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訊(長江日報記者黃亞婷)古典音樂通常被認為是“陽春白雪”,是屬于少數精英的愛好。這似乎是一種誤讀。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田藝苗,在音頻電臺開設多個音樂分享欄目,她提出了“穿t恤聽古典音樂”等口號,深入淺出,輕松又精準地解析古典音樂及其背后故事,受到譚盾、韓紅、李健等專業音樂人士的推崇,更吸引了廣大普通聽眾的討論和熱愛,連續登上音頻作家榜前列。
近日,田藝苗接受了長江日報讀+周刊專訪,探討音樂的“距離”。它包括聽眾與聽眾的距離,古典音樂如何從小眾走向大眾?它也包括時代與時代的距離,中世紀開始的古典音樂,如何在時間的長河中經久不衰?它更包括類型與類型的距離,古典、現代,不同音樂之間其實從來不是涇渭分明。
活色生香地普及古典
田藝苗分享的內容,有音樂,有音樂家,還有音樂史。
她開設了很多不同類型的線上音頻節目,《古典音樂很難嗎》的選曲只是古典音樂,《名曲密碼》是她的“私人歌單”,既包括古典音樂,也包括電影音樂、民間音樂等,《給孩子們的音樂課》則是專門針對孩子的音樂啟蒙……
她的講述,總伴隨著活色生香的趣聞軼事,連學者易中天都夸:“以前總認為西方古典音樂不是中國人的菜,但聽了田藝苗的講解卻打算下筷子了。”
在解讀肖邦夜曲里的愛與憂愁時,她會給出技術層面的分析,比如,《b大調夜曲》里充滿了悠長的旋律線,和聲暗示著內心的陰晴不定,樂句像詩句一樣,長長短短。
她也執意把肖邦的夜曲和他的愛情故事相連,講述肖邦與19世紀法國著名女作家喬治·桑的傳奇,認為肖邦向往柏拉圖式的愛情卻又從不采取行動,這使得他身上散發出愛情的悲傷氣息。肖邦將這種深情傾注在鋼琴曲里,因此,他的樂曲,無論是夜曲、敘事曲,還是圓舞曲、諧謔曲,都有一種絮絮叨叨的哀愁。
作家黃佟佟曾問田藝苗,如果選一個音樂大師當老公,她會選誰?田藝苗的第一反應正是肖邦,因為他是一個音樂詩人,作品富有意境。
在田藝苗的認知里,20世紀的經典電影音樂,已經可以列為那個時代的古典音樂范疇,而電影音樂家,就是現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
比如,借風靡全球的《星球大戰》系列,以及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的作品,田藝苗介紹了好萊塢一流作曲家約翰·威廉姆斯。飛翔是斯皮爾伯格熱衷的電影主題之一,田藝苗認為,音樂比鏡頭更擅長飛行,而約翰·威廉姆斯剛好有一套令旋律飛起來的音樂寫法,他把電影中的主題音調在各種樂器組中循環演奏,其中穿插轉調,讓樂章滿滿升騰,并在之后的樂隊全奏里輝煌爆發。
借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敦刻爾克》,田藝苗又暢聊了另一位當代極具影響力的作曲家漢斯·季默,她并觀察到,當代電影配樂盛行極簡主義。
田藝苗也偶爾聊起她的朋友。她評價李健的嗓音也許不算出色,但他非常擅長挖掘嗓音的潛力,比如低音的共鳴,以及恰到好處的沙啞。她會夸贊李健讓中國的民謠界變得山清水秀,也會吐槽李健的歌在ktv幾乎沒人敢點,因為曲調婉轉復雜,一般人還唱不上去。
讓藝術生活在人群中
專業人士何其多,為什么是田藝苗走出來,成了音樂領域的“知識網紅”?
