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桑樹壩村扶貧回訪心得
通訊員 李玲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萬物復蘇,春意盎然。挑了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我與同事一行四人,再次來到白果鄉桑樹壩村,走訪慰問結對幫扶的貧困戶。行走在田間地頭,暢談于房前屋后,耳聞目睹脫貧攻堅為該村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我深切感受到貧困村真正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一個好產業,奠定脫貧基礎
走進村里,一片綠意映入眼簾,茶園郁郁蔥蔥、滿園飄香,茶農采茶正忙,一派生機勃勃景象。走進田間地頭,與茶農親切交談,了解到該村家家戶戶在村委會的帶動下,都發展了茶葉,多的十幾畝,少的二三畝。趁著目前價格好,男女老少一大清早就提著茶蔞,進入茶園采摘新茶,增加現金收入。
據悉,2015年桑樹壩村定為貧因村后,該村因地制宜,村干部帶領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積極發展茶葉產業。茶葉唱起了村級經濟脫貧的“主角”,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葉子”,發揮了區域經濟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桑樹壩村2016年列為脫貧村,順利摘了“貧困帽”。近年來,該村能夠持續增加收入,鞏固脫貧成果,真正得益于方興未艾的茶葉產業。
在茶園中,我見到了與我同名同姓的結對幫扶對象李玲,她高興地告訴我:“今天的鮮葉價格好,龍井茶收購價每斤70元,福玉三號每斤45元,我摘一天下來有300多元的收入,我們的干勁很大,日子也更加有盼頭了!”
一門好技術,成為致富鑰匙
結對幫扶脫貧戶張明翠,早年喪夫,在艱苦的條件下,一人獨自把年幼的兒子撫養長大,娶了賢惠能干的兒媳婦,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孫娃兒。早些年,由于家大口闊,缺乏技術,家里只能種點田勉強度日。
2015年,在精準扶貧的政策下,該村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張明翠在村干部和技術員的指導下,認真學習茶葉栽培、茶園管理、茶葉采摘等技術,讓自家茶園成為增收的主渠道。同時,她讓兒子外出學習房屋粉刷技術,學成后進城務工,增加收入。如今的張明翠一家,兒子在城里務工,兒媳婦兒勤勞能干,在自家茶園采摘著“金葉子”,孫兒孫女都已上小學,過著和諧幸福的生活。難得可貴的是,他們家非常重視教育,每次去回訪我都會帶上10多本課外書,送給她的孫兒孫女。
據了解,該村非常重視農業科技,經常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村民進行農技培訓,讓他們掌握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技術等,同時鼓勵年青人外出學習手藝,學成后務工增加現金收入,真正讓技術成為創業致富的“金鑰匙”。
一棟新房子,見證發展成果
安居才能樂業。老百姓對新房子有著強烈的追求,一棟新房子也常常成為致富后的見證,更是老百姓享受的最自豪的致富成果。
在同事結對幫扶的一戶人家,我們看到了一棟新修的漂亮房子,兩層樓,樣式新穎,大氣美觀。一問得知,原來這家戶主是專門進行房子裝修的,完全按照他的設計進行建造和裝修。戶主從茶園跑回家來,我們抓緊時間,對他現在的生產生活狀況進行了解。戶主滿臉笑容地告訴我們,現在就覺得時間不夠,因為城里有活兒做,而現在又是采茶的最好時節,必須回來采茶,等把茶采了再去城里務工,多掙點錢把房子修好裝好。他說:“住上新房是我們一家最大的心愿,現在心愿基本達成了,我們都很開心,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干部的真情幫扶”。據同事介紹,該家戶主以前也是貧困戶,老婆因病一直呆在家里,沒什么經濟來源,原來住的房子破舊不堪,這兩年在好的政策下,他們自力更生,把房子修好了,女兒也讀上了衛校,日子一天一天紅火起來了。
行走在茶園屋舍,沐浴著明媚陽光,采摘著嫩綠茶葉,享受著田野芳香,我感到幸福生活正大踏步向我們走來。
第二十屆“松花江之夏”廣場文化活動周開啟
網絡文學爆發期野蠻生長 如何才能閃"金"光?
李揚明:帶鄉親種植“幸福之花”
我市已為鶴峰縣提供援建資金5860萬元
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炎標到沙縣調研指導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
市衛計局:貧困村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朔州躋身全國一流固廢利用示范基地
2018中國健身名山·武當登山賽將于5月20日舉行
峨邊:召開全縣脫貧攻堅工作推進視頻會
我市壓實責任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
松江區稅務局開展貼心稅宣進社區活動
吳桂英來湘潭調研文教衛工作
年薪最高60萬 長沙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招聘3628名人才
提前買!春運期間機票價格呈“先低后高”趨勢 建議:早1個月購買
一練倆小時 七旬翁打太極舞大刀身體棒
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欽州市交辦 信訪案件情況公示(第2—24批)
市領導帶隊督導檢查育才生態區明善村脫貧攻堅工作樹立脫貧致富信心努力把生活過好
淮北市狠抓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放松
三農機械項目榮獲“神農中華農業 科技獎”一等獎
虛驚一場! 高鐵站里孩子與家長“失聯” 關門一瞬間,他們跑出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