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關鍵在帶頭人。今天起,《蘇州新聞》推出《尋找老支書精神》系列報道,為您講述老支書們公道正派、忠誠為民、擔當奉獻的故事。首先,我們走進昆山張浦鎮的金華村,認識老支書湯仁青。
綠水環繞,綠樹成蔭,這個四面環水的村落便是昆山金華村。從空中俯瞰,一座座鄉村別墅錯落有致,掩映在綠蔭之中。這里的村民儼然是生活在園林之中,每個人臉上都流露出自信滿足的神情。村民們告訴記者,如今金華人富足的生活離不開一個人。
昆山市張浦鎮金華村村民說,人家都是很尊重很敬佩的,他是真正的一個好干部。
昆山市張浦鎮金華村原黨委書記湯仁青說,金華原來一座孤島,四周都是吳淞江,出門靠擺渡,歷史記載下來最起碼有五六百年。
眼前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便是村民們口中的好書記,金華村原黨委書記湯仁青。上世紀80年代,由于四面環水交通不便,金華村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窮村”,外來的姑娘都不愿嫁進來。因為外出買菜不方便,當地只能將豬肉腌制在家里,這還衍生了當地一種特產“金華腌肉”。
昆山市張浦鎮金華村村民說,沒有橋就一個小島,到晚上五點鐘就沒人出去,也沒人進來,渡船就不渡了。
湯仁青說,學生在張浦讀書很不方便,都要靠擺渡出去,家長不放心小孩有危險。
1991年,湯仁青當上了金華村黨委書記。為了拔掉“窮根”,他決心帶領村民造橋。但是工程算下來需要150萬元左右,這在當時對于經濟薄弱的村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為了籌集資金,湯仁青東奔西走,四處化緣。兩年后,大橋建成了,很多村民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湯仁青說,政府給一點,交通局給了一點,各個單位也給了一點。造好大橋后,大家老百姓自發地買了鞭炮自己放,而且大家都興高采烈地說你這個書記你不能走,我們金華村需要你。
橋通了,村民多年的心結也打開了,湯仁青成為了全村人的“擺渡人”。金華村開始大力發展村級經濟,建起了標準廠房,辦起了村辦企業。為打開市場,湯仁青自己做銷售,跑到上海尋找客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湯仁青的帶領下,2015年,金華村年經營性收入達到1500萬元。到去年,全村經營性資產近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9萬多元,金華村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中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
去年,湯仁青因為身體原因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但是他并沒有在家中賦閑。村里成立了老湯工作室,在這里,他為年輕黨員講述金華村曾經的奮斗故事,繼續發揮著一名老共產黨員的余熱。
湯仁青說,我做了27年4個月書記,和老百姓確實比較熟。老百姓想什么、做什么,我心中都有一盤棋。退下來以后,我感覺到只要新書記需要我的,我就來幫忙。要把金華村搞成名副其實的江蘇省的明星村。【時政專稿 文/《蘇州新聞》 仇實】
旅順口區一企業發明項目榮獲第46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石章強不動產權證書遺失聲明
跨界融合拉通產業鏈 文博三聯分會場玩轉“瘋狂的石頭”
我縣開展黨外知識分子、新社會階層人士助推鄉村振興、同心服務系列活動
市人常委會副主任、漢源縣委書記楊興品前往富鄉鄉、富莊鎮調研脫貧攻堅和防汛減災工作
尋找老支書精神|湯仁青:“島村”擺渡人
溫暖重陽 “中國好人”攜手志愿者送來“全身心”服務
中央掃黑除惡第2督導組向山西省反饋督導情況
龍潭區湘潭街道湘潭社區舉行“新時代傳習所”揭牌儀式
智能經濟與社會創新高層論壇舉行
灌南縣公路管理站:開展消防安全檢查
今兒天氣宜出游 明日起雨水來襲
防學生溺水傷亡事故發生南昌全面部署暑假安全工作
專家支招應對“節后綜合癥”
414列中歐班列來自高新區綜合保稅區 將蘇州國貿水準推向新高度
濟寧機場遷建工程預可研報告評估會召開
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召開
首屆蜀山群眾攝影藝術節啟幕
【十一黃金周】鑼鼓塔片區“四到位”確保旅游接待有序
青岡搭建法律服務護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