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樺甸市搶抓新時代發展機遇,堅持以人民的法律需求為中心,以提供及時精準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為目標,更新工作理念、整合資源力量、創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務水平,成功打造區域特色,地區領先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一、高位部署、整合資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公共法律服務是一項長期工程,關系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樺甸市始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財政支持、各部門聯動”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目標,變部門單兵作戰為集團協作作戰,務求滿足群眾的法律需求。
政府主導——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主管副市長為副組長,各相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由政府指導,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全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明確了公共法律的思路、步驟和具體任務。
財政支持——建立完善了公共法律服務的投入保障機制,堅持政府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逐年加大普法、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務方面的經費投入,并列入市財政預算予以切實保障。2017年,市財政先后撥付普法經費22萬元,法律援助經費20萬元、人民調解委員會規范化建設50萬元,政府法律顧問經費135萬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40萬元,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部門聯動——整合政法機關資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成立樺甸市人民調解中心,整合政法委、法院、司法局資源,由政法委牽頭搭建,法院提供工作場所和案件來源,司法局提供人員和技術支持,搭建市一級的人民調解中心。成立專業化人民調解委員會,由各行業部門提供技術和人員,司法局提供調解人員培訓和指導。在全省首創“綜治-司法一體化”工作模式。利用政法委綜治中心平臺建設契機,整合綜治、司法部門的人員、資金,共同組建綜治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務站,雙方合署辦公,統籌各自職能優勢,形成工作合力,實現“用天眼還原真相,用法律說服人心”的工作目標。
二、線下覆蓋、線上延伸,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平臺
樺甸市一手抓實體平臺,市鄉村三級機構上下一體,分工明確。一手抓網絡平臺,互聯網+法律服務,覆蓋廣闊、方便快捷。
依托三級實體平臺,統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建設標準。在市級層面,投入40萬元全新打造樺甸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置開放式服務大廳、配備法律援助辦公室、人民調解辦公室、人民調解室及檔案室等與窗口服務相配套的專門業務用房。服務大廳安裝電子顯示屏和公共法律服務觸摸查詢一體機,全面、高效的提供法律服務;在鄉鎮(街道)層面的公共法律服務站,在村(社區)層面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全面推進規范化建設,統一制作工作職責、工作流程,規范硬件標配,全市14個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175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站統一按照“五個一”【即:一牌(公共法律服務站/室銅牌)、一冊(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紀實手冊)、一簿(公共法律服務聯絡登記簿)、一號(法律顧問咨詢號碼)、一架(宣傳資料架)】。其中資料架上宣傳資料為5類公共法律服務便民手冊,4類法律援助便民手冊和1張樺甸市公共法律服務地圖(涵蓋全市法律服務機構便民通訊錄),篩選了農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婚姻、繼承、公證等方面的專門法律小冊子,提供普惠精準的法律服務。
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建網絡服務平臺。依托現代網絡,有效整合全市律師所、公證處、司法鑒定所、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基層司法所等法律服務資源,建立“樺甸市公共法律服務qq群、微信群”“樺甸市公共法律服務微信訂閱號”,向社會公眾以圖文形式推送公共法律服務方面的工作動態、服務政策和法律法規及相關法律服務指南。建立“掌上問法app”“村(社區)法律顧問微信群”,通過線上引導解答,暢通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務渠道,集中受理和解決群眾的法律服務事項,及時為群眾零距離提供法律服務,最大限度的提高法律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為推進“互聯網+法律服務”打下堅實基礎,實現“足不出戶享服務,立在家門解煩愁”的工作目標。
三、以服務為綱,綱舉目張,提供及時、精準、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
以公共法律服務為引領提供法治宣傳教育。以村級法律顧問每季度入村(社區)提供法律服務為契機,定期開展“法律六進”、“律師進社區”等活動。通過定期駐村講解、開展普法講座,將法律服務送到田間地頭。聯合檢察、公安等部門,共同打造微信公眾普法聯盟,成為廣大群眾貼身的“法律顧問”。累計推送信息1000余條,1萬余人關注。致力于在群眾心中形成公共法律服務常態,使廣大群眾知法、懂法、用法。
以公共法律服務為引領化解矛盾糾紛。打造“一橫一縱一兜底”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橫向”以8家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為支撐,縱向形成市鄉村(社區)三級調委會全面覆蓋,“以“百姓說事點”為延伸兜底。2017年,共調處矛盾糾紛2118件,調解成功2076件,調解成功率達98%。
(三)以公共法律服務為引領服務民生。推行公證服務民生“四優先、八減免”等12項惠民服務。“四優先”為保護四種特殊群體的合法權益辦理公證事項,并優先服務;“八減免”是對八種特殊公正申請人申辦的公正事項,提供法律援助,并減免公證費。以法律服務助力脫貧攻堅。把貧困村納入《七五普法規劃》重點區域,把貧困人口、鄉鎮領導、中層干部、村(社區)工作人員列入重點普法人群。重點宣傳土地管理、婚姻贍養等方面法律法規。堅持把法律援助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發放“扶貧攻堅法律援助服務卡”8058張,為貧困人口提供法律咨詢88次、法律援助201次。
(四)以公共法律服務為引領打造法治政府。將法律顧問制度建設作為推進全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的方式,為市委、市政府,14個鄉(鎮、街)、175個村(社區)配備了法律顧問,逐步實現了市、鄉、村三級組織法律顧問全覆蓋,建立三級聯動的工作格局。顧問律師對服務地區的居民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2017年度,提供法律咨詢解答1800余人,獲得了黨委政府和群眾的廣泛認可。
鬼才陶喆玩音樂更專業
懷化市質監局突出安全領域執法治理
給木偶注入“靈魂”走近省級非遺傳承人、甜城工匠唐友民
秀洲國家高新區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業取得新進展
我市宏益電器旗艦店正式運營
樺甸市著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 成功打造區域特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平和工業園區輝藝色料生產項目開工建設
桐柏縣:開展大氣污染整治工作,集中展開燃煤抽樣檢驗
段春華:努力開創市人大機關黨建工作新局面
工信部:9月我國移動用戶戶均移動流量消費達5.14GB
整治“任性”非機動車
副省長胡強到永修開展鄱陽湖區調研和巡湖督導
邵東縣舉辦全縣績效考核管理信息平臺操作培訓班
最新民情數據周報發布 社會服務交通管理受理量居前
沙子墩商販占道銷售電動車 市執法局:下派執法中隊處理
全城總動員鋪就溫暖回家路
淮北市政協召開中心組理論學習研討會
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 南通四部門聯合展開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
關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線纜整治工作開展的相關信息
他是一個兵,原來還是日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