田藝苗曾經是上海音樂學院最年輕的女博士,而且是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上的,如今,她是作曲系的副教授,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之一,學識飽腹賦予了她魅力。她的講解深入淺出,充滿趣味性;她的聲音清甜,不疾不徐,尤其適合音頻節目的傳播形式。當這樣一個不高冷、不做作、有氣質的知識女性主動走進人群,要跟大家聊音樂時,看似“高深莫測”的古典音樂,也跟隨她的氣質,變得溫柔可親起來。
聽眾們喊她“女神”,她卻自嘲,“我娘看到說,他們居然覺得你也是美女?我人品爆炸”。這大概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盡管,田藝苗和眾多“知識網紅”一樣,遭遇了難免的學術圈質疑,這些節目被認為做得并不嚴謹系統,只是占據了傳播優勢,可能讓聽眾離知識的專業主義更遠。但田藝苗的態度是,音樂沒有多么高不可攀,也不需要附庸風雅,藝術本身就是為了質疑規則與繁文縟節而生。她讓更多人喜歡并走近了音樂,這就是意義所在。
提出“穿t恤聽古典音樂”,田藝苗真正要撕碎的,并不是表面的華服,她也會穿著小黑裙去聽音樂會,會在必要的時候穿上得體的正裝,她想撕爛的,是所謂的“裝”。著名導演李安說,沒有風格的人,才會考慮風格。放到音樂這件事情上,田藝苗認為,沒有格調的人,才會拼命裝出格調。
田藝苗想要的,不是裝腔作勢,不是表面好看,不是拘泥于某種形式,更不是為了成為大家心中的模樣。她想要的,是保持住自己獨特而有趣的靈魂,是讓音樂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起床的時候聽歌劇,在跑步的時候聽巴赫,在下午茶的時候,精挑細選一首相配的樂曲,而這一切,都應該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在高校時,田藝苗寫樂評、寫論文、評職稱、寫書、作曲,走紅之后,她還要在這些基礎上做節目、錄音頻、寫公號……
很忙,但田藝苗并不把這些當成賺錢的手段,她甚至拒絕了不少要對她進行商業運作的投資者。因為,為了名和利折騰,意味著不能全然跟隨本心,音樂也會改變味道,不再對人敞開心扉。她希望保持純粹。
沃恩·威廉斯曾說:“作曲家決不能冥想藝術,他必須生活在人群中,用藝術表達整個社會。”用所謂的“精英主義”設置障礙,曲高和寡,并不是田藝苗想要的,她所做的一切,也正是為了讓藝術生活在人群中。
訪談:媚俗和媚雅,都不該是知識分子的追求
放輕松和形式感可以并存
最開始面向大眾時,田藝苗提出的口號是“穿t恤聽古典音樂”。這很叛逆,因為,常規印象里,古典音樂應該和精致的禮服更配,她在試圖消彌這種形式上的距離感。
讀+:形式感對于聆聽古典音樂來說,是否真的有必要?
田藝苗:我那個“穿t恤聽古典音樂”是想消除一些形式感。因為,我們一直覺得聽古典音樂都是穿西裝、戴領結,然后跑到音樂廳里正襟危坐。這樣有束縛感,有時候帶著包袱地聆聽,可能會阻礙了很多信息的傳遞。我更希望的是一種更自然、更輕松、更直接的方式去接近古典音樂。
形式感從哪里來?歐洲古代的音樂會都是在皇宮或者貴族家里,貴族們舉辦派對或者宴請賓客時,就請大家來聽古典音樂會,然后要求大家穿正裝出席。這個傳統就延續下來了。
古典音樂繼承了西方的貴族精神,這種精神是紳士風度的前身,它有很多優秀的品質,比如道德上的要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充滿活力和激情、關懷普羅眾生等。對于貴族精神應當去蕪存菁,好的情操和品質,仍然是我們應當追求的。
我覺得,到了一定的年紀,形式感變得越來越重要,比如說像新年音樂會,我覺得是跟過去一年很好的告別儀式:珍重,再見。我常常覺得很多重要的人和事,來不及好好告別就消失了。有時候,形式感是必要的。但形式感不是刻板的,日常生活中聽古典音樂,當然可以穿t恤,形式感和放輕松可以并存,不是極端對立。
讀+:這些純真的品質,是你在這個時代提倡孩子們學音樂的根本原因嗎?
田藝苗:古典音樂有偉大的品質,但它又是純真的、晶瑩通透的。我為什么建議孩子們學古典音樂?因為學音樂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非常鍛煉耐心。我想,小朋友學古典音樂,除了感悟音樂中的這些品質,還有讓他們懂得世界上沒有哪件事情可以輕松掌握。
讀+:把古典音樂劃為精英們的喜好,是不是一種誤讀?
