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車鳴笛開道、主管醫生隨車全程陪送、新院區醫生等候迎接……10月5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名患者被平安轉運至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區,天壇醫院整體搬遷住院患者轉運任務順利完成。昨天,天壇醫院相關負責人向記者揭秘“轉場”經歷:在為期8天的時間里,醫院共轉運危重患者51名,其中包括8名需使用呼吸機的患者;在醫院、急救、交管等多部門聯手配合下,從老院區至新院區13.1公里的路程,最快一趟僅用了12分鐘。
10月4日對天壇醫院急診科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科里8名重癥患者將在這一天轉運至新院區。轉運前一天,全科所有醫生就已全部到崗,一部分人在老院準備,一部分人在新院待命。然而就在轉運當天凌晨,3床一名98歲的重癥肺炎患者突然咳痰不止,病情惡化。天壇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楊鐵城立刻對老人身體狀況進行評估,“患者必須得上呼吸機了,否則轉運途中可能有生命危險。”經過與患者和家屬的耐心溝通,這位98歲的重癥老人也成為當天轉運的第一名患者。
8時30分左右,120急救車趕到天壇醫院老院區,與院前急救醫生交接,對急救車上的呼吸機進行測試。緊接著,搬運患者、連接呼吸機……楊鐵城背著急救箱,隨著患者一起登上了急救車,全程護駕。8時50分,載著這名重癥老年患者的急救車,在警車開道下,向位于花鄉橋附近的新院區駛去……此時,新院區急診科的醫生已等在急診大廳里,搶救室里機器調試、設備準備,呼吸機參數已調好,只待患者到來。
9時02分,救護車到達新院急診大廳,從老院到新院,全程13.1公里,僅用了12分鐘。在新院急診科,老人插著呼吸機,安靜地躺在病床上,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都很穩定。
這時,在老院區,另外7名重癥患者的新一輪轉運開始啟動。
“轉運危重患者,哪怕途中一點顛簸,都可能造成患者不可預期的病情變化,這時最需要整個團隊的密切配合。”天壇醫院急診科主任郭偉表示,轉運帶呼吸機的患者,醫生最擔心的環節就是脫管,即管路從患者氣道里脫出。“在急救車已配有一醫一護的基礎上,我們醫院還要派出一名熟知患者病情的本院醫務人員跟車。”
相比急診科,icu內每名患者病情都十分危急,但對于天壇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石廣志來說,最危險的還是一位19歲的患者。“他的腫瘤導致腦干部受損,已經沒有自主呼吸,在轉運過程中必須全程依靠呼吸機,而從icu到救護車、從救護車到新院icu,過程中要更換呼吸機,哪怕有一點疏漏或顛簸導致呼吸機管脫落或沒有很好地工作,對于患者來說都是生命危險。”
“出門”前反復評估,轉運途中密切關注,到達新院后密切監護……在醫務人員全力保護下,這名患者順利地被救護車一路飛馳送到新院區,危重癥醫學領域專家、天壇醫院副院長周建新親手將他接進新院icu。
10月4日當天,等待轉運的患者中,還有幾名孕產婦。其中一名孕婦在轉運前突然宮縮。“距離轉運還有幾小時,她突然出現生產征兆。”天壇醫院醫務處王靜說,醫護人員立即將這名產婦推進產房,在集中轉運的救護車即將出發前,一個重3030克的健康女嬰誕生,充滿生命力的哭聲在老院區產房響起。
“轉運前,我們把新老院區涉及到的點位全部反復查勘,安排安保人員值守,確保‘生命通道’通暢。”醫務處處長姜悅介紹,醫院為每一個患者都制定了專門的轉運方案,在老院區安排醫生“送”,途中有專門醫生“陪”,新院有醫生“接”,相互呼應、配合。“只要患者從老院出發,新院就能收到消息,并對院區采取臨時管制措施。轉運途中,交管部門則專門派出警力為轉運救護車隊開道,維持途中交通秩序。”
記者了解到,9月28日、10月4日、10月5日,天壇醫院共組織3次危重患者集中轉運。轉運的患者中,年齡最大的98歲,最小的1歲,其中有多名患者病情危重。最終,天壇醫院在多部門和各科室的通力配合下,順利完成51名危重患者轉運,所有患者生命體征平穩。
磁縣質監局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知識培訓
周乃翔專題檢查調研健身步道拓展延伸及綠化亮化工作
李建華視察冷水江市高考備考情況
2018年英德城鄉廣場文藝演出開演
男孩為破王者榮耀“防沉迷系統”被掏光壓歲錢
最快12分鐘 51名危重患者轉往“新天壇”
豐順依托生態資源挖掘客潮文化帶動產業發展
元宵到來,長沙早晚溫差大,本周日最高氣溫將達28℃!
古本昆劇《紅樓夢傳奇》百年后重現舞臺
快遞小哥駕駛無牌摩托逆行釀事故
唐山市委1號樓會議廳裝飾工程中標公告
寧德市2017年為民辦實事項目“成績單”出爐
全市國資系統因地制宜 打造“一企一特色”黨建個性化品牌
遂寧高級實驗學校軍訓匯報表演暨總結表彰大會側記
推動“十進十建”活動深入開展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訪問虢國博物館
淮北市公安局組織“我的伴侶是警察”主題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市政務服務中心改進工作作風 為化解矛盾提出七項便民舉措
管好銅川的“水龍頭” 讓群眾喝上安全水
徐雄等出席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