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舉行的2018年全市民政工作會議傳出消息:今年,全市將加快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年內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0個,民辦養老機構4個,新增養老床位2000張。
去年一年,隨著城鄉低保、特困供養、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等制度的落實,全市26.4萬城鄉困難群眾生活得到保障;大病住院救助封頂線提高到10萬元,門診救助提高到5000元;投入救災資金1460萬元、其他生活類物資426萬元,惠及67萬人次受災群眾;投入資金1411萬元,保障了全市1725名困境兒童的生活;下撥殘疾人“兩項補貼”3285萬元,惠及2.94萬名困難殘疾人和2.86萬名重度殘疾人;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03萬人次;發放特殊困難家庭火化補助316.8萬元,惠及3168戶。發揮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實現了農村低保標準高于扶貧標準的目標,祿勸、尋甸、東川等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由每年3120元提高到3540元,累計向兩縣兩區投入各項社會救助資金4.5億元,兩縣兩區納入農村低保8.02萬戶10.87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范圍4.88萬人,有效發揮了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今年,昆明將充分發揮民政工作在保障改善民生中的托底作用,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在托底線、補短板、強弱項上下功夫,完善社會救助、防災減災救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殘疾人保障等各項救助保障制度,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加大對低保、五保、殘疾人等救助力度,落實特困人員供養、殘疾人“兩補”政策,提高救助對象的保障水平,保障特殊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截至2016年底,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有106萬人,占戶籍人口的18.9%,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家庭小型化引發的老年護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問題日益顯現。面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變化,昆明市著力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服務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努力讓人人都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去年,全市啟動建設了20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個民辦養老機構,新增養老床位1810張。全市145045位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共領取了9632.76萬元高齡老年人保健補助。高齡補貼標準提高15%以上。
今年,昆明市依托現有資源和社會力量,推進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開發虛擬養老產品,通過“互聯網+養老”這一新興業態,改變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努力構建“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同時,深化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年內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0個,民辦養老機構4個,新增養老床位2000張。(昆明日報 記者李丹丹)
綠色產業 助農增收
常莊鎮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堅行動
花都區城市更新局召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推進會
高空墜落這樣救援
河南省金融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做好新時期金融工作 開創金融發展新局面
昆明年內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0個
一文了解進口博覽會籌備新進展
有錢打牌 沒錢還賬 “老賴”被拘留15日
無后牌大貨車高速行駛 當事人涉嫌醉駕逃跑被抓回!
明代魚翅河堤在閬中重見天日 速速來圍觀!
莒縣:落實“三權分置” 推進土地流轉
今年貴陽將從嚴查處有償補課和亂收費等現象
“消費降級”不是真相,只是幻覺
無錫建立物業行業信用體系 上黑榜寸步難行
《陽光星學院》第三場海選(曲阜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場)成績公布
凸顯軟實力 安徽全國道德模范總數全國第一
市住建局作風大提升 城建加速度
轎車行駛途中突發自燃 消防緊急出動滅火
市經濟信息化委加大力度引進產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項目
市住建局組織召開集中學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