田藝苗:把古典音樂列為一種精英的愛好,這并不太正確。古典音樂確實有門檻,它的門檻在于人的聽覺。有些人,音樂聽覺特別好;而有些人五音不全,或者說,你彈一個音和彈十個音,他們聽起來都一樣。所以,古典音樂的門檻,在于每個人的聽覺和情感的感受能力,而并不在于是不是精英。
藝術和大眾之間的關系,媚俗或者媚雅都不太好,都不該是知識分子的追求。我贊同雅俗共賞。我覺得如果什么都很雅,過分追求精致,其實是一件很俗氣的事情。不光是音樂,我看到一些特別精致的裝飾,也會覺得真是精致到了俗氣。所以,有的時候樸素一點,質拙一點,憨傻一點,反而是更自然的狀態,不必過于斤斤計較。
我自己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是,把最能夠感動我的、把我最喜歡的、給我帶來感動的音樂,去告訴人們。希望這些音樂也可以感動他們,給他們留下美好的記憶,讓他們的生活充滿詩意。
音樂密碼,是喚醒我們已經忘卻的本能
“我的靈魂清澈且安靜,像清晨的群山”。田藝苗在微博里說,尼采的這一句,非常適合形容聽古典音樂的心情。她自己常常單曲循環的一首,選自貝多芬的《莊嚴彌撒》,因為“覺得從內心深處需要貝多芬那樣扣人心弦的精神力量”。談論和聆聽經典音樂,也是在拉近時代的距離,與曾經的大師們對話,從而獲得精神的力量。
讀+:延續時代,是音樂該有的功能嗎?
田藝苗:和文學、繪畫等其他藝術相比,我覺得音樂可以更直接地反映過去年代人們的思想感情。音樂有很直接的情感起伏,比如亨德爾的歌劇,三百多年前的騎士故事,當今天的人們用歌曲來演唱時,仍可以感覺到演唱者胸口的熱氣,感覺到人物很強烈的情感。
如果有機會去歐洲旅行,你會發現到處都是音樂家的故居、雕塑,一些電影、電視劇里也常出現古典音樂,在我們當代的生活中,其實古典音樂是常常出現的。我覺得,如果不了解歐洲的古典音樂,可能沒法真正走進歐洲的心靈。
我在節目中講大師的故事,也是拉近音樂和聽眾的距離。因為,大眾可能對音樂家的故事比對音樂本身更好奇,人們在沒有聽過貝多芬的音樂之前,或者說在聽不懂貝多芬的音樂之前,就已經先知道他和人生戰斗的故事了。
讀+:古典音樂中有不少西方宗教音樂,這會讓人產生另一種距離感,該如何去接近?
田藝苗:你可能會覺得宗教音樂很遙遠。但是,為什么西方的宗教音樂可以發展起來?就是因為中世紀時沒有平民劇場,音樂家大多是在王宮貴族家里演奏,普通老百姓要聽音樂,只有去教堂。所以,那時候的教堂,擔負著藝術教育的大部分功能,教堂的雕塑、壁畫、音樂都發展得很好。宗教音樂其實并不難,它表現的,也是普通人的世俗情感。你聽巴赫的宗教音樂,沒有覺得他特別高深。
讀+:你提過一個說法“很多古典音樂也是當時的流行音樂”,如今的復古風潮,可以理解為重新流行嗎?
田藝苗:這是事實,像莫扎特的歌劇詠嘆調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那個時候其實沒有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之分,大家聽的都是同一種東西。音樂表達的,是一個年代的情感。莫扎特的歌劇,表達的是十八世紀的世俗風情,那到了我們的年代,自然會出現能夠表達當下時代思想情感的音樂,也就會有我們時代的流行音樂。
我覺得在每個年代復古都是很時髦。就像木心的詩歌《從前慢》,大家對慢生活似乎有共同的追求,總覺得逝去的時光是最好的。正如伍迪·艾倫導演的《午夜巴黎》講述的,大家都想生活在過去的時光里,作家到了巴黎,想和海明威出現在同一個時代;畫家到了巴黎,想跟倫勃朗出現在同一個時代,每個人都有他覺得最好的黃金時代。所謂復古,可能是有些人節奏比較慢,體驗比較豐富、細膩,所以他更希望過上從前那種節奏的生活,古典音樂能夠重新流行,也是因為這個魅力。
讀+:在音樂巨匠們的作品中,你感受到和想表達的“密碼”是什么?
