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旌節坊
古民居磚雕精美
李氏胡門進去,是悠長的左右街
“這條街現在雖然有點衰落,但經過幾年改造與保護,還是恢復了很多舊時風貌,讓人依稀可見當年古街區的繁華。”蘭溪市永昌街道文化干部胡雪峰非常喜歡永昌古街,他20來年前就曾到古街拍過照片,那時真是相當熱鬧,很多古建筑都保存完好,他后悔當年沒有拍下更多的老街風情。
現在,隨著永昌古街維修保護進入尾聲,胡雪峰一有空就會過來轉轉,拍拍照片,找尋往日繁華。他跟這里的居民都十分熟悉,家家戶戶有什么古屋與故事,他都挺清楚。
千年古村老街悠長風韻猶存
永昌古街位于永昌村,形成于元代,發展于明代,至清代達到鼎盛時期,距蘭溪市區約10公里,330國道從古街旁穿過。如今,永昌是浙江省歷史文化村鎮、浙江省歷史文化重點村,2016年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
永昌村歷史悠久,周圍有眾多的古遺址(孔塘殿山、許店山、大洋山)以及墎背駐防所遺址,出土了許多文物價值很高的石器、陶瓷器,其中唐永徽三年的紀年墓出土的四系罐為國家一級文物。
“先祖居汴梁河南鞏縣永昌之地,厥后徙于衢州,婿于蘭溪徐氏,卜居此地,故名永昌。謂其地久天長、子孫永遠蕃昌也。”明萬歷年間永昌人趙賢佐在《永昌記》一文中,描述了“永昌”之名的來歷。
永昌交通便利,宜居宜業,商旅興盛,正如趙賢佐在《永昌記》所記:“村成市鎮,商賈往來。余族居此不誠可以安居而樂業者乎。由是山可樵、水可漁、巖可登、泉可汲、寺可游、亭可玩、田可耕、市可易,四時之景備矣。雖蕞爾微區,一村一鎮而途通車馬,川濟舟輯,百物生貸,財聚擬之,名都大宅,初何讓焉?非地之鐘,而特異者乎。吾方少時,店少民稀,村落幽靜。近來民居稠密,市肆星攢,旅館歌樓,酒筵貸鋪,東成西建,十倍于前。貿易成群,民無虛度,非地之豐,極其盛者乎。吾等聚族于此,俗美風仁,于時處、于時語,誠得擇居之道具也。”
從考古發掘情況看,永昌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吳越時期已形成村落。根據文字記載,永昌最初是由宋太祖之弟趙廷美第七世后裔趙公傳遷入后形成的村落,明清時期由于水陸交通便捷,成為古蘭溪縣最主要的集市之一,匯集了大量徽商并建有會館,可見當時市場繁榮、店鋪林立的盛況,至今老街還較完整地保存了當時風貌。
永昌古街區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格局和功能,東西向主街長約1000米,寬4~5米,整個古街區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整體風貌保存相當完整,商業氣息濃厚。街區兩側有多條里弄向外輻射,格局呈“豐”字形。街區內有雙溪貫穿而過,既為居民商賈提供生活用水,也可作交通運輸、消防、排污之用。東頭掘有一排塘,環境優美。明萬歷二十四年趙賢祖《永昌排塘記》云:“邑之市鎮永昌為最,鎮之池水排塘為最,塘在中心,上下二湖通流旋繞、左連上堰,右接雙溪,前遵大道,后附民居,有似乎排塘,故名也。”
胡雪峰介紹,永昌街道現在保存較好較有價值的古建筑有258幢,其他一般的風貌古建筑有218處,占蘭溪整個存量的1/10左右。永昌古街現存古建筑七八十幢,形式豐富,有石坊、拱橋、梁橋、古溪道、水閣樓、古店鋪、古作坊、古民居、宗祠、商業會館等。
老街上曾經是鱗次櫛比的的商鋪店號,多達百余家,具體有酒坊、永裕醬坊、李山號鐵店、德濟堂、太尉殿等。建筑風格淡雅,粉墻灰瓦,木雕精美,江南水鄉風味濃郁,是一處充滿商業歷史風貌的典型江南街區。主要巷道有左右街、橫街、水坑沿、西頭掘(李山里)、郭背路、牛市巷、鵝市巷、樟林巷、六口塘沿、橋西巷等。看這些街巷的名字,就是一個個充滿故事的所在。
“活著的老街”充滿市井氣息
