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是楊大夫?我是慕名而來找她看病的。”“聽說楊大夫是眼科方面的專家,我的朋友推薦我來找她。”……在市第四人民醫院眼科診室,來就診的患者常常這樣說。
患者口中的“楊大夫”,就是眼科主任楊秀慧。這位身材嬌小,一如她的名字一樣,秀美聰慧的女醫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用微笑迎接前來就診的每一位患者,耐心詢問病情,仔細為患者檢查,給出合理的治療意見,認真細致地進行相應治療,為眼疾患者消除痛苦,竭盡全力守護光明。
執著追求光明事業
為什么做眼科醫生?楊秀慧坦言,是緣于大學期間讀過的一本書——海倫·凱勒的名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她被主人公的故事深深打動。光明對于每個人都非常重要,自此,她便立志要成為一名眼科醫生。
1998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當別人都爭先恐后地去內外婦兒等大科室時,楊秀慧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眼科——這個在人們眼里“綜合醫院的小科室”。到了眼科,在做好工作之余,楊秀慧不忘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醫術,更好地服務患者。
2009年,她獲得了前往北京同仁醫院進修學習的機會。在這段時間,楊秀慧跟隨眼科界泰斗——王光璐教授學習,對此她十分珍惜。王光璐教授一周出三次門診,每次出門診都會有許多從全國各地來的患者,常常從早晨忙到下午。楊秀慧非常珍惜每一次跟王光璐教授出門診的機會。每到出診日,她總是早早就出現在門診,先把患者看一遍,根據患者提供的病情信息,加以整理,然后把檢查到的陽性體征記錄下來,把自己的初步診斷寫上去,教授再根據患者的情況,對楊秀慧的診斷信息進行判斷,并耐心講解指導。其他時間,楊秀慧也沒有閑著,跟著教授學習眼科專業前沿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探討疑難病例,參與臨床治療……在北京進修學習期間,楊秀慧的醫療技術和知識得到了很大提升。從北京同仁醫院學習回來,楊秀慧便開展了眼底熒光造影技術、眼底激光技術等。隨著對前沿理論和技術的學習,臨床的歷練,楊秀慧逐漸在眼科界嶄露頭角,成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眼腫瘤協作組成員。
及時救治眼疾患者
眼科雖然不像其他科會遇到生死攸關的危險情況、出現驚心動魄的搶救場面,但經常會遇到一些急癥,需要爭分奪秒診治,能早一點為患者診治,就多一分治愈的機會。而每每出現急癥,需要楊秀慧參與診治時,她總會第一時間趕往醫院,出現在患者身邊。因為愛人在外地工作的緣故,為了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視力,身為母親的她也曾把年幼的孩子鎖在家里。
“楊大夫,有個外傷病人,眼部傷勢嚴重,出血很多。”一個寒冬的深夜,急促的電話鈴聲將楊秀慧從睡夢中驚醒,傷情就是命令!她顧不上正在熟睡的孩子,邊穿外套邊走出家門。冬夜,寒風呼嘯,像刀子一樣吹在臉上,特別冷,但那時的她卻心急如焚。顧不上天冷和害怕,楊秀慧邊跑邊攔出租車,急匆匆朝醫院趕去。當她到達急診室時,值班醫生剛給患者做完ct,結果還未出來,患者的鮮血已染紅厚厚的紗布。楊秀慧一刻也不敢耽擱,趕忙帶上手套開始縫合。由于不知道傷者頸椎是否骨折,她不敢讓傷者挪動體位,就半蹲半跪在推送傷者的平車前,為其縫合傷口。縫合完畢,她才感覺膝蓋生疼,腰酸得直都直不起來了。這時,同事告訴她,她已經全神貫注地干了將近40分鐘。看著患者傷口縫合完畢,眼球也并無大礙,那一刻,楊秀慧緊繃的神經才放松下來,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處理完急診,回到家門口,拿出鑰匙,楊秀慧卻發現怎么也打不開門,她想一定是孩子醒來害怕將門反鎖后又睡著了。果然,沒過幾天,她看到了兒子寫的一篇日記,“那天晚上,聽見媽媽接電話要去醫院,我就裝睡,媽媽走后我把門反鎖,害怕外面吹口哨似的風聲,戴上耳機聽音樂,不時地出現幻覺,好像有黑影從窗旁閃過,于是琢磨著,黑影一旦闖進來,就用奧特曼的超能量去對付……”讀著孩子稚嫩的文字,那一刻,楊秀慧淚流滿面,心中滿是愧疚。