田藝苗:這也是我多年學習音樂的終極疑問。如果用音樂的基本分析方法去分析作品,比如說從和聲、結構上去分析,可能很多作品看起來都大同小異。所以,我想所謂的名曲密碼,就是要找到這首樂曲區別于其他作品的主要特征。
在西方,古典音樂積累了三四百年之后,流傳下來不少名曲,我精挑細選了150首,做成了一檔《名曲密碼》的節目。這些作品為什么能夠流傳百年?肖邦的哀而不傷,有一股劍膽琴心的浪漫主義本質;巴赫的音樂謙卑沉靜,嚴謹典雅;莫扎特是一揮而就的天才,他充滿激情,非常擅長對混亂進行有序梳理……
回顧音樂史,一大半樂曲都是在模仿人世,模仿自然景觀和人物樣貌。在不同時代,人們的困惑和憂愁其實是相同的,人們歡喜、哭泣、離別、回憶,贊美自然、生命和愛情。我想,或許是這些音樂大師的靈感,或許是它表達了世界上共通的情感,又或許是它洞察了某種本質和真理,因而可以面向任何時代言說。可以在如今繼續給予我們靈感,給予我們生活的勇氣。甚至很多時候,音樂喚醒的,是我們業已忘卻的本能。
我覺得,音樂家的故事和樂曲交織在一起,有了悲歡離合,有了人的悲憫,音樂才有了靈魂。
當下流行更悶騷的簡約主義風格
人們為音樂劃分了各種類型,但在很多音樂人士身上,類型與類型之間,并不是隔著楚河漢界,不可跨越。田藝苗自己學的是現當代音樂,她也普及了很多古典音樂,在她看來,各種風格、各種因素,都只是音樂表達的一種方式。
讀+:當人們聽音樂時,風格和類型的劃分是有必要的嗎?
田藝苗:我在學校里學的是現當代音樂,然后我也是聽流行歌曲長大,也學鋼琴。我覺得,在我們的年代,所有的音樂風格,都是構成我們時代音樂的一部分,特別是到了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聽歐美的流行歌曲,吃日本的菜,跳舞用印度的音樂。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不同時代的音樂,一齊呈現在我們面前。這是一個好現象,我們可選擇的音樂素材更加豐富了。就像《歌手》比賽上,大家會看到用民族樂器演奏《梅花三弄》時,還有搖滾樂隊伴奏。所以,各種風格、各種因素都成為音樂表達的一種方式,不應該去把它們嚴格劃分開來。如果一定要分,那只有好聽的音樂和不好聽的音樂。
讀+:古典音樂的情感表達,往往借助豐富的寫作手法,對于入門者而言,掌握理論知識是必要的嗎?
田藝苗:我建議,入門的時候可以先聽音樂,然后聽音樂中的旋律,聽到旋律之后,再去聽其他聲部,去辨別不同樂器,辨別和聲。掌握古典音樂,可能要一步步進入,沒法一下子就領悟。了解樂理知識、結構法則,是進一步的學習。
我們在歐洲看音樂會時,發現很多聽眾,特別是德國的聽眾,他們居然都可以帶著總譜來聽古典音樂。他們的音樂功底都非常成熟,社會普及音樂教育做得特別好。我想,慢慢的,中國也會出現越來越多這樣的聽眾。
讀+:身為“知識網紅”,你還會研究那些艱深的作曲技術理論嗎?在專業性和大眾性之間,是否找到了平衡?
田藝苗:眼下社會需要一些專業的音樂人來作普及,所以我們就成了“知識網紅”。但我自己還是在作曲,還是在研究總譜,還是會做理論性的研究。可以找到平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表和節奏感,要逐漸去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自己的風格。
我最近推出了自己作曲的作品《海邊的圖書館》,我從小彈鋼琴,所以寫了一些鋼琴的作品。現在有一種新的流派叫簡約主義,是符合我們年代精神狀態的一種音樂風格,它的情感表達更簡潔,更低調,也更悶騷,不像浪漫派那么夸張。我把這種西方的簡約主義和東方的自然哲學進行交匯,試圖塑造一種叫做自然簡約主義的風格。我會不斷地去寫作品,去豐滿這個風格。接下來,會堅持每個月推出一個作品,四月份的新作品叫《緬甸的雨季》。
渭南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赤壁市趙李橋茶業“私人定制”茶產品獲顧客青睞
東山佘村600畝梨花谷亮相 帶動鄉村產業振興
【奮斗者的故事】花匠自學成才 種出四季花海
重慶發布2018年高校學生資助政策 6類資助保障困難學生上大學
穿T恤聽古典音樂 田藝苗:撕下的不是正裝是“裝”
多家快遞公司上調派送費,你的快遞費會漲嗎?
梁園區鼓足干勁推動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
-- 吹響嘹亮號角 開啟奮進征程
相山區積極做好第四季度民生工程宣傳工作
成都市加快構建五級城市綠化體系
政府副縣長李榮齋組織召開第十招商組調度會
工信部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公布 南京3項目入選
市質檢院“五個進一步” 落實優化營商環境要求
峨橋鎮“清潔城鄉 美好家園”重點整治成新常態
工業垃圾 怎能亂倒?
王建清代表走上“代表通道” 講述“工匠精神”如何“衣缽相傳”!
利州區全面治理“一卡通”問題力保惠民政策落實到位
九江市河長辦組織召開河長制責任單位聯絡員工作會議
全省先進女職工事跡晉中報告會舉辦
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越野滑雪比賽在長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