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
哈爾濱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哈政辦規〔2017〕69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哈爾濱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17—2020年)》予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2月14日
哈爾濱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17—2020年)
為深入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全國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海南現場會議、徐州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經驗交流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發〔2016〕6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建規〔2017〕59號)、《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黑發〔2017〕5號)、《中共哈爾濱市委辦公廳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省會哈爾濱市建設的若干意見〉責任分解的通知》(哈辦發〔2017〕32號)和《黑龍江省城市雙修工作實施方案(2017—2020年)》(黑規委〔2017〕4號)具體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牢牢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新一輪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及哈爾濱市獲批全國第二批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的重大歷史機遇,將生態修復、城市修補(以下簡稱“城市雙修”)作為開展“省會城市建設提檔升級三年行動”的重要舉措。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統籌發展原則。以增加民眾福祉為目的,準確把脈城市現狀,重點針對問題集中、矛盾突出、社會關注、生態敏感的地區和地段開展“城市雙修”工作。
2.堅持政府主導,協同推進原則。將“城市雙修”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加強與相關部門分工合作,并建立長效機制,完善政策,整合資源、資金、項目。
3.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則。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和城市發展規律,深入挖掘城市地域環境、歷史文化、鄉土景觀等特色,有針對性地制定工作目標、任務,增強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
4.堅持經濟適用,保障有序原則。不搞大拆大建、鋪張浪費,建立“城市雙修”專項資金,保障普查評估環節嚴格、專款專用,妥善處理好規劃與管理的關系,穩步推動“城市雙修”進程。
(三)主要目標
2017至2020年,在全市范圍內,從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步伐、努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新型城鎮化水平等方面持續開展“城市雙修”工作。力爭到2020年,城市發展逐步補齊短板,“城市病”發展難題逐步破解,城市空間布局、城市功能、環境質量、特色風貌不斷完善,對全省的輻射功能、外溢效應和帶動作用得到較大提升,努力打造成為環境友好、和諧宜居、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哈長城市群發展核心城市。
二、主要任務
(一)生態修復方面
1.開展水體治理和修復
系統改善哈爾濱水體環境質量,進一步加強“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加強對上游來水的治理,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進一步加強對何家溝、信義溝、馬家溝、阿什河“三溝一河”及其它黑臭水體的綜合治理。全面實施控源截污,強化排水口、管道和檢查井的系統治理,科學開展水體清淤,恢復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和流動性,堅決控制新黑臭水體出現。因地制宜改造渠化河道,恢復自然岸線、灘涂和濱水植被群落,增強水體自凈能力。
責任單位:市住建委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水務局、市城鄉規劃局、市林業局、市城管局、哈排水集團和各區政府配合。
2.完善綠地濕地系統
(1)完善城市綠地生態系統,創建“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大力推進三圈層生態防護林、十條水系岸線景觀帶、十四條公路風景林、七片森林式楔形綠地建設,大幅度增加近郊森林公園和城市楔形綠地面積。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5%,綠化覆蓋率達到40%,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推廣老舊公園提質改造,提升存量綠地品質和功能。研究確定適應寒地氣候的植物種類,推行生態綠化方式。
責任單位:市城管局、市城鄉規劃局牽頭,市住建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林業局、哈爾濱新區、哈西辦和各區政府配合。
