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高新技術產業園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造生態園區
核心提示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事關我們能否引領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流、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事關我們能否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廣東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
我市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勢在必行。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落后產能上做“減法”,在發展新興產業培育新動能上做“加法”,在實施創新驅動上做“乘法”,努力為廣東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走在全國前列貢獻力量。
梅州實踐
優化經濟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
企業加入技改行列、落后產能堅決淘汰、承接珠三角高質量項目、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積極探索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我市以發展實體經濟為重點、以推動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為切入點、以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努力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一區兩帶六組團”科學發展格局,推動梅州高質量發展。
建設特色小鎮和小城鎮
豐順縣公式隍鎮是客潮文化交匯點。2017年,該鎮入選為全國第二批特色小城鎮,公式隍潮客小鎮被省發改委確定為廣東特色小鎮創建工作示范點。隨后,豐順縣引導企業加大對公式隍鎮“特色”的挖掘力度,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和配套基礎設施。如今,該鎮逐步形成了以康養產業為主導,輻射帶動南藥種植業、高端醫療、溫泉養生和文化旅游的產業發展體系。以鹿湖溫泉度假村為核心的潮客小鎮也正在完善規劃設計。
豐順縣隍鎮全力打造潮客小鎮。
這是梅州積極探索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來,我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掛帥的領導小組,把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探索生態富民強市新路的重要抓手,全力推進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工作。印發了工作方案,提出以發展特色產業、加快創新轉型、打造宜居環境、完善服務功能為重點,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政策扶持、上下聯動,在建好梅縣雁洋、豐順公式隍2個國家級特色小城鎮,及五華橫陂足球小鎮、梅江東山健康小鎮、梅縣雁洋文化旅游小鎮、豐順公式隍潮客小鎮等4個省級以上特色小鎮基礎上,培育一批市級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創建示范點。同時,我市還組建了規劃建設專家庫,并將于近期出臺實施意見,支持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
目前,6個國家級、省級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創建點基本完成了規劃設計方案,正加快推進一批項目落地建設;市級特色小鎮和小城鎮規劃創建點正在開展前期策劃和規劃工作。
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
“公司從2010年起每年都會投入資金進行技術改造。”梅州志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劉喜科說。記者在該公司車間看到,去年技改引進的10臺高速機械鉆機馬力十足,正在高速鉆孔;不遠處是今年投入2000萬元新引進的電壓機回流生產線,工人正在安裝調試設備。“該技改項目預計今年7月投產。”劉喜科說,屆時能降低能耗20%,提高效率30%。
梅州志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
這是我市大力引導推動企業通過技改做強電子信息產業的一個例子。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一系列產業投資政策,繼續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今年1至3月,我市完成工業投資20.42億元,其中技改投資完成4.04億元;新開展技改企業37家,智能化改造示范企業擬申報4家,新增機器人應用25臺(套)。
2017年,我市制定實施了工作方案,推進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各項建設和全市產業園區(集聚地)擴能增效。成立省“實體經濟十條”宣講培訓團,到8個縣(市、區)巡回宣貫。今年1至3月,全市規上工業企業461家,實現工業增加值46.99億元,比增10.1%,增速排全省第4。同時,我市力推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更好更快建設,今年1至3月,全市引進承接珠三角產業梯度轉移項目8個,計劃投資總額12.39億元。
全力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在連續兩年獲得全國“廁所革命”先進市基礎上,2017年梅州又獲評“全國廁所革命綜合推進先進單位”、入選2017年全省最熱門十大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主要指標綜合考評連續4年居粵東西北12市之首……我市以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帶建設為抓手,努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持續優化旅游供給體系,加快培育旅游消費市場。經過不懈努力,旅游產業已成為我市當前最有前景、最具活力和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之一。
松口古鎮的老街經過精心修繕已煥然一新。
我市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重點實施了“成立一個統籌推進的機制,制訂一個多規合一的規劃,推進一批重點旅游項目,策劃一批宣傳活動,出臺一攬子扶持政策”的“五個一”行動計劃,每年安排3000萬元、五年共1.5億元專項資金撬動產業帶發展,推進旅游重點項目等建設。目前,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任務實現全覆蓋,初步形成了以景區景點為支撐,旅游小鎮、旅游特色村為載體,梅江韓江旅游走廊為紐帶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通過大力實施“旅游+、+旅游”戰略,我市不斷豐富旅游產品,促進旅游消費升級,以全域旅游帶動文化、旅游等產業向高端發展。注重業態創新,將旅游業與文化、農業、互聯網和健康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全產業和全天候世界客都產品體系,相繼涌現了平遠五指石、大埔百侯等一批新興景區,打造了雁洋、公式隍等一批全國特色小城鎮,推出了蕉嶺上合、九嶺等一批鄉村旅游新亮點,形成了多元化、系列化、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旅游產品體系。至目前,全市有3a級以上景區31個,a級景區數量居全省第二;高等級景區和酒店數量居粵東西北地區首位。
我市積極舉辦或承辦各種旅游主題活動,首創推出了“梅州旅游惠民卡”。利用新媒體、在海內外設立的21個梅州旅游推廣中心和各種平臺,開展旅游合作和宣傳推介近200批次。
目標任務
