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園山社區,垃圾轉運車準時準點出現,取代了垃圾桶點位。(本報記者何炳進攝)
江村社區工作人員分發垃圾分類宣傳材料。(肖雯婷攝)
(廈門日報記者葉舒揚 通訊員李麗萍)說起湖里區乃至全市的垃圾分類工作,許多人都會為江頭街道由衷點贊。“湖心島模式”“祥店一條街”“綠色錢包”……因地制宜開展分類,在不同的小區總結經驗、形成模式,眾多“品牌”為人熟知。本月,江頭街道垃圾分類又有大動作――“史上最嚴”的物業垃圾分類考評辦法新鮮出爐,無垃圾桶“定時定點”收運垃圾模式試點推廣。從思路到細節,環環相扣,一絲不茍,讓江頭街道垃圾分類工作不斷向前發力。
史上最嚴
物業考評細則即將推廣
分發垃圾袋未做好記錄,扣3分;物業保潔人員對垃圾“先分后混”、混裝混運,扣5分;垃圾桶內無明顯分類,扣20分……就在端午節前夕,江頭街道召集轄區所有小區的物業公司代表和社區代表,公布了《江頭街道小區物業垃圾分類考評管理辦法(試行)》。
“這是江頭街道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考評辦法,為街區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制。”街道環衛所負責人對小區物業垃圾分類檢查評分表,進行詳細介紹。評分表分為管理體系、宣傳體系、運行體系、人員體系、分類效果等板塊,下設評分標準,不符合要求就要按規定扣分。在100分的總分中,每個板塊的分值占比各不相同,其中“分類效果”板塊獨占50分。
什么樣的情況會導致扣分?記者注意到,評分標準涉及小區物業垃圾分類的方方面面,小到垃圾桶擺放美觀、宣傳欄布置,大到垃圾桶清洗、垃圾袋分發,均納入考評范圍。而在“分類效果”板塊中,只要小區出現一次未分類情況,就要扣分。
“考評是手段不是目的,關鍵是發現問題,做好垃圾分類‘最后100米’。”街道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全市全區推廣垃圾分類的今天,轄區內所有的企業和居民,都是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責任主體”。在他看來,考評可以有效推動各小區物業轉變觀念,主動查缺補漏,更好為居民提供近距離服務。
本月25日起,這份考評標準將發給江頭街道每家物業公司,街道人員也將以定期檢查、隨機抽查暗訪、回訪檢查的形式,開展全面考評。江村社區興山花園金華業物業公司主任王永進說,物業要先做好“自評”,形成更細致的工作要求,才能迎接即將到來的這場“大考”。
定時定點
培養居民精準投放習慣
六月中旬,高溫悶熱成了生活中的常態。往年每逢此時,小區內的垃圾桶點位都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旦清理稍有延遲,氣味立即四散。然而最近,園山社區許多居民都發現,曾經令人困擾的氣味消失了。“沒有了垃圾桶,自然不會有味道啦!”社區居民一語道破天機――居民樓前,分類垃圾桶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兩輛小型轉運車,直接投放、直接拉走。
因地制宜制定策略,是江頭街道垃圾分類一以貫之的工作原則。為破解無物業管理小區垃圾分類的難題,街道在園山社區鎮政府宿舍樓撤除了原有的室外垃圾桶,推行“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直運模式。經過入戶宣傳、公告欄公示等預熱措施后,從上個月起,這里配備了廚余、其他垃圾車各一輛,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段準時出現。兩名垃圾車駕駛員就是垃圾分類督導員,他們現場對居民垃圾分類投放情況進行督導,同時做好記錄。
在另一邊,呂厝社區臺商會館寫字樓則是第一批無垃圾桶示范點。在街道的幫助下,臺商會館門口設置了兩個專用停車位供垃圾車停放,并安裝了洗手池,方便寫字樓員工和督導員使用。
“‘撤桶’的目的,在于培養居民的準點投放習慣。”江頭街道環衛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沒有了常設垃圾桶,形同減少一個可能的“二次污染”點位。為了及時清理家中垃圾,居民就會逐漸養成定時定點的投放習慣,便于統一清運、統一督導。
如今,作為“定時定點”投放的試點,園山社區鎮政府宿舍樓和呂厝社區臺商會館寫字樓,垃圾分類準確率均超過90%,環境更加整潔。從本月開始,江頭街道將在所有社區都設立無垃圾桶示范點,并創建一條無垃圾桶“定時定點”垃圾收運示范線路。
細節入手
因地制宜
打造“分類品牌”
在后埔、蔡塘等“村改居”社區,房屋錯落地勢復雜,告示欄宣傳往往并不顯眼。但在這里,問及垃圾分類投放點,許多居民都會指向一幢外形醒目的“垃圾屋”。這里整潔干凈,分類垃圾桶有序擺放,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都不會隨地亂扔。
而在蔡塘社區的另一個小區――萬科湖心島小區,最近出現的一臺冰柜讓督導員和業主都為之點贊。作為江頭街道乃至湖里區垃圾分類的好榜樣,這里在轉運垃圾的地方新添置一臺大冰柜,廚余垃圾放在冰柜里,減少了散發的異味。這項措施將在符合條件的小區,逐步實施。
公示欄寫明垃圾收運時間、為督導員配備“小蜜蜂”……不斷嘗試新方法,在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做細做實這件事上,江頭街道下足了功夫。今年以來,街道314名分類督導員、7069名分類志愿者在源頭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強化居民意識。14輛垃圾收運車用于街道廚余垃圾清運,138個生活小區和兩個“村改居”4個自然社的廚余垃圾均采取直運,保證及時運轉到位。
在這一過程中,一個又一個垃圾分類典型模式“走出”江頭街道,針對不同類型小區,形成經驗式做法。蔡塘社區萬科湖心島小區打造湖心島特色模式,街道專門組織“小區保姆垃圾分類知識培訓”,對重點人群開展教育,小區地下車庫則設立兩個分類中轉站,對居民初步分類好的垃圾進行二次分揀。在祥店垃圾分類示范社區以及祥店中路示范一條街,“商家聯盟志愿服務隊”帶頭示范,掀起所有商家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潮。“互聯網+”也融入垃圾分類――江村社區裕發花園引進的“綠色錢包”系統,運用大數據平臺整合居民的垃圾分類信息,取得良好效果。
垃圾分類的推廣,讓居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垃圾分類工作創新不斷、創意迭出,使優美的環境點亮了群眾的生活。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
總投資40億元綠葉科技產業園項目開工 從洽談、簽約到開工僅用100天
八旬老人的“溫暖牌身份證”
持續強降雨對農業生產帶來影響
楊智慰問春節期間值班值守工作者代表
江頭街道再出新舉措 激發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新動力
峨眉市場監管局:全覆蓋監管學校食堂食品安全
烏龜碑社區|開展電梯安全生產專項檢查(圖)
【金灣】金灣區舉行教育系統應急“第一響應人”培訓
南溪職校電子專業舉行18級新生拔河比賽
轉發周知!5月25日~7月25日,百色大王嶺景區暫停漂流活動
壓實職業病防治企業主體責任
舒文表:22年“擺渡”人生注滿愛鄉情愫
盛明娟:好兒媳照顧癱瘓公婆詮釋人間大愛
東海縣監管一大型演出活動
雨中交警忙碌當起人形交通燈 多個路段的積水已退去
全市“大力開展移風易俗,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座談會在磁縣召開
煙臺多彩民俗:萊州 “蒸蒸運氣”過大年
全區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續職)無紙化培訓考試現場會在南寧市召開
唐山:玉田表彰138名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