(2)完善濕地生態系統,構建城市輸氧林、通風廊,劃定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加強對“萬頃松江濕地,百里生態長廊”的保護和科學合理利用。加強濕地保護,通過灘涂濕地圍封等方式推動實現生態自我修復。
責任單位:市林業局牽頭,市住建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水務局、市環保局、哈爾濱新區、哈西辦和各區政府配合。
(二)城市修補方面
3.填補基礎設施欠賬
加快推進第二水源選址工作,基本完成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建設。開展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實施老城區雨污分流系統改造,新城區嚴格實行雨污分流。強力推進地下綜合管廊規劃,新區全面實施綜合管廊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在建及運營里程達到100公里。完成拆并小鍋爐工作目標,實施供熱管網改造,推進中東部集中供熱管網建設及老舊管網改造,完成現有400公里供熱老舊管網改造。加快推進以燃氣和電力為主的清潔能源應用,有條件的地區利用地熱能、太陽能、沼氣、秸稈成型燃料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分散燃煤。實現機械化清冰雪全覆蓋,大力推進綠色清冰雪,主次干道清冰雪機械化率達到100%。
責任單位:市住建委牽頭,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農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環保局、市城管局、哈供水集團、哈排水集團、哈物業供熱集團、哈中慶燃氣公司、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等相關管線主管部門配合。
4.增加公共空間
編制松花江沿江景觀自然生態規劃,積極拓展公園綠地、城市廣場等公共空間,完善公共空間體系,突顯自然風貌特色。控制城市改造開發強度和建筑密度,根據人口規模和分布,合理布局城市廣場,滿足居民健身休閑和公共活動需要。同時,加強對山邊、水邊、路邊的環境整治,加大對沿街、沿路和公園綠地周邊地區的建設管控,禁止擅自占用公共空間。
責任單位:市城管局、市城鄉規劃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建委、哈爾濱新區、哈西辦和各區政府配合。
5.改善出行條件
推行“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規劃布局理念,打通斷頭路,完善微循環,提高道路的通達性。加快形成地上地下連接、江南江北貫通、內外交通無縫對接的便捷高效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加快鐵路、空港等設施建設,高標準完成哈爾濱火車站綜合改造及市政配套工程。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搭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加快軌道交通建設,盡快發揮軌道交通成網運行的綜合效益。加快建設“公交都市”示范項目,構建城市智能公交系統,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優化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實現“綠波”通行。完善城市停車場(站)、人行步道和非機動車道系統。改善各類交通方式的換乘銜接,方便城市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到2020年,城市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環境明顯改善,出行分擔率逐步提高到55%以上。
責任單位:市住建委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交管局、市環保局、市城管局、市文廣新局、市鐵建辦、市人防辦、哈地鐵集團、哈交通集團和各區政府配合。
6.改造老舊小區
按照《全省城鎮舊住宅小區整治改造指導意見》(黑建房〔2013〕7號)要求,多措并舉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工作。加快棚戶區改造,到2020年,完成棚戶區改造5.7萬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到2020年,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65萬戶。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主街道沿線完成以樓面整修、節能保溫和抗震加固為重點的老舊小區樓體升級改造,老舊小區基本完成增綠地、增廣場、增停車位的“三增”改造工程。
責任單位:市住建委牽頭,市城鄉規劃局、市城管局和各區政府配合。
7.保護歷史文化
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建立覆蓋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名村、歷史建筑工業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體系,彰顯哈爾濱建筑文化特色。加強歷史文化建筑保護,加快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的普查認定。
責任單位:市城鄉規劃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文廣新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和各區政府配合。
8.塑造城市時代風貌
加快出臺我市城市設計技術導則、建筑風格導則及相關管理規定。積極修訂總體城市設計,對重點區域的城市空間形態、景觀視廊、公共空間、建筑高度和風貌等進行全面控制和引導。推進城市雕塑、街頭小品、夜景照明等公共設施藝術化,凸顯“冰城夏都”、“歐陸風情”、“音樂之城”等人文風貌特色。
責任單位:市城鄉規劃局牽頭,市住建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文廣新局、市城管局和各區政府配合。
