1600元以上。
夏吉生家有6口人,因房子破舊借住在侄子家,原來常年在天津打工。說起合作社他興奮的給大家算了筆帳:6畝黃姜地每年能掙5000元以上,在合租社務工每年能掙15000元,養豬和羊每年能掙3000多元,再加上保底分紅一年下來能掙將近30000元,不比原來在外打工掙得少。像他這樣的貧困戶村里有46戶,每年戶均增收20000元以上。讓夏吉生高興不僅僅是收入,還有住房和醫療條件的改善,他在村集中安置點分到了一套150平方米的安置房。
在全光耀的不懈努力下,該村累計異地搬遷42戶、村內集中安置20戶,惠及貧困群眾418人。此外投資5萬元的新衛生室也已經建成,每年縣鄉醫療單位兩次到村免費體檢和義診,為群眾的健康護航。
經過300多個日夜的努力,現在老莊村水通了、路暢了、林果產業也大有起色。今年春天,全光耀被調整到毛堂鄉白水河村任第一書記。臨行前,許多群眾自發趕到村部與他道別。滿頭白發的王顯娥老人動情地拉著他的手說:“你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你奶奶臨終前你還在開會,孩子上學也不能接送。你整天待在這窮山溝,真是苦了累了耀娃兒你呀!”
“群眾滿意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褒獎,這更是第一書記的責任和義務。”面對沉甸甸的責任,全光耀如是說。
男子1.3萬網購電腦買到拆裝機 獲3倍賠償
彈指一揮50年 近百名老知青再相聚
西安市地震監測中心完成臺站安全巡檢工作
[氣象] 衡陽這次會來一場“認真的雪”嗎?
常墳鎮扎實推進“講、嚴、立”專題警示教育活動
真情撒滿脫貧路
[林業局]咬定青山不放松 無私奉獻鑄輝煌(圖)
市人社局召開黨組會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晉城:動感太行·國際休閑領袖峰會開幕
中德亞(非)三邊合作中心項目落戶平度
厲害了!常州這家企業登上央視《經濟半小時》
路南區“精準幫扶”讓應屆畢業生順利上崗
贊!臨沂90后小伙勇抓小偷 斷五根肋骨不松手
關于《關于毛家到李家快速路的建議》來信的回復
“7·11”世界人口日紀念宣傳活動在海滄舉行 在互動中普及知識
劉強東:希望富翁都去做名譽村長 讓貧困村富起來
一句話新聞(2018-6-9)
省消協上半年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750余萬元
退貨規則引網友質疑續:閑魚回應已將貨款退還賣家
優化營商環境系列評論:斬斷阻滯發展的人情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