“醫生這個職業注定了我不能給兒子足夠的呵護和陪伴,但救死扶傷的神圣也影響和感染著兒子,讓他比同齡人更懂事、更堅強。”楊秀慧說。自那以后,她發現兒子在每個窗臺上都擺幾個用細繩連起來的健力寶瓶,每晚睡覺前總要檢查門窗是否關好,還偷偷地在自己枕頭下藏了一個大扳手。回來度假的愛人逗他:“兒子,你是不是獨自睡覺害怕,又怕我們笑話你膽小?”孩子紅著臉囁嚅道:“是怕媽媽發現我害怕,去了醫院老牽掛我,分心,做不好手術。”聽完兒子的話,楊秀慧眼泛淚花,她為兒子的懂事而感動。
耐心溝通獲得認可
作為醫生,掌握著醫學知識和技能,但如何讓患者相信自己,接受治療,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和患者溝通的技巧和耐心十分重要。楊秀慧深知這一點,她總是把患者當作親人一般,耐心細致地溝通交流。
楊秀慧記得,在工作中,就遇到過一位老大娘,雙眼白內障,其中一只眼睛失明多年,瞳孔小、晶體過熟、手術難度大,光感也不確定。子女帶著老人走了幾家醫院,醫生都認為失明的眼術后效果不會好,建議為另一只眼做手術,但老人認為,還有一只眼能看個人影,萬一手術失敗,人影也看不見了,便拒絕了醫生做手術的建議。子女不甘心老人只看個人影,經人介紹到四院門診找到了楊秀慧。楊秀慧為老人反復檢查,發現那只失明的眼睛光感還是有的,便建議老人做手術,但老人卻執拗地表示:“別人都說不能做了,做了也白做。”
楊秀慧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她把老人當作親人一樣,開始打著比方反復給老人講眼睛的結構和功能,講手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據我的經驗和檢查結果,復明的希望有百分之七八十。如果您是我母親,我一定讓您做手術,不讓您在黑暗中苦度余生,您要相信醫學、相信我……”楊秀慧的真誠和耐心逐漸消除了老人的疑慮,終于同意手術的建議。手術進行得很順利,摘開紗布的那一刻,老人迫不及待地走出診室要看看外面的世界,竟然獨自邁著小腳大步向前了。檢查視力0.5。“原先看不見的眼睛能看見了,反而另一只眼看不清了,下個月也把這只眼睛做了。”老人激動得喃喃自語,“如果早點遇見楊大夫就好了,就不會‘白瞎’這么多年了。”“這下也不需要做思想工作了,自己就要求做了。”老人的兒子在一旁感慨道,“手術五分鐘,術前溝通兩小時。手術五分鐘的醫生不缺,如此設身處地推心置腹耐著性子跟患者談話兩小時的醫生卻不多”。
做了多年眼科醫生,楊秀慧深知,眼睛給醫生提供了查看患者全身血管和某些疾病的窗口,可謂小眼底、大世界。因此,她在做每一次眼底檢查包括例行體檢時,總是聚精會神一絲不茍,不給患者防病治病造成任何延誤。
在眼科工作崗位上干了20年,楊秀慧用微笑暖人心,以真情待患者,努力讓患者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好的治療,讓更多的患者重見光明,讓更多的家庭重現歡笑,這是楊秀慧一直在堅持做的事情,也是她終身不變的追求。
三亞以嚴督實導推動專題活動深入開展
濟寧信用助學貸款開始申請 普通本專科學生最高不超8000元
南通3平臺入選省制造業“雙創”示范
李文輝:跨界把白芨種成“真金白銀”
臨沭縣黨史委開展“銘記黨史增強黨性”教育活動
守護光明 珍藏微笑
全面排查食品領域安全風險
楊浦區長白新村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召開體育團隊迎春座談會
北票市第一屆戶外全民健身大會舉行
撫寧區召開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動員會
宜君:蘋果貨車側翻 干群聯手施救
世界杯火熱進行 博彩平臺良莠不齊
十二屆湘潭市委第五輪巡察全部進駐
蘇州市委常委召開會議
鄒城市快推健康鄒城建設進程
一頭黑豬要攪動起餐飲“全新物種”
太湖度假區開展“提標破難、加快趕超、走在前列”專項活動
市旅服委檢查組到臺兒莊區檢查行業扶貧和鄉村旅游項目建設工作
一起來走路吧 上百萬人次打卡這條登山健身步道
薛海濤調研科技館并走訪看望市政協科技界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