理發店、打鐵店、農具店、酒坊、雜貨店、茶樓、藥鋪……漫步永昌古街,還有各種老式店鋪,充滿市井生活的氣息。沿街大多是前店后鋪,頗有縱深,大多是有10多米后宅后院的老房子。保存完好的不少,像古牌樓、古戲臺、古民居等,但有的已無人居住,有的歷經風雨與歲月滄桑而破敗了,好在現在古街區的保護修繕有序推進,有價值的古建筑大都能得到較好的傳承。
沿著青石板老街慢慢走著,吳氏花廳、土郭背路26號花廳、李氏大廳、崇德堂等不時映入眼簾,石牌坊、古橋、古井、胡門以及忠義祠遺址等風貌宛然。
上世紀50年代,古街上有4家打鐵店,最有名的就是李山號鐵鋪,只是現在斷斷續續,已經沒有正常生產營業了。
永昌供銷社曾辦過藥房,當年房子現在還在,而且連幾十年前的壇壇罐罐都在,里面放著的各色中藥材都原封未動。這些舊物沾滿了厚厚的灰塵,也印滿了歲月的痕跡,當地希望條件成熟時再對這些“老古董”做最好的處理與利用。
金職院老師胡波古建筑文化愛好者,一直以來喜歡“走讀”各地古建筑,并做精心記錄與資料整理,他10年前曾去永昌老街看過。他說,當年的古街完整保留了“豐”字形的街區布局,東西走向的左右街、楓殿前、橋東路、橋西路等主要街道依然是店鋪林立、作坊相連的繁華景象,排門樓屋式商貿建筑大多建成于清中晚期,南北向的巷弄里也大部分是百年以上的天井對合式徽派民居。
古街東西兩頭各立牌坊一座,分別是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諸葛氏節孝坊和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童氏旌節坊,均為四柱五樓式仿木石坊,一座素雅,一座華美。
永昌老街中段的永昌溪橫跨一座明弘治年間的三孔古拱橋,欄板、望柱頭等處雕刻獅鹿、鳳凰、蝙蝠、麒麟等瑞獸圖案,工藝極其精湛。當地人稱其永昌橋,橋兩側共有12根望柱,其中4根上雕石獅,可惜三個都已遭破壞,如今只留一個還算完好,“孤獨”石獅仿佛無聲訴說歷史的滄桑。
石板鋪砌成的橋面,被歲月磨洗得平滑锃亮。以永昌橋為界,橋東是橋東路,橋西是左右街。在一些老居民那里,還可以聽見他們對橋上各種石雕圖案的解讀,那是一種民間歷史與口述文化。
橋邊就是20多間、長40余米的水閣樓,白墻灰瓦馬頭墻,連綿成片,可謂“小橋流水,水榭倒影,商賈薈萃”,既有江南水鄉之特征,又有都市集鎮之風味,就像一幅“清明上河圖”展現在人們面前,別有韻味。附近還有牛市橋,當年這里曾開過一個牛市,沿水,應該是十分方便運輸往來的。
現今古街盛況不再,街上老房子住的大多是老人,老街真的“老”了。不少開門的街鋪中,老茶館尤多,人們悠閑自得地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聽曲……漫步其中,看見的、聽到的、想著的似乎都與歲月有關。一杯茶的時間也許可以回味一生,一條街的長度也許可以走遍歷史。
我市召開專題會議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精神
市區漯舞路口至源匯區空冢郭鎮葉崗村開通公交擺渡車 方便市民出行
校長博鰲“論劍”:加強大學間合作 培養新時代人才
停車服務物業服務收費問題投訴集中 去年長春市物價部門受理舉報案件辦結率達98.37%
春節期間12345熱線接打市民來電2592次
永昌古街:市井氣息濃郁的江南老街
郵儲銀行安陽市分行:學合規文化 促行風建設
南芬大峽谷景區玻璃橋橋墩封頂
宜賓暴雨致多處內澇 被淹司機從車窗爬到車頂逃生
新營中學成為全國學校體育聯盟理事單位
永州市教育局:“主題黨日”走進校園
四平市圖書館舉辦“弘揚雷鋒精神 爭做新時代雷鋒傳人”主題黨日活動
隆冬冰面勇救落水兒童
厚街:科學調配保暢通 春節返鄉無滯留
五河縣行政執法局統一青年小區店招店牌提升城市容貌
洛陽通河農副產品物流產業園檢測中心:嚴把檢測關守護“餐桌上的安全”
門強深入基層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四岔小峙有人被殺死了”?假的
加強開放合作 造福兩國邊民
北鎮市人大組織代表對北鎮市《文物保護法》貫徹執行情況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