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始喙龜化石標本三亞亮相
距今約2.28億年,體長超2米,將永久收藏于三亞海洋古生物博物館
中國始喙龜化石(左圖)及中國始喙龜復原模型(上圖)在三亞與公眾見面。記者武威攝
中國始喙龜化石(左圖)及中國始喙龜復原模型(上圖)在三亞與公眾見面。記者武威攝
距今約2.28億年的中國始喙龜,9月27日在三亞海南熱帶海洋學院舉行的中國始喙龜特展暨新聞發布會上首度與公眾見面。
發布會現場,人們好奇地觀察著從三疊紀晚期海相泥灰巖中發掘的中國始喙龜化石標本:它有著又扁又寬的肋骨和長長的鞭狀尾骨。它的復原模型,更像一頭黝黑的海龍,腹背沒有龜殼,但腦袋和嘴部卻有龜類特征。
它的身份,是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領銜的國際合作團隊歷經3年研究確認的。其研究成果于今年8月23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中國始喙龜還保留著牙齒,正發育出角質喙,彌補了該類群系統發育中“缺失的一環”。
據了解,龜類沒有牙齒而有像鳥類一樣的角質喙。令人不解的是,這些特征似乎是在約2億年前才出現的。長期以來,古生物學界無法在化石上找到這一演化軌跡,尤其缺乏龜甲形成和牙齒消失的化石證據。
中國始喙龜研究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淳介紹,中國始喙龜化石的發現,證明了龜類演化同樣存在過渡環節,證實了達爾文“漸進式”生物進化論,是世界地質界的重大事件。這種體長超過2米的大型早期龜類,是已知最早出現“喙”的原始龜類,呈現出“牙齒退化,角質喙產生”的過渡狀態,在龜類早期演化系統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位置。
中國始喙龜化石標本將永久收藏于三亞海洋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孫振元透露,該館從2012年開始籌備,計劃2019年底在三亞設立。以海洋古生物為主題,收藏有包括中國始喙龜和半甲齒龜在內的有重大學術價值的早期龜類化石,還有各類海洋古生物標本數萬件,包括魚龍類、海龍類、鰭龍類、楯齒龍類、主龍類等,在海洋古生物研究、海洋資源開發領域具有較高價值,也將成為中國科學院海洋古生物研究基地、中國地質博物館三亞分館、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科研及實習基地。
(記者孫婧)
這個春節120急救醫生特別忙 調度大廳7天受理電話3056個
梁衛國來我市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督查調研禁毒工作
權益隨心變 廣發One卡打造全新產品模式
愛心企業給上思縣家庭貧困大學生精準發放助學金
港口區強力落實教育發展大會精神
中國始喙龜化石標本三亞亮相
臘八情暖“康乃馨”
瀘州交警支隊考察組來蓬溪交流路長制工作
寧遠縣公安局開展110主題宣傳日活動
朝天區雙峽湖水庫大壩填筑順利封頂
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炎標到沙縣調研指導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
市衛計局:貧困村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朔州躋身全國一流固廢利用示范基地
2018中國健身名山·武當登山賽將于5月20日舉行
峨邊:召開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視頻會
我市壓實責任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
中國夢 我的夢
“五一”棋盤山景區實行交通調流
“共駐共建”為社區建設注入“活水”
市住建局開展“美麗物業、質量物業、和諧物業”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