三、組織機構
成立市“城市雙修”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城市雙修”工作,保障工作順利推進。
組 長:宋希斌 市委副書記、市長
副組長:王沿民 副市長
成員單位包括市發改委、市住建委、市工信委、市農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環保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市氣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管局、市公安交管局、市文廣新局、市鐵建辦、市人防辦、哈西辦、哈爾濱新區、哈供水集團、哈排水集團、哈物業供熱集團、哈地鐵集團、哈交通集團、哈中慶燃氣公司、國網哈爾濱供電公司和各區政府。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建委,辦公室主任由副市長王沿民兼任,辦公室副主任由市住建委、市城鄉規劃局主要負責人擔任。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將“城市雙修”工作列為市政府重要工作內容,由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親自掛帥,并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解決“城市雙修”工作重大問題。市“城市雙修”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要制定具體實施計劃,明確工作目標、任務、步驟和保障措施。要建立項目清單,明確位置、類型、數量、規模、完成時間和階段性目標等,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和資金。各牽頭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對“城市雙修”工作的綜合統籌,按職責分工加大支持和指導力度。
(二)加強規劃引導
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需要,抓緊修改完善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城市雙修”專項規劃,并加強與城市地下管線、綠地系統、水系統、海綿城市、城市道路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專項規劃的協調。要加強城市修補重點地區的城市設計,協調城市景觀風貌,做好公共空間設計,加強建筑設計管理。要嚴格實施規劃,加強規劃監督,及時查處違背“城市雙修”要求的建設行為。
(三)創新管理制度
創新形成有利于“城市雙修”的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激勵機制,鼓勵增加公共空間、綠地和廣場,鼓勵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拓展老舊城區發展空間。堅決拆除違法建筑,嚴格執行歷史建筑和歷史街區保護管理制度,禁止大拆大建,加強對城市肌理和城市特色的保護。
(四)積極籌措資金
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力度,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城市雙修”規劃編制和項目建設,特別是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鼓勵通過社會資金注入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城市雙修”項目實施。
(五)加強監督考核
建立“城市雙修”工作監督考核制度,確定考核指標體系和監督管理工作要求,定期通報考核結果,將“城市雙修”工作完成情況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強化“城市雙修”工作日常指導和督查,建立行政問責制度,定期開展工作實施情況評價,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對工作開展不力的地區和部門將約談其主要負責人,并按照整改意見跟蹤督辦。
(六)鼓勵公眾參與
制定宣傳計劃,綜合運用廣播電視、期刊報紙、網絡平臺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城市雙修”工作內容,提高社會公眾對“城市雙修”工作的認識。暢通專家學者、普通群眾等群體的參與渠道,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采取切實有效的方式,認真細致做好群眾工作、體現群眾意愿、滿足群眾需求、維護群眾利益,形成全民支持和參與“城市雙修”工作的良好氛圍。
附件:哈爾濱市城市雙修工作任務分解表.docx
群星璀璨!青島西海岸新區品牌“瑯琊榜”亮眼
岳陽人防組織座談研討,謀局全市縣級人防高質量發展新途徑
平湖“三改一拆”劍指“全領域”拆違
桃源四中召開“兩考”送考工作會
區長專線聯動番禺供電局解決民生突出問題,今年1—9月停電投訴大幅下降
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哈爾濱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虢正貴調研春耕備耕和防汛抗旱準備工作
湞江區強化森林防火督導 最大限度避免火災發生
宿州警方30條新舉措打造“平安校園”
歙縣:生態修復景色美
快遞企業執行程度不一 市民擔心個人隱私被泄露
射洪縣舉辦關愛百名留守兒童贈送萬冊愛心圖書大型文化扶貧首場公益活動
明年1月中旬臨沂機場計劃開通至越南、柬埔寨航線
踏尋世界枇杷之源品嘗“中華名果”之味
圍繞“四個奮勇爭先”推進新時代珠海人防事業高質量發展
珠江一船走錨與廣州琶洲大橋發生碰撞 目前已被拖離
12.00-20.00萬 比亞迪新款宋預售價曝光
我市組織收聽收看全省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 李正印 王立偉在呂梁分會場參加會議
新形式下如何提升發揮現代零售終端作用
千名殘疾人家庭學生和貧困學生獲得“集善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