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
宿遷網訊(記者 徐其崇)生起烘爐,燒紅鐵塊,掄起大錘,叮叮當當,鐵花飛濺。待打得差不多了,鐵匠便將通紅的鐵器放進水桶里淬火。“嗤”的一聲,冒出一陣青煙。
在宿城區埠子鎮的一條老街上,雷剛左手拉著風箱,右手用鉗子夾著火焰中的鐵器。幾分鐘過后,用鉗子從熊熊的爐火中夾出通紅的鐵塊,放在砧子上用鐵錘反復敲打,他那黝黑的臉龐被映得通紅。
俗話說,世上三樣苦,那就是打鐵、捕魚、磨豆腐。鐵匠,曾經是人們無比熟悉的職業,然而,近些年來這一老行當卻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如今已經很少有人愿意繼承這項祖宗流傳下來的鍛造工藝了。
生爐火
埠子鎮這一家的打鐵鋪爐火從未滅過,雷剛作為祖傳打鐵手藝的第八代傳人,一直在堅守著這家鐵匠鋪。
雷剛說,他的手藝是跟父親學的,父親的手藝是跟爺爺學的。“打鐵這個活兒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特別是夏天,別人在風扇下什么不干都嫌熱,而干這一行的還得守著火爐,掄揮鐵錘。”雷剛說,雷家祖祖輩輩跟打鐵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聽爺爺說過,他的太爺爺曾經給一位俠客打過寶劍。更令他驕傲的是,由他家打制的“雷記菜刀”早就成為當地百姓心中的名牌。雷剛今年51歲,他從15歲起就跟著父親學打鐵,這一干就是36年,并且今后還會繼續干下去。
展示
父親6年前去世后,雷剛便成了雷記鐵匠鋪的“掌門人”。“剛開始學打鐵的時候,肩膀和胳膊到了晚上疼得讓我睡不著覺,干了幾十年已經干習慣了,如果一段時間不干,身體就覺得不舒服,就像生活中缺少點什么。”雷剛說,鐵匠打制的鐵器如今還有市場,他每年平均生爐打鐵時間在200天左右。
雷家鐵匠鋪的門口,有一個很大的攤位,那里經營的都是雷剛打制的鐵器成品,以農用工具居多。草叉、鐮刀、斧頭、菜刀、鍋鏟,應有盡有。雷剛說,打鐵是個體力活,又累又臟,年輕人都不愿意干。“年輕人寧愿去廠里當工人,也不愿意吃這個苦。”據雷剛介紹,20年前,埠子鎮有好幾家打鐵的,到現在只剩他一家還在堅持。
曾幾時,埠子鎮有很多和他父輩一樣的鐵匠,打鐵這一行養活了不少手藝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人都放下了手中的鐵錘。自從工業文明發展不斷進步,曾經的熱門行業慢慢地走了下坡路,鐵匠打出來的農用工具也開始萎縮,甚至許多人不再使用這些傳統的工具。正因為如此,當下打鐵行業這個“冷門”,卻成了雷剛看好的行業。“因為沒人干,所以就走俏。”雷剛笑著說,打鐵行業的市場逐漸萎縮,因為沒了競爭,他的產品就占據了周邊農村市場。他說,一年下來,他的鐵匠鋪凈賺10萬元沒問題。
戧菜刀
雷剛的鐵匠鋪只是一間房子,正中央是個大烘爐,爐邊架著風箱,墻壁被熏得黢黑。風箱一拉,風進火爐,爐膛內火苗直躥。要鍛打的鐵器先在火爐中燒紅,然后移到砧子上任他錘打。“這個砧子是我祖爺爺留下來的,包括下邊的支柱,已經有100多年歷史了。”
雷剛說,人們之所以把打鐵的人稱之為鐵匠,是因為在笨重的勞作中,蘊含著很多技術含量。燒紅了的鐵塊在鍛打過程中,要憑目測不斷翻動鐵料,使之能將方鐵打成圓鐵棒或將粗鐵棍打成細長鐵棍。在鐵匠的手中,堅硬的鐵塊變方、圓、長、扁、尖的形狀都不在話下。鐵器成品大都是傳統生產方式相配套的農具,也有部分生活用品,這些物件沒有“匠心精神”是鍛打不出來的。
“就這菜刀,鍛打起來是很有講究的,從鋼料到鍛打成菜刀,要經過14次入火鍛打,經過淬火后上刀柄,還要戧和磨,這個工序是祖上傳下來的,不能有絲毫馬虎。”雷剛說,他家的打鐵鋪能在蕭條的市場中堅挺下來,靠的就是工藝。摻雜使假,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
堅守祖上傳下來的鐵匠鋪,雷剛不僅收獲了財富,也收獲了愛情,更收獲了希望。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位名叫劉彩鈴的初中女同學,老家住在10里開外的羅圩鄉,沒事的時候總會來到他家的鐵匠鋪,看著雷剛打鐵,后來又自覺地幫助雷剛拉風箱。就這樣,兩個人產生了感情,最終結為夫妻。“我的愛人跟著我學會打鐵了,她經常幫我掄大錘,她是我的得力助手。”
站在火爐旁的打鐵漢子,黝黑的臂膀和臉龐在爐火的映照下,如同雕塑般滄桑、威嚴。夾起火爐里被燒得通紅的鐵塊,放在砧子上鍛打,炙熱的火花四處飛濺,濺到了他的身上,濺到了他的手上。火花瞬間會熄滅,汗水卻不停流淌。火花與汗水交融,這是鐵匠雷剛的生活。
在一個個被雷剛反復敲打得锃亮的歲月里,時光靜靜流淌,鐵匠自會慢慢地老去,但經他們家一代代人千錘百煉打磨的“雷記”,也會越來越深刻地存儲在人們的記憶里,成為遙遠且不息的聲響。
市領導接受媒體采訪談江湛鐵路開通對江門影響
中共樂亭縣委舉行第十三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
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名單公布
滿足需求解決“痛點” 八旬老人樂享“訂制”服務
寧波文化廣場燈光節啟幕
【尋訪宿遷的凡人巧匠】千錘百煉的宿遷“雷記”鐵匠鋪“掌門人”
未央區安監局開展工貿行業復工復產安全專項檢查
省運會帆船(帆板)比賽完賽 青島獲帆船項目大滿貫
迎江區積極推進文明創建常態化工作
華陰市優化財稅營商環境
青秀區:在轄區舉行主題閱讀演講比賽
市委改革辦督查武陵源區群團改革推進工作
民間救援隊:權益誰來保障?
三門:交通攻堅戰猶酣
尾氣治理:多措并舉“調”出“安陽藍”
婁底市禁毒督察組深入新化縣曹家鎮督查指導禁毒工作
世界杯,別讓身體跟著“悲”
臨沂市蘭山區執法人員救助受傷市民 受到群眾贊揚
省政府召開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工作調度暨典型案例通報視頻會議
代市長孫弘調研東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時強調 要全員參與 共同治理 讓老百姓感覺到成效看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