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服務員、補課老師、產品促銷員、發傳單等。高考過后,眼下很多準大學生加入到暑期打工族的隊伍。而與兩三年前相比,現在的準大學生融入社會實踐的意愿更強烈,也更能吃苦。近日,記者走訪市城區發現,低廉的報酬、辛苦的工作、毫無保障的勞動關系,這些似乎已成為暑期打工的專有形容詞。除了體力工作的辛苦,學生們還得到了什么?對此,記者對這些學生打工族進行了關注。
餐飲業是學生們打工的首選。這個假期因為趕上世界杯,很多飯店急需服務員,打出招聘暑期工的啟事。在市城區文苑街的一家燒烤店,記者見到了準大學生小鄭,小鄭是個男孩子,端錫紙砂鍋時都不懂用抹布墊上,忍著手燙端上餐桌。小鄭不好意思地說,自己在家從來沒干過廚房里的活兒,這家小燒烤店正好缺人,趁著假期,自己就來了,月工資是1500元至2000元之間,他也是在慢慢學習怎么干活。小鄭說,自己的不少同學都選擇去當收銀員和服務生。
還有很多準大學生則選擇去當家教。比起在外打工,家教工作環境好,且報酬較高。有不少高分考生成了親朋好友間炙手可熱的小老師。今年高考考了580多分的小李就被爸媽單位的同事點名,要幫自家孩子補課,一節課70元至100元不等。采訪中,很多“學生工”也表示,不會把整個暑假都用來打工,到8月份的時候,把假期剩下的時間和同學出去旅游,拿自己掙的錢出去玩兒,感覺肯定不一樣。
一些學生則選擇做產品促銷,工資是每月結算的。“你們和公司有書面協定之類的嗎?”記者問道。“我今年只有17歲,公司不會和我簽合同。”一中專女學生回答。“我覺得不滿18歲就不能簽合同。”一名為路邊的餐館招攬客人的高二男生說:“我是同學介紹過來做服務員的,才干了3天,看這家餐館的生意這么好,應該不會不給工錢的吧。”
市城區安寧街的一家餐館負責人告訴記者: “現在學生打工大多不簽合同,更沒人主動提出簽,最后也只能當作根本就沒有這回事了。”在接受采訪的學生中,有人也道出他們的想法:學生們以前沒掙過錢,現在能有一份出力就給錢的工作,誰還會顧及什么保障呢。(記者 武玲芳)
越秀區市場和質量監管局開展2017年度廣告業統計工作
年貨促銷戰已打響 鞍山商場一片“紅”
青島車主們注意啦!故意效仿“網紅”式鳴笛將受重罰
秀洲“紅馬甲”煥發新活力
去年蕪湖8家企業工業總產值超百億
學生暑期熱衷打工 不簽合同權益無保障
漢中消防支隊緊盯“四類場所”做好春季防火
古田縣黃田鎮橫山工業集中區小工廠的“智造經”
吉林代表團分組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稿
成都全市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工作會議召開
金和裝配式建筑助力鹽亭脫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
大觀區殘聯第七次代表大會舉行預備會議
公廁數日下水不通暢 原是瀝青淤積堵住排污口
沈陽2019年度招飛初選10月17日進行
重污染天氣下環保衛士在行動
家鄉的酥糖 家鄉的味道
石門縣寶峰街道中心學校:展覽教案作業 強化教學常規
[雙流區]區殘聯進村入戶助殘慰問
市食藥監局在佳木斯大學舉辦食品安全知識講座
邗江區總邀請專家宣講十九大精神 推動工作再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