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吳正利) 通山縣是農業大縣,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農業生產已得到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農業產業化道路上越走越寬,得到省市農業部門的高度關注。
3月24日,結合全省農業產業扶貧“春季攻勢”行動方案要求,省耕肥總站站長李劍夫、辦公室主任楊文兵到通山縣大畈鎮通山縣協力枇杷酒莊、隱水村枇杷基地,黃沙鋪鎮晨光村綠肥種植基地進行調研。
在調研過程中,李劍夫了解到,通山縣協力枇杷酒莊輻射枇杷種植面積1萬畝,產量300噸。帶動貧困戶29戶,平均增加收入5000元,解決貧困戶就業10人。他認為,這些成績很了不起,這是通山縣農業局狠抓農業產業的有力證明。
通山縣大畈枇杷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232戶,社員遍及5個鄉鎮13個行政村,枇杷栽培面積1.3萬畝,年產值達2450萬元,其中帶動貧困戶100戶,因合作社成績突出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民示范合作社、“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其中隱水李七松枇杷基地是合作社重點枇杷基地,目前已打造了450畝枇杷采摘園,已帶動本村貧困戶45戶,發展枇杷產業1000畝,使戶均增收1萬元。
黃沙鋪鎮晨光村耕面積2600畝,其中水田1700畝,以一季中稻種植為主。當地農民有種植綠肥的傳統習慣。80年代后,由于多方面原因,逐步棄種綠肥連續多年單一施用化肥。近年土壤板結、酸化、化肥效果衰減,稻米口感退變等負面影響日漸凸現,縣農業局針對這一狀況,一是加強宣傳綠肥對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優化農產品質量的重要作用;二是籌措資金購買種子免費發放示范種植;三是加強技術指導。通過三年的努力,農民普遍接受了綠肥--水稻綠色農業生產模式,今年示范面積達到1000畝。
李劍夫站長指出,產業扶貧是中央“五個一批”脫貧工程的首要任務,也是其他脫貧措施取得實效的重要基礎。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發展特色產業,結合旅游業、互聯網,根據當地資源大力發展“糧、果、木、菜、茶、游”等產業和設施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拓寬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切實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
我市深入推進“七項治理”工作,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安徽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 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第三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廣元選拔賽圓滿落幕
2018年春運正式落幕荊州火車站發送旅客77萬人次
市管廊公司開展新入職員工“廉考”再創國資系統先例
省耕肥總站站長李劍夫到通山調研農業產業
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一次會議
市經信委夏為順書記帶隊赴陶廠鎮司徒村對接結對幫扶工作
唐山知青藝術團彩虹舞蹈隊起舞青山花海間
紹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深入推進“城市管家”黨建服務品牌建設工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最新消息!桂林小姑娘凌晨4點撿垃圾真相 相關部門已介入
車輛更新成本提高 昆明搬家公司價格普漲
社區發微信呼吁文明祭祀 派人勸阻街頭燒紙行為
西湖金融機構助力云棲小鎮
百年彩調寓教于樂 七里福地異彩紛呈
義安區鄉鎮食品安全“四員”集中充電
天津工業大學入選本年度國家“111計劃”
沅陵縣北溶鄉開展春季校園周邊食品藥品專項檢查
揚州警方專項整治機動車違停 持續到6月底 嚴查5類重點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