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視頻新聞)
近幾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鄉村振興工作,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深化對市情、農情的認識和把握,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的政治要求,聚焦著力點和突破口集中用力,努力推動我市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海陸豐大地落地生根。
陸河螺洞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旅游成鄉村振興強力引擎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萬畝梅園里,一個白墻灰瓦的粵東小村點綴其間。這個位于陸河縣水唇鎮東部的省定貧困村螺洞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借助農綜改系列改革政策,該村搭上了鄉村振興發展的快車道。2015年11月,螺洞村在全市率先成立首個村級股份公司——廣東螺洞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村民以現金或土地入股的形式,與企業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共同開發原生態旅游業。
廣東螺洞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陸河縣水唇鎮螺洞村村民 彭子順:作為外出商賢,成立由全體村民參股的旅游股份公司,一直秉持為村民謀幸福的初心,我們羅洞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籌集600多萬元,作為旅游開發的啟動資金 充分發揮梅園特色的旅游資源 積極組織和引導村民脫貧奔康。
今天的螺洞村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村容整潔,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經過幾年的努力,該村分別獲得省級文明村、省級衛生村、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汕尾市十大休閑基地等稱號,是粵東地區最大的梅花連片觀賞基地之一,初步建成了國家aaa旅游景區——螺洞世外梅園。旅游的開發、建設不僅給村里帶來直接經濟收益,還為村民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據統計,2017年該村農戶收入平均每戶增加一萬元以上,全村貧困戶已全部脫貧。村民們從發展鄉村旅游的實踐中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奔頭,對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的信心更足、干勁更大了。螺洞村的美麗實踐,生動展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發展理念的精髓。
陸豐雙坑村:有個好支部 全村能致富
省委書記李希指出,“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能不能選好帶頭人、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決定著鄉村振興的成敗。陸豐市陂洋鎮雙坑村通過換屆選舉,加強村黨支部建設,嚴格執行村務民主集中制,規范村“兩委”議事決策流程,開展好“三會一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該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幫扶單位深圳市公安局的大力扶持下,以黨建推動“五抓五促”,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陸豐市陂洋鎮雙坑村黨支部書記:從扶貧這一塊,我們建成了一期二期(光伏發電站) 一期已經可以發電,二期還在在建中,兩期一期二期建好了,累計約每年集體可以增加收入90萬,每個貧困戶里面,每年可以增加2100元的收入,就是說,不是數字脫貧,是實實在在幫貧困戶脫貧。
陸豐市陂洋鎮雙坑村村民:我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民,越來越感受到國家,還有地方政府,對我們農村的重視,現在通過種植這個藥材,使我們這個思路得到很大的開闊,視野也開闊了,讓我們感覺到未來,可以通過種植牛大力,還有新型農業產品,讓我們相信以后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
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成果在雙坑村已漸漸顯現。雙坑村舊貌換新顏,美麗鄉村現雛形,目前該村已脫貧250戶1162人,脫貧率達80%,美麗雙坑的愿景將漸行漸近。
海豐新山村:傳承紅色基因 扮靚鄉村振興“大文章”
省委書記李希指出,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著力做好“特”字文章,培育特色產業強鎮強村,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觀光農業。通過“紅色”基因推動鄉村振興的海豐縣附城鎮新山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山村歷史上涌現的許多革命英烈為該村種下了“紅色”的種子。近幾年來,在紅色精神的感召下,新山村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施精準脫貧攻堅為契機,積極實施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紅色傳承“三個示范”創建工作,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生了喜人的發展和變化。
海豐縣附城鎮新山村黨支部書記 呂湖泳:新山村在市委石書記要求下,我們著力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把我們村56名黨員亮身份,作出承諾,見到行動,把我們村56名黨員分成5個服務隊,還設立了黨員示范崗,在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方面,我們發動宣傳全村的村民,共同來參與新農村的建設,現在大家都看到我們新山村有一個很大的變化,這些都離不開我們村民共同參與打造新農村,大家都感覺到習總書記提出來的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大家都很踴躍地參與到新農村建設,所以現在推進的情況還是比較好的,我們新山村還是一個紅色底蘊比較深厚的紅色村莊,我們要著力地講好紅色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我們利用我們村里面,現有的農會舊址、隊部、還有農軍的訓練場、還有18位烈士留下的故居、 來打造成紅色的長街、來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
新山村謹記習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殷切囑托,精心建設紅色文化長街,充分挖掘鄉村生態旅游、紅色旅游潛在價值,著力打造集民宿、農家樂、紅色教育于一體的特色旅游產業。目前,新山村已經成為海陸豐革命老區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基地。在深圳龍崗區對口幫扶下,該村引進建設了600畝袁隆平水稻種植示范基地,使每戶貧困戶年增收3000元;流轉土地800畝,每畝每年增加租金收入1200元;村集體集中扶貧資金200萬元入股海豐龍崗大廈,每戶貧困戶以扶貧資金2萬元入股該縣紅色旅游開發項目,村集體和每戶貧困戶每年可分別收益10萬元和1400元。如今的新山村正以嶄新的面貌闊步踏上美麗、和諧、幸福的康莊大道。
來源:汕尾廣播電視臺
雙八鎮清潔家園在行動 大街小巷一掃凈
書香校園圖書漂流活動走進蘭西
市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聯席會議召開
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鳥尊伴隨缺失殘件從北大返回
松滋稻谷溪城市濕地公園初見雛形打造未來旅游地
紅土地開辟幸福路——汕尾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掠影
市國資委直屬企業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現場會在百色召開
市發展改革委到阜南縣督查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古稀老人編寫160萬字瓜洲史料 瓜洲最大客棧曾是地下交通點
唱響科技創新主旋律 助力南寧高質量發展
羅勤到江西贛西木材運輸流動巡查站調研
八十七家危化企業退出北京
打造世界一流人才發展環境 世界著名企業青年人才發展高峰論壇舉行
月湖天然泳場對中小學生免費開放20天,攝像頭已升級為高清
縣委召開十五屆第八十九次常委會議
鼓勵大型商超“先行賠付和無理由退貨”
西充縣市場監管局舉行慶“七一”暨主題黨日活動
全國道德模范故事匯25日起在四川巡演3場
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辦理《老年人優待證》一次都不跑
5個月的合同工期,一年還沒好 婚期都耽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