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新聞網5月31日訊(特約記者 陳生真 通訊員 肖慶賓 譚素連)初夏時分,記者走進吉首經開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看到,嶄新的樓房錯落有致,小區道路干凈整潔,蔥蘢的草木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與藍天白云構成一幅精致的畫卷。
“這輩子都沒想過能從鄉下搬進城。”一見到記者,龍志生老人就發出這樣的感慨。他告訴記者:“自己原住乾州街道關候村,搞農活全靠人背馬馱,進趟城要走上三四個小時,全家就依仗著一畝三分田過日子,收成還要靠老天爺賞臉。”
去年底,作為建檔立卡戶的他搬進了吉首經開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兩室一廳75平方米,房屋寬敞,水電齊全。“搬家時候,結對幫扶干部忙里忙外,比我還熱心。”老人邊說邊指向家中的生活用品,“茶幾、飯桌、凳子……都是幫扶干部置辦的。”
“以前在外打工每月工資也就2000多塊,而且生活居住環境比較差。”老人兒子龍祖進,曾在廣東打工多年,現在吉首經開區吉甌鞋業工作,“目前工資只有1700元,那是我手藝還沒熟,熟工到手工資三四千一點不成問題。”龍祖進坦言,現今最大的心愿就是照顧好家人,同時努力工作賺錢,把個人問題早解決了。“以前條件不好,不敢討媳婦。現在房子工作都有了,說話也有底氣。”
“工資三千多,吃穿不愁;房子嶄新的,不操心住;看病報銷比例90%,孩子順利進了乾元小學……”同廠打工的建檔立卡戶張民芝沒等記者問完,就掰著指頭算起脫貧賬,“自己還不攢勁搞,對不住這些好政策。”
2016年以來,吉首市按照群眾自愿、鄉村審核、市審批的程序,建成6個集中安置點,完成1972戶7905人易地扶貧搬遷。下一步,該市將根據《易地扶貧搬遷后扶實施意見》,以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為原則,在執行落實好原有教育、醫療、住房等扶貧政策的基礎上,依托工業園區、特色種養業、鄉村旅游等產業,加大對易地搬遷戶勞動力輸出、土地流轉、家政服務、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等事業支持力度,統籌推進公共服務、社區治理、產業發展、后扶政策等配套,確保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秦皇島開發區衛計局采取“3+1+1”形式入戶走訪計生特殊家庭
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
穩中求進 推動農業農村改革
十堰同城車商圈走進市兒童福利院獻愛心
我市舉行人民調解參與信訪矛盾化解專項活動工作推進會
【精準脫貧】吉首市目前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972戶7905人
瞄準“互聯網+”產業 實現精準招商
@蓮都人!蓮都官方又檢測了一批吃的,附不合格名單!
濟寧開展“警民同心讓愛回家”尋親救助活動
日常監管結合重點抽查 懷化市質監局全力確保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
欒川:支部建設標準化提升基層組織力
洛南縣保安鎮綜合整治環境衛生
省公安廳調研組肯定我市掃黑除惡工作
臺灣基層代表爭相報名來渝參觀交流 驚嘆重慶的快速發展
公安機關部署國慶安保工作
公交免費首日 市民交口稱贊
縣公安局開展公安工作成果展暨集中宣傳活動
余江警方通過“物聯網”系統再追回兩輛被盜電動車
海口志愿者全力服務主要景區景點交通樞紐站點
桂陽:突出特色力促全縣文化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