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落實“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進一步開擴眼界、學習先進,進一步轉變作風、狠抓落實,實現“雙十增長、躋身百強”,7月5日至7日,東港區委書記王世波帶領東港黨政考察團赴鹽城大豐區、蘇州姑蘇區、無錫濱湖區、揚州邗江區考察學習。
兩天半時間,12個項目點,考察團一行人通過“三看”——— 看現場、看項目、看工程,“三比”——— 比思路、比辦法、比干勁,“三想”——— 想為什么、想怎么干、想怎么辦,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區委副書記、區長劉祥龍,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漢日,區政協主席毛維崗,區委副書記王文中,空港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宋波等參加活動。
“項目為王”看大豐
7月5日,沿沈海高速一路向南,一路煙雨,考察團首先奔赴考察的第一站鹽城市大豐區。
一下高速,鋪面而來的是濃得化不開的團團綠意,走進大豐,考察團一行首先感受到的,是這個濱海新城區正在釋放著鄉村振興的熱力。
荷蘭花海是新豐鎮打造的異域風情特色小鎮,累計完成投資26億元,已形成種植郁金香3000多畝的規模,是國內種植郁金香面積最大、種類最多、形態最美、業態最全的“中國郁金香第一花海”。荷蘭花海突出郁金香和異域風情兩大特色定位,重點發展花卉園藝、婚慶攝影、健康養生等度假旅游產業,建成長三角地區最大的婚慶禮堂、華東地區最大的婚旅拍攝基地、江蘇最大的花園中心。
“中國第一”“最大”這些描述字眼中,透露著雄心,地處蘇北、長三角邊緣的鹽城大豐區,卻規劃打造了整個長三角城市群的后花園,其眼光境界、思路經驗,令考察團成員深受震撼,這對東港區推進“旅游+農業”融合發展、形成全域旅游格局,探索鄉村振興路徑,十分具有借鑒意義。
大豐區率先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成立了行政審批局,承擔區級部門劃轉的行政審批事項的審批職責,打破了部門間審批不互通的壁壘,實行“分類受理、獨立審批、聯合服務、集中出證”,改革力度之大,讓考察團成員深受啟發。
在行政審批局大廳,大屏幕上的兩條標語格外醒目:“堅持項目為王、奮力攻堅大項目”,“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業”。
江蘇金風科技有限公司在大豐建立海上風電產業化基地,正在加快建設全球技術水平最高、設備最先進、研發和實驗能力最強的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啟航未來智能終端產業園項目,引進手機整機制造企業,主板、觸摸屏、顯示屏、攝像頭、精密結構件等關聯配套生產企業,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生產基地,已經入住園區的蘇視光電項目,預計至今年底可實現年開票銷售10億元,年納稅額2000萬元以上。
大豐區提出了“項目為王”的理念,以更優環境更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組織項目觀摩“家家到”、招商引資百日競賽,考察團成員被大豐區牢牢把項目抓在手上、奮力發展實體經濟的沖天干勁深深震撼。
產業項目是推動區域經濟騰飛的引擎,更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后勁所在。考察團成員表示,當前,東港正處在全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市委提出“以項目論能力、以項目論水平、以項目論作風、以項目論英雄”,對照大豐“項目為王”的理念和實踐,我們還要在謀劃項目、招引項目、管理項目、運作項目上加強歷練,提高本領,讓更多項目在空港產業園、鋼鐵配套產業園、新舊動能轉化產業基地三大產業園區落地生根、發展壯大。
姑蘇滿城“文創園”
提到姑蘇,一句耳熟能詳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就脫口而出。
作為千年文化古城蘇州歷史最悠久、人文積淀最深厚的中心城區,姑蘇區是全國唯一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厚重的文化底蘊令人自豪,姑蘇也有自己成長的“煩惱”。
近年來,隨著區內大批工業企業退城入園,中心城區優質項目流失,僅留下商貿、旅游等傳統產業,姑蘇區經濟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那么,姑蘇是如何突圍的呢?
7月6日上午,東港考察團一行實地考察了盤胥路上的姑蘇69閣文化創意產業園。
這個充滿懷舊氣息和時尚元素的園區,是2010年蘇州第二制藥廠遷出老城后留下的一片老廠房。在區政府引導下,公司對占地4.3萬平方米的原廠地塊重新規劃設計,將其改造成了一個全新的文創產業園,69棟單體特色建筑現已入駐68家企業,是目前姑蘇區最大的文創園。
姑蘇區是蘇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之“核”,姑蘇區委書記、保護區黨工委書記王慶華說,姑蘇區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打造高端服務經濟集聚區。
“容創意產業園”“婚慶文化創意產業園”“江南文化創意設計產業園”……通過盤活提優,姑蘇區已建成20余家文化產業園區(基地),集聚了1000余家企業。
東港區作為日照市駐地區、主城區,如何發展城市經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服務業布局和產業體系,是一個必須面對的課題。考察團成員表示,姑蘇區的探索實踐,為東港區發揮資源、產業和區位的優勢潛能,有效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適合日照的新業態、新模式,提供了參考樣本和有益借鑒。
濱湖激蕩新活力
6日下午,考察團離開蘇州,馬不停蹄趕往無錫市濱湖區繼續考察。
濱湖區是無錫中心城區和城市核心功能區,區域經濟依托鄉鎮工業而勃興,又借助轉型發展展現出新的活力。
位于濱湖區蠡園開發區內的清華大學無錫應用技術研究院,以建設世界一流的高科技產業基地為己任,已經孵化出了超過45家高科技公司。
在中科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團接受了一場生動的集成電路知識的現場教學課,了解了我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研發生產情況。
在濱湖區,集聚了19家部、省屬科研院所,濱湖區因此被稱為無錫的“最強大腦”。濱湖區太湖岸線,逐漸發展為“高校院所科研創新發展帶”。強大科研力量與地方產業充分結合,轉化為本地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衍生出“院所經濟”,成為濱湖區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科技創新,濱湖區立足創造“世界一流”!旅游發展,也要創造“世界一流”!
