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北京市司法局將著力打造綜合性、便利性、多層次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全力構筑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公共法律服務項目平臺等“四大平臺”,實施法治宣傳育民工程、法律服務利民工程、人民調解為民工程、矯正幫教安民工程、法律援助惠民工程、視頻會見便民工程等“六大民生工程”,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加強頂層設計,全面動員部署
北京市司法局黨委高度重視該項工作,由局領導帶隊,組建由多部門參加的調研小組,在經過多次實地調研、查詢資料、專題研究、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出《關于建立首都市、區、鎮(鄉、街道)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的籌建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指導思想和目標、組織機構、推進步驟和內容、工作任務和要求。組織相關處室業務骨干,到浙江、江蘇、廣東等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方面走在前列的省(市)進行調研考察,并對海淀區、通州區進行實地調研,汲取上述地區在該領域中取得的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制定《關于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并于2月5日召開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會議,正式啟動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項目建設,并對首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相關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二、構筑“四大服務平臺”,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一是建設全覆蓋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積極建立由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和社區(村)公共法律服務室構成的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通過搭建“綜合性、一站式、標準化”便民服務中心,提供現場與預約服務、人工與智能服務、指引與受理服務等多種服務,讓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理公共法律服務“所有事”。力爭于2018年全市各區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全市社區(村)公共法律服務室建設完成80%,2019年實現首都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全覆蓋。
二是建設多功能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以“互聯網+法律服務”為總體思路,綜合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有效整合法治宣傳、律師、公證、司法鑒定、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數據資源。打造由一個門戶網站、一個數據中心、一個業務協同綜合調度平臺、三個支撐系統(公共法律服務分析研判系統、運行監督與效能評估系統、公共法律服務業務管理系統)構成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為群眾提供法律事務咨詢、法律服務指引、法治宣傳教育、法律法規與司法行政案例查詢、信用信息公開等全流程、全天候、全地域的高效法律服務。
三是建設便捷化的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依托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立全市高度集中的“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組建由經驗豐富的律師等法律服務人員構成的專業服務團隊,設置話務坐席,實行服務需求統一受理,提供包括信息查詢、業務咨詢、電話預約、投訴受理等多種形式的服務,滿足群眾在法律咨詢、糾紛調解、法治宣傳、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法律服務需求,使“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成為普及法律知識、方便群眾辦事、解決群眾問題、化解矛盾糾紛、了解社情民意的綜合平臺。
四是建設社會化的公共法律服務項目平臺。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共法律服務需求,建設門類齊全、覆蓋廣泛、群眾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項目庫,為特定群體、特定機構、特定事項,研發、定制法律服務項目,滿足社會不同群體、個性化的法律服務需求。
三、實施“六大民生工程”,滿足群眾服務需求
一是推進法治宣傳育民工程建設。堅持把普法和守法作為法治中國首善之區建設的長期基礎性工作,以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為總抓手,普法服務全面進駐各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覆蓋全市所有區域和所有目標人群,圓滿完成“七五”普法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重點對象普法覆蓋率、法治宣傳村居入戶率、知曉率均達到100%,以通過貼近基層、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養成法治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二是推進法律服務利民工程建設。引導律師、公證、司法鑒定等各類法律服務全面進駐各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推動優質法律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為基層組織依法決策、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為群眾依法理性表達訴求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在全市范圍內實現法律服務資源的有效供給,使全民享受到均等普惠、優質便捷的法律服務。
三是推進人民調解為民工程建設。堅持“調解優先”原則,發揮覆蓋全市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綜合優勢,健全完善以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龍頭,基層司法所、各類人民調解銜接互動的人民調解工作體系,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第一道防線”作用,確保首都社會和諧穩定。
四是推進矯正幫教安民工程建設。深入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要求,建立健全非監禁刑刑罰執行制度,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進一步完善社區矯正“北京模式”,充分發揮矯正幫教的安民保障作用,切實落實治本安全觀,深入開展社區服刑人員監督管理、教育矯治和社會適應性幫扶工作,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
五是推進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建設。以法律援助范圍、質量、保障為著力點,強化和完善城鄉均等的法律援助工作體系,不斷擴大全市法律援助覆蓋面,健全法律援助服務網絡,重點加強軍人軍屬、農民工、老年人、社會救助對象等特殊群體的法律援助工作,進一步深化便民利民舉措,不斷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充分發揮法律援助的惠民扶助作用。
六是推進視頻會見便民工程建設。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遠程親情視頻會見、視頻幫教系統對全市所有監獄、教育矯治場所和各區司法局、司法所全覆蓋,讓路途遠、行動不便、經濟困難的服刑人員和強制戒毒人員的直系親屬就近滿足會見的實際需求,充分發揮視頻會見的便民濟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