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朋友圈”已超70城
夕陽照耀下的廣州中軸線金光璀璨。
7月24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踐行走前列”新聞發布會。會上,廣州市外辦副主任雷瑋琚介紹廣州將著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引領型全球城市,推動廣州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擴大國際“朋友圈”的目標和舉措。
今年4月,市委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廣州建設國際交往中心三年行動計劃》,廣州將發揮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的區位優勢,借助在廣州主場舉行的廣交會、金交會、創交會、海交會、文交會、小蠻腰科技大會、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等會議會展品牌,同時對接世界經濟論壇、博鰲亞洲論壇、《財富》全球論壇等高端平臺,利用嶺南文化、國際友城和華人華僑等交往資源,到2020年,將廣州初步建成在世界城市舞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國際交往中心,邁向“獨具特色、文化鮮明的國際一流城市”。
“廣州獎”成推動全球城市治理創新品牌
2012年,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指導下,廣州市與世界大都市協會及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組織(uclg,簡稱“城地組織”)共同發起創設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簡稱“廣州獎”),旨在通過評估和表彰在全世界具有推廣意義和價值的城市治理創新案例,激勵和推動全球城市治理創新。“廣州獎”每兩年舉辦一屆,每屆評選出5個獲獎城市和10個入圍城市,至今已匯集700多個城市治理創新案例的經驗智慧,成為中國城市參與和推動全球城市治理創新的有效模式和創新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榮獲首屆“廣州獎”的土耳其科喀艾里市(獲獎項目“未雨綢繆——學會在地震下生活”),用“廣州獎”獎杯模型建設的地震監測站,成為該市的一個地標式紀念物。中國城市也利用“廣州獎”平臺亮相國際舞臺,如杭州公共自行車項目獲第二屆“廣州獎”;浙江義烏涉外糾紛調解項目獲第三屆特別推薦獎。
雷瑋琚介紹,作為全球開放的多邊共建共享平臺,“廣州獎”讓廣州與眾多國際組織機構建立了更加務實、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與全球200多個城市建立了良好溝通,吸引了全球眾多的城市領導者和專家學者關注廣州、牽手廣州。今年年底將舉辦的2018年第四屆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評獎活動現已啟動,全球城市參評項目報名踴躍。今年,廣州還將進一步完善“廣州獎”在全球范圍內的成果轉化的長效機制,探索推動市政府與廣州地區知名高校合作共建城市治理創新研究院,推動城市創新成果進智庫、進行政學院。
加快推進友城“百城計劃”
近年來,廣州“朋友圈”不斷擴大。目前,廣州有國際友城37個、國際友好合作交流城市34個。廣州將以“一帶一路”為主線積極擴容,優化友城布局,以“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和歐美發達城市為重點,力爭每年新增3~5個,加快推進友城“百城計劃”。
雷瑋琚介紹,在結交友城方面,廣州堅持友城合作平臺化,做強“廣州—奧克蘭—洛杉磯三城經貿合作”品牌,發揮好“廣州大學—林雪平大學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平臺作用,積極推進廣州國際交流合作中心籌建、廣州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成立。堅持友城發展項目化,與意大利熱那亞市合作的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亞洲區音樂交流會項目品牌;培育廣州與里昂市在科技創新、會展、美食、旅游等領域的合作項目品牌,引入博古斯世界烹飪大賽亞太地區選拔賽,發布首版《廣州米其林指南》,彰顯廣州美食文化實力和底蘊。堅持交流機制化,落實廣州市政府與伯明翰大學合作指導委員會工作機制、廣州國際友城青少年足球交流合作機制、廣州與布里斯托爾大學青少年人文交流機制。堅持交往常態化,舉辦國際友城聯絡人聯席會議、“國際友城市長面對面”,積極推動廣州國際友城文化藝術團海外巡演,推進“廣州誼園”建設,舉辦好友城結好周年慶祝活動等。
2019年,廣州將迎來開展友城工作40周年慶。雷瑋琚介紹,明年5月2日,廣州將迎來與首個國際友城日本福岡市結好40周年。日本福岡正在與廣州共同策劃并實施一系列紀念活動,其中包括舉辦“廣州福岡締結友城40周年慶暨廣州開展友城工作40周年慶大會”、組織友城郵輪市民代表團、友城青少年足球友誼賽、友城文藝演出等。
營山縣法院全力推進審務公開促公信
縣五中來平鄉二中交流研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鄉村特色旅游
2019年省級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開始申報
漳州開發區行政服務中心新辦事大廳正式啟用
廣州2020年將初步建成國際交往中心
慶云縣審計局:重視審前調查“三個吃透”提高審計質量
熊瑞麗率督查組赴高新區呈貢區調研督查
愛心企業特別招聘 建始殘疾女孩在家門口圓了就業夢
全國首個(公益)基金會集中區誕生合肥
市國資委舉辦“智聯國企、和創未來”論壇
云南祿豐縣考察大英縣文旅開發建設工作
用手機就能申報 蓮都開啟營業執照移動端申報模式
楊長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村“兩委”換屆 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的組織生活
荊州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擴能改造工程
我市召開“三大”活動協調小組第第二次會議
規范一小步 文明一大步
把學生的成長放在心上 把學生的未來放在心上——記濂溪區第一小學教師曹曉梅
助推經濟發展的“紅色動力”北湖科技園唱響非公黨建“好聲音”
服務最后一公里 吉首開通短信提示職工退休金及時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