靈山小鎮·拈花灣項目是無錫市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優化發展、打造“馬山國際旅游度假島”的核心工程,也是靈山集團整合多種業態,形成一種全新的旅游發展模式的先導工程和探索工程,通過打造世界級的禪意旅居度假目的地,開創“心靈度假”的休閑旅游新模式,有效促進無錫的整體形象和城市旅游能級的提升。
無錫市濱湖區謀劃發展布局的胸懷和氣魄,科技創新釋放的巨大發展能量,令人深受鼓舞和震撼。
大家紛紛表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更加懂得了創意創新對旅游文化產業的決定性作用,這對東港區下一步推進招商引資、旅游小鎮建設將產生深遠影響。更為重要的是,東港具備良好的資源稟賦。謀劃發展,既要腳踏實地,又要有長遠的眼光、更高的定位,追求一流的境界。
邗江工業何以強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曾在此開邗溝、筑邗城,邗江區與水有著不解之緣,水脈暢通,工業強區的脈絡更暢通。
經過多年發展,邗江區已形成以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生物健康為代表的三大主導產業板塊和以節能環保、紡織服裝、新型建材為代表的三大特色產業板塊。
今年1至5月,邗江工業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實現開票銷售全部保持正增長。其中,生物醫藥健康產業、機械裝備制造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全部保持兩位數穩定增長態勢,顯示了強勢發展動能。高新區、維揚開發區的工業開票銷售增幅均達到20%左右。全年邗江工業開票銷售將突破600億元。
邗江工業強勁發展的密碼何在?7月7日上午,東港考察團帶著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學習。
江蘇羅思韋爾電氣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汽車電子產品研發、制造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近五年來,公司每年用于技術開發的資金占當年銷售5.2%以上,建立了省級企業院士工作站等研發機構,自主研發且成功獲評的10多項省名牌產品和省高新技術產品,已實現產業化并形成銷售。
作為農牧加工裝備業的領跑者,近年來,江蘇豐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積極落實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走出國門,在亞、歐、美等地區建立研發中心、合資企業、生產基地,在全球建立6100多座工程,連續八年占據全國飼料機械出口總量60%以上。
豐尚公司還是國內、國際飼料機械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和秘書處承擔單位,主持并起草了國家標準8項、行業標準26項。在公司申請的千余項專利中,12項成果國際領先。
揚州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合資企業。生產體系建設立足于智能化、高效能、嚴要求,公司主要生產設備從德、法、美等國進口,設備自動化程度處于領先水平。2008年正式投產開始,經營業績年年攀升,成為邗江區第一納稅大戶,2017年納稅超6.4億元。
一路走,一路看,考察團成員在深受震撼的同時,再次深刻體會到:創新驅動工業發展,絕不是一句空話。
只有具備創造力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只有重視創新創造的高技術企業才會贏得未來。邗江工業企業強勁增長的首要原因,就是企業的高新技術“基因”。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潮中,落后產能被淘汰,進一步為優質產能騰出了空間。
在科技創新這個永不停止的賽場上,如何在更高的平臺上起跳?邗江區堅持產才城融合發展,深入推進“人才集聚、創新集群”行動計劃,著力打造人才高地、創新高地、產業高地,有力助推了全區高質量發展。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工業是東港發展的短板。隨著各項要素的改變,特別是山東鋼鐵日照精品鋼基地的投產,空港經濟開發區等產業園區的發展,高鐵的開通等,東港集聚工業優勢、加快后發崛起的條件更加具備,只要我們咬定青山不放松,謀長遠,補短板,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不移上項目、抓項目,東港一定會迎來工業發展的春天!
(通訊員 劉偉)
市第六中學以志愿服務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張橋鎮高塘社區舉辦讀書演講活動
攬客促銷“圍堵”校園門口
山西傳媒學院在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獲多項殊榮
虞城縣芒種橋鄉舉辦第二季度“逐村觀摩”活動
(側記)東港考察團赴江蘇考察學習 學什么?
華安:宣傳健康扶貧政策 解決老人健康問題
這個春節120急救醫生特別忙 調度大廳7天受理電話3056個
梁衛國來我市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督查調研禁毒工作
權益隨心變 廣發One卡打造全新產品模式
“五鳳論見”沙龍:匯聚眾智 發展共贏
宣城已超額完成今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我市轉型項目建設年3月份集中開工暨轉型綜改示范區晉中開發區山西智慧科技城奠基儀式舉行
第二十屆“松花江之夏”廣場文化活動周開啟
網絡文學爆發期野蠻生長 如何才能閃"金"光?
李揚明:帶鄉親種植“幸福之花”
我市已為鶴峰縣提供援建資金5860萬元
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炎標到沙縣調研指導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
市衛計局:貧困村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朔州躋身全國一流固廢利用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