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萬尾魚苗游回藍色海洋
現場工作人員有序地將魚苗投放到海水中。袁燕攝
6月6日正值“全國放魚日”,由中國海洋網、海南東方五和文化研究院共同發起,三亞南山寺三十三觀音堂一同參與開展的“保護海洋,守護未來”2018全國放魚日增殖放流活動在南山小月灣舉行。活動以愛之名相聚,以慈悲之心放生了價值2萬元的紅魚和金鯧魚苗,共計5.3萬尾。
“絕不亂扔塑料袋和其他垃圾,不損害海洋生態資源,讓海洋少一片垃圾,多一片藍色”活動現場,參與單位代表呼吁大家從自身做起,自覺抵制破壞海洋的一切行為,用實際行動帶動更多的人加入海洋保護,共同守護藍色家園。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大家有序地將魚苗投放到海水中。當天正值下雨,參與活動的近30名工作人員與社會愛心人士在魚苗放流后,冒雨蹲守在海邊查看投放進海里的魚苗情況,確保所放魚苗成功分散流入海中。
據了解,增殖放流是一項具有科學性、嚴謹性的生態環境保護活動,是增加水體生物資源量、改善水體生態環境的有效方法。我國自2015年6月6日在全國范圍內同步舉辦增殖放流活動后,全國“放魚日”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及愛心人士的積極參與,產生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喚起大眾對海洋環保的關注,讓我們賴以生存的水域恢復生命力。”中國海洋網有關負責人說。
據資料顯示,三亞漁業資源衰退十分嚴重。三亞近海漁場有15種經濟魚類漁獲率下降35%以上,而在城市化進程中,由于陸源污染日益加重,近海環境堪憂,傳統水域養殖逐步退出。三亞海洋部門相關人士表示,開展增殖放流活動,規范水生生物放生行為,有望進一步喚起社會各界對海洋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和參與三亞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增殖放流事業。
(三亞日報袁燕)
內江市“三步走”強化高技能人才培養
掃雪清障 安全出行
恩施市板橋鎮“三個堅持”抓好統戰工作
嘉善縣“五個進一步”全面筑牢企業安全生產“防護網”
青龍建成首個“普通干線公路服務區”
三亞增殖放流5萬余尾魚苗
厲害了!德保參加百色市第五屆農民工技能大賽成績喜人
省氣象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申敏一行來保慰問基層干部職工
撫遠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第五屆國際教育交流會議在撫遠市召開
麗水市圖書館推出移動閱讀APP
徐雄主持召開桐城市政府黨組會議
臺州市城鄉規劃和地理信息新技術研修班在南京師范大學成功舉辦
【競爭性磋商】濱州市公安局沾化分局移動警務終端及通信、 網絡服務項目(二次)競爭性磋商公告
欠債千萬“老賴”依舊開豪車、住別墅
航拍江蘇淮安電子廢品回收站 空調彩電如積木
以“酒”為媒 喜迎八方客——宜賓酒旅游綜述
調度督導重點項目建設工作
用“法律巡視”的方式落實法律監督責任 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一法一辦法”執法檢查
市領導調研重大項目建設情況
西寧著力提升干部隊伍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