努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發展實體經濟為重點,以建設特色小鎮和小城鎮為切入點,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形成結構合理、富有質量和效率的產業體系,打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產業基礎。推進廣東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建設,以穗梅產業共建為抓手,主動參與廣東產業分工,創造條件引進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綠色低碳、現代金融、現代服務業等與生態發展區相適應的新興產業。以規上企業為重點,積極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果斷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和企業,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規劃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特色小鎮和小城鎮,發展綠色產業,彰顯客家文化,厚植生態優勢,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帶建設,繼續發揮生態優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環境升級倒逼產業轉型,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健康養生、電子商務、文化創意、體育休閑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切實把綠色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集思廣益
以創新引領經濟行穩致遠
站在新起點,我市如何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穿到“一區兩帶六組團”建設的各項具體工作中去,加快發展新型工業,實施創新驅動,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此,記者采訪了市經信局、市發改局和市旅游局負責人。
■市經信局:
升級傳統產業 培育新興產業
“經信部門將著力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發力,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不斷激活工業存量,做實工業增量,促進兩化深度融合,加快推進‘一區兩帶六組團’建設。”市經信局局長王健說,今年該局將落實《梅州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大省“實體經濟十條”、市“實體經濟十二條”等政策宣貫力度,落實技改事后獎補、產業共建等扶持政策,調動企業投資熱情;強化創新平臺建設,加大力度引進高端人才,鼓勵和扶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繼續推動梅州工業設計中心與企業對接合作,辦好梅州市首屆工業設計大賽,培育國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
繼續圍繞機電裝備、高端電路板等比較優勢產業,實施鄉賢投資興業工程,著力推動珠三角梯度轉移和產業共建,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在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產業發展上下功夫,培育新興產業,堅決不引進高污染和高耗能項目。以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為重點,支持制造業龍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建立平臺,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加快落后和過剩產能退出,建立打擊“地條鋼”長效機制,推進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推動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建設。
■市發改局:
因勢利導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規劃建設一批符合我市實際的特色小鎮,有利于集聚各方要素資源,打造產業發展新平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激發城鎮發展新活力。然而,目前從現狀看,我市在創建過程中仍存在概念不清晰、產業不突出、特色不鮮明、市場化不足等問題。
市發改局局長吳志洲認為,各縣(市、區)要進一步準確把握特色小鎮的內涵和特質,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積極發展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富有地方特點的特色小鎮;在創建過程中,要注重規劃指引,在激發企業主體活力的同時加強政府引導,通過對市場需求、總體定位、產業選擇、業態組合等進行深入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對小鎮發展建設規劃進行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編制,統籌做好空間規劃和產業規劃,防止盲目發展和房地產化;要突出示范帶動作用,推進省級以上示范點建設,加快市級創建點的策劃規劃,強化對主導產業的選擇和培育,加快項目落地建設,以點帶面提升全市新型城鎮化和產業發展水平,推動梅州高質量發展。
■市旅游局:
實施“旅游+”戰略完善產業體系
“今后我們將努力推進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帶建設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以旅游業蓬勃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為梅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貢獻力量。”市旅游局局長朱瑛說。
市旅游局將在建設旅游產業體系上下功夫,重點推進市級和6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區)、3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8個旅游小鎮、25個旅游特色鎮、67個旅游示范村和121個計劃總投資約998億元旅游項目建設,實施“旅游+、+旅游”戰略,促進旅游與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規劃建設一批休閑度假、養老養生等新業態和旅游新產品,大力發展水上運動、低空飛行、房車營地等新興特色戶外休閑項目。 加強與珠三角、潮汕揭等主要客源地旅游合作,深化同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力爭引進一批新的重大旅游項目,打造更多精品景區與線路,打造國內著名休閑旅游目的地。依托海內外21個旅游推廣中心、“一帶一路”旅游聯盟等平臺,全面拓展“慢城梅州 長壽客都”的品牌影響力。加快市縣游客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廁所革命”新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到2020年新建和改擴建旅游廁所116座。
本版撰文:曹優生 李躍 攝影:高訊
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專題會議 研究河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
國慶假日 警方增派警力、加大巡防力度保障市民安全
亞洲最大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鯤號”試航成功
任橋鎮中心衛生院開展全國愛牙日宣傳活動
2日3日晚上7時至9時去時代廣場看“燈光秀”
梅州:做強實體經濟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千秋基業 人才為本(望海樓)
鐘樓區:“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20周年”美術作品展來常展出
植入人臉識別功能 引入人工智能機器人辦事終端
戰雨天 搶晴天 全力保障市政道路安全
我市深入推進“七項治理”工作,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安徽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 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第三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廣元選拔賽圓滿落幕
2018年春運正式落幕荊州火車站發送旅客77萬人次
市管廊公司開展新入職員工“廉考”再創國資系統先例
省耕肥總站站長李劍夫到通山調研農業產業
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一次會議
市經信委夏為順書記帶隊赴陶廠鎮司徒村對接結對幫扶工作
唐山知青藝術團彩虹舞蹈隊起舞青山花海間
紹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深入推進“城市管家”黨建服務品牌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