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鐘偉 通訊員 汪林林
“吱、吱、吱……”3月28日上午10點多,在陽谷縣壽張鎮閆集村,72歲的魯更銀正騎著三輪保潔車回學校,雖行動緩慢,但一步步蹬得踏實穩當。而知道他經歷的人,總會豎起大拇指,因為在這位普通農村老人背后,有著不等不靠、勤勞脫貧的人生故事。他擁有守門人、房東、環衛工三種身份,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腳踏實地的苦干精神,在眾多貧困戶中成為脫貧先鋒。
①守門人
魯更銀年輕時曾常年外出打工,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身體有些疾病,只好待在家里做一些較輕的農活。盡管獨身一人生活,但失去了大的經濟來源,日子過得越來越緊張。
2007年,閆集小學招聘門衛,魯更銀有幸成為學校的“守護人”,負責夜晚看護校園。從此,他便住在了學校傳達室,而且這一住就是十幾年。魯更銀告訴記者:“現在外面招聘看大門的,都要求50歲以下,我這年紀去找工作,肯定沒人要。門衛工作比較輕松而且穩定,每月發給我240元錢的工資,油鹽醬醋、肉菜雞蛋都解決了,我很知足。”談及未來的打算,魯更銀表示,“人像機器一樣,一停下來就會生銹,我想要干到走不動的那天為止!”
②房東
2016年,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涵蓋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壽張鎮按照“依戶所需,按戶施策”的原則,精準識別和幫扶貧困對象,將魯更銀等五保戶、低保戶納入貧困戶范圍,并著力實施危房改造工程,為貧困戶提供一個“安全溫暖的家”。
魯更銀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紀60年代初,年久失修,早已坍塌,但由于經濟收入微薄,始終沒能力建造新房。村“兩委”班子鑒于魯更銀的實際情況,率先為他家重新修建了3間房屋。“房子面積不大,靠近主干道,人來人往,交通也便利。”魯更銀考慮到自己住在學校,便把房子租給別人做生意,這樣一來房子不至于閑置,而且還有租金可收。魯更銀搖身一變成了“房東”,每月租金雖少,加起來卻也是不容小覷的一筆收入。
從破敗傾頹的危房,到寬敞整潔的新居,魯更銀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從始至終,老人嘴上說著這么一句話:“真的是要感謝政府。”
③環衛工
針對貧困戶普遍存在體質弱、技能差、無事做、缺收入等實際情況,壽張鎮專門開發適宜各類人群就業的公益性崗位,優先將保潔員、護林員、網格員等崗位向貧困戶開放,幫助就業困難人員順利就業。2016年,魯更銀被聘為村里的環衛工人,讓他在脫貧路上多了一份收入保障。
閆集村東西狹長約有1公里,主要分為前街和后街兩條街道,每條街道配有3名環衛工人。魯更銀被分在了學校所在的后街,以便工作。每天等到孩子們上了課,他便推出自己的保潔車,開始一天的工作。每天六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這使他自由活動時間較為充分。“通過打掃衛生不僅舒展筋骨,還能和街坊鄰居聊天,最重要的是為美化村莊作些貢獻。”說起這個“差事”,魯更銀很是滿意。
如今年過古稀的魯更銀,憑借自己勤勞的雙手、腳踏實地的苦干精神,在眾多貧困戶中成為脫貧先鋒。在貧困人口動態調整中,五保金、房租和崗位工資等幾項收入相加超過貧困戶標準,魯更銀自動退出貧困戶。“現在國家的政策好,但政策再好也得自己找出路。脫貧是自己的事兒,不能一味總靠政府。我身體還硬朗,起碼能再干三四年,這以后的日子會更好……”談到今后的發展,經歷了大半輩子滄桑的魯更銀,眼神中流露出來的是堅定和力量。他讓我們相信,幸福日子是奮斗出來的!
1-9月 遂寧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石家莊市召開安全生產專題調度會議
城發和園施工現場采訪記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B”衛星
大力發展殘疾人事業 共創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陽谷縣壽張鎮七旬老漢脫貧路上做榜樣
預約通道繼續開通 詳情咨詢財神來了
守護綠水青山——我市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
棗莊檔案館邀你曬家中老物件兒
巴州區2018年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公告
德安縣河東鄉開展食品安全示范縣宣傳工作
中國網:2017年底樂山茶葉總產量達11.8萬噸
豐南區駐津招商處招商工作成效顯著
關于對水仙大街(新華南路至浦頭港主港段)道路改造期間進行交通管制的通告
港北區婦幼保健院業務綜合樓項目開工
福建廈門:城市“高智商” 百姓享便捷
潮南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憲法知識考試
個稅改革征集意見逾13萬條 網友:應從8000元起征
備戰省運會,奧體在行動!
青川縣亮劍市場回應群眾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