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記者 張哲)兩年前,宿豫區大興鎮高圩村的程永利還是上海某公司的高管,月薪一萬多,又有自己的網店。
2016年春節回家,當他去拜訪村里的親朋好友時,看到他們的日子過得并不寬裕,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就在這一年,程永利聽說當地政府面向有志青年招聘村支書,于是他毅然辭去上海的高薪工作,回到高圩村,扛起了村支書的重擔。
面對親朋好友的不理解,程永利說:“在外打拼十幾年,雖然自己過的好,但一看到鄉親們還那么窮,心里就不是滋味。”
高圩村有625戶人家、2285人。2016年底全村有低收入戶129戶、375人,是省定經濟薄弱村。作為村支書有責任帶領他們脫貧致富。于是,程永利用自己的40余萬元積蓄承包了村里70畝栝樓地,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帶動鄉親們富起來。他主動找到村里的低收入戶,一方面向他們普及發展栝樓高效農業的知識,一方面雇傭他們到自己承包的栝樓地干農活。這樣,低收入戶每月有了穩定收入,還學到了致富本領。
程永利深知,要實現脫貧摘帽,僅靠這70畝地帶動十幾人就業是遠遠不夠的。過去,高圩村集體經濟薄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好的產業帶動。上任之初的程永利,每天仔細研究上級政策和當地的產業布局,定期召開會議,帶著村里干部和村民一起開展“頭腦風暴”,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真正讓村民轉變“等、靠、要”的思想。
鄉親們思想解放了,程永利開始了下一步棋。他利用大興鎮喜糖盒子產業發展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優勢,建成標準廠房,招引喜慶產業進入產業園,為村集體爭取到了一年6萬多元收入。
今年初,程永利在江西考察,發現當地農民將絲瓜瓤加工成鞋墊,這一項目前期投資少,農業附加值高。于是,程永利帶著村里黨員干部到江西實地考察,成功將工業絲瓜項目落戶高圩村。經過多方努力,最終促成了與江西一家企業的合作,簽訂了一年的絲瓜訂單合同。
“現在我們只是初級的加工,將來如果能在村里建成加工廠,每畝的收益可以從現在的4000元增加到2萬多元,這樣我們的村集體收入就很可觀了。”采訪中,程永利很有信心地對記者說。
提到對家鄉的感情,程永利總是飽含熱情。2016年的一天,村民程文明因交通事故摔斷了3根肋骨,雖然經過治療已無大礙,但喪失了部分勞動能力。同年,程文明的妻子徐廣芹又患上乳腺癌,治療的費用花去了家中的所有積蓄。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他的女兒和兒子面臨輟學的困境。程永利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來到程文明家,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為了幫助他們解決孩子上學費用問題,程永利找到宿豫區國稅局、學校相關領導,希望能給予孩子一定的補助。經過努力,學校給女兒免了學費,并獲得了一定的資金補助。
“村民的家事就是我的家事”程永利經常這么說。他按照一戶一法的工作思路,對貧困戶實行分類定向精準扶貧,堅決落實各項保障兜底政策;鼓勵村民將現有土地入股合作社,每畝土地每年可為農戶帶來900余元收益;利用更多財力發展高效農業,讓更多農戶參與栝樓種植,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余萬元。
省衛計委專家組對臨渭區中醫醫院進行二甲省級復審
市商務局召開2017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會
盲人圓了電影夢
菏澤市區今年集中供暖小區及單位達386家
富樂實小開展“芙蓉溪——母親河”環境保護活動
高薪擋不住的鄉情
新華時評:中印高層交往引領兩國關系行穩致遠
全方位打通國際貿易通道 懷化鐵路口岸6月開關運營
石門二都洲頭完小:學習先進典型 弘揚崇高師德
市政協七屆二次會議今日閉幕
龍小紅到聯系點調研
獻給“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全省第一個“教師學校”昨落戶湖里區 老師“入校”學家庭教育畢業后教家長
怕腳臭不給醫生看右腳患處 差點把丹毒當成痛風治
女子月薪3000花1000給狗吹空調 網友:沒狗過得好
氣象災害數量上升威脅人類健康
丹東市第34屆武術錦標賽在寬甸舉行
前進區優化宣傳服務方式 提升招商引資水平
我市開展自然災害衛生應急演練
南寧基層黨員干部熱議扶貧治理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