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龔俊慧
這是一次農民的狂歡、游客的盛宴。
2018首屆“大美上饒”鄉村旅游文化節吹響了新時代鄉村旅游發展的幸福之音。
這是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
今年1至8月,全市接待鄉村旅游游客突破7000萬人次,占全市旅游接待人次的48%;鄉村旅游綜合收入突破600億元,占全市旅游綜合收入的47%。
鄉村振興,旅游先行。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近年來,我市積極搶抓旅游供給側改革機遇,依托鄉村良好的自然生態、豐厚的文化底蘊、眾多的民俗古居等優勢,將發展鄉村旅游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將鄉村旅游發展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促進秀美鄉村建設與全域旅游融合發展,使鄉村旅游業成為鄉村富裕的支柱產業,力爭上饒成為國內鄉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的示范和標桿。
高位推動,營造鄉村旅游發展大環境
上饒是旅游資源大市,有著良好的區位條件和豐富的鄉村資源。
廣袤的農村是上饒旅游發展的大陣地。早在2009年,我市就已下發了《關于發展鄉村旅游、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掀起了全市鄉村旅游發展的第一輪熱潮。去年3月,全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對鄉村旅游發展作了重點部署,要求全市各地要把鄉村旅游作為旅游產業轉型發展的主戰場,建設美麗鄉村、市民農莊“上饒樣板”。去年8月,我市印發《上饒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把上饒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規劃和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同時,我市還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的若干意見》,并在資金、政策、土地、信貸等多方面支持鄉村旅游發展。各縣市區積極響應,出臺了多項措施:婺源縣設立2000萬專項資金,支持鼓勵民宿產業發展;玉山縣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全縣鄉村旅游發展的補助和獎勵;鄱陽縣出臺《發展鄉村旅游優惠獎勵辦法》,對省級以上的鄉村旅游示范點、鄉村旅游示范村、示范戶、旅游廁所給予一定獎勵等等。
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關鍵在人才。我市鄉村旅游發展形勢一派大好。為破解隨之而來的人才問題,我市針對鄉村旅游扶貧、互聯網+鄉村旅游、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和創新設計等課題,組織鄉村旅游帶頭人參加培訓,積極開展鄉村旅游從業服務人員培訓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訓5000余人。通過培訓,提高了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使鄉村旅游服務水平跟上當前我市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大好形勢。
多措并舉,筑牢鄉村旅游發展根基
我市一手抓鄉村旅游硬環境建設,一手抓鄉村旅游軟環境優化,為構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奠定基礎。
加大投入。積極吸引旅游投資,最大限度給旅游業“松綁”,支持各類資金參與上饒旅游開發。我市先后與中青旅、國開行等簽署了合作協議,國開行擬在上饒投資500億元,建設“美麗鄉村、市民農莊”連片景區。
抓項目。以項目為抓手,將旅游資源轉換成農民增收資本,激活鄉村旅游。2017年,全市共建設鄉村旅游重點項目49個,總投資近400億元,啟動179個旅游扶貧項目建設,整合投入鄉村旅游點建設的資金達到11.36億元,參與項目農戶達到17683戶。
創品牌。截至目前,全市3a級以上鄉村旅游點達112個。成功創評五星級農家樂3家、四星級農家樂9家,全市星級農家樂總數突破400家,民宿達2000余家。全市已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當、特色鮮明、效益可觀、環保一流的鄉村旅游扶貧共同發展格局。
強宣傳。我市堅持唱好“四季歌”、用好全媒體,將“高鐵樞紐 大美上饒”品牌唱響全國、走向世界,達到“花開蝴蝶自然來”的效果。依托省旅發委的“江西風景獨好”強大平臺,大力推廣上饒鄉村旅游;依托高鐵、機場優勢,在高鐵沿線城市有聲有色地自主開展上饒旅游推介活動;與騰訊公司合作,對鄉村旅游活動進行深度策劃、宣傳、營銷。去年,全程直播了在婺源舉辦的一場跨國中式婚禮,瞬間閱讀量達100萬人次,該活動榮獲iai國際旅游營銷獎金獎。全程直播“2017年三清山空中越野賽”、余干“鄱陽湖開漁節”,共吸引了200余萬人在線觀看,互動評論近15萬條,全面提升了上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深耕特色,打造鄉村旅游扶貧樣板
鄉村旅游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對各村而言首先要破解的難題,便是如何讓鄉村令城市向往。
根據“鄉村旅游精準扶貧”計劃,我市共有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126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1946戶,涉及貧困人口36097人。基于此,我市對扶貧重點村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將所有貧困戶情況一一摸清,進行梳理分類,對具有特色旅游資源、保護較好的特色民居或村莊登記備案。針對各地生態優勢、特色民俗等,堅持鄉村旅游個性化、特色化發展,使我市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各具風格”的鄉村旅游扶貧特色。橫峰縣舉辦的“秋韻新篁”旅游文化節,以政府搭臺、旅行社運作、全村參與的模式,將當地4個貧困自然村聯動起來,結合楊山吊鍋、打麻糍粿、割蜂蜜等特色,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來,為農民創收的同時也宣傳了當地旅游。三清山風景名勝區“通過‘旅游+扶貧’,依托旅游企業、農家樂理事協會等組織實體,變普通農戶為特色民宿,變田園觀景為體驗鄉村,將零散的農家樂‘連鎖’起來”,真正達到了“開發一景,富民一方”的旅游扶貧實效。
截至去年年底,2016年國家旅游局公布的我市126個旅游扶貧重點村已有71個脫貧,占56%。實踐充分證明,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如何破解“千村一面”的難題,增加農村魅力,提升發展活力?
去年,我市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的若干意見》,又明確推出了鄉村度假型、依托景區型、生態村寨型、文化村落型、農業觀光型、城郊休閑型、紅色經典型、濱湖漁家樂型、產業帶動型、民俗風情型十大模式。
未來,上饒一個個特色各異的旅游村落將會成為游客夢想中的“詩和遠方”。
馳騁賽場展英姿
——市領導參加市第二屆機關干部運動會4×100米接力比賽走筆
當涂:張清等縣領導督查指導美麗鄉村建設和迎檢工作
小安山鎮扶貧項目穩步推進
2月全區空氣質量排名出爐
多家銀行提高信用卡積分門檻,積分權益縮水
風景這邊獨好——上饒鄉村旅游發展綜述
婁底市委常委會議傳達中央、省有關精神 審議“鋼鐵新城”概念規劃
市教育局:“南陽市師德報告團”高新區專場報告會隆重舉行
邵陽公安機關部署開展禁毒“百日會戰” 專項行動
一把手訪談 | 如何管好清新這座城?區城綜局局長程建文這樣說
電白區實施“雙聯雙幫”機制幫助戒毒人員
鎮賚縣住建局扎實推進“四項重點工作”
淶源縣召開秸稈垃圾焚燒及固體廢物排查整治工作會議
汕頭市召開廣東省第六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籌備工作情況推進會
關于公開征集2018年二季度全市外來投資暨民營企業協調服務座談會外來投資企業參會代表的公告
江陽區:田亞東到北城街道調研
市區魏武大道將建高架橋
成都市建立“蓉城人才綠卡”制度
桐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牢筑三道防線全方位助力文明市創建
連云區迎接市衛計委一般預防接種門診復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