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向環境污染宣戰大會引發企業家思考與行動
26日下午,我市召開向環境污染宣戰大會。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堅定不移做好生態環保工作,共同拿下環境污染這個“堡壘”,以實際行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市委市政府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擔當和前所未有的決心勇氣,不少企業家對此也展開了深入思考,并拿出了具體行動。
觸動極大——
不僅關乎運營更決定存亡
“如此規模、如此規格的大會,彰顯了壯士斷腕的決心和背水一戰的勇氣,讓我們感到了市委市政府向污染宣戰的堅決態度。”6月25日下午,梅蘭集團組織集中收看了全市向環境污染宣戰大會,集團總經理周玉斌坦言觸動極大,“對于企業來說,今后環保問題不僅關乎企業運營,更直接決定企業存亡。”
大會一結束,一分鐘也不耽擱,周玉斌立即召開集團會議,加緊研究制定梅蘭搬遷改造行動方案。
回顧泰州發展歷史,以小化工、小電鍍、小鋼鐵為代表的“草根產業”,曾對發展和就業作出過貢獻。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模式,已走到絕路盡頭。
“環保倒逼轉型升級,面對這場艱難的硬仗不能有任何等待觀望。”興化市文峰特鋼材料廠董事長朱文華感觸很深。5月24日,包括文峰特鋼在內的戴南鎮300多座國家早就明令禁用的中頻爐一夜之間被拆除或關停,在朱文華看來,這是當地不銹鋼產業多年來沒有下決心進行轉型升級的一個苦果。“大家心里都發生了一場‘九級地震’,這個事敲醒了每個人,環保真的是企業的生命線。”
這幾天,朱文華走了5個省。“我就是要出去學習學習,看外面先進企業有啥經驗。”他取經的結果是,人家主要有三個“金剛鉆”——一是工藝先進,二是設備環保,三是產品附加值高。(下轉04版)
(上接01版)
“戴南人也有能力做到,我們有信心打好不銹鋼產業轉型升級硬仗。”在不銹鋼行業摸爬滾打30多年的朱文華說,戴南人不僅不能泄氣,還應加強招商引資,將這一發家致富的產業真正做成環保的優勢產業。“比如我們研發的盾構機配件可代替進口產品,那就可爭取引進盾構機制造商來合資生產。”
快速行動——
不光算“經濟賬”還要算“環境賬”
過去,企業發展只算“經濟賬”,仿佛只要經濟指標靚麗,企業就是“優等生”。
而如今,再不能這樣簡單算賬了,必須仔細算算“環境賬”“長遠賬”。
在泰州,60歲的梅蘭集團被視為“元老級”企業。2017年梅蘭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利稅3.9億元,今年預計銷售收入可突破50億元、利稅可突破5億元。
“‘經濟賬’固然好看,但我們現在更迫切要算好長遠大賬,因為這事關企業可持續發展。”周玉斌直言。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梅蘭集團所在地已由60年前的荒涼之處變成人口密集區。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發布的推進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的工作意見精神,梅蘭集團將實施搬遷。
“我們的搬遷不是原有項目的簡單復制,而是以蘇州氟化工產業園為對標模式,緊緊依靠已有的含氟新材料產業優勢,通過搬遷改造實現徹底的環保轉型,向附加值更高的高端產能邁進。”周玉斌介紹。
根據計劃,今年內梅蘭將全面啟動搬遷。這陣子,梅蘭正對現有廠區環保設施進行提標改造,通過與國內知名環保設計單位合作及技術攻關,大幅減少固廢、污水產生量,然后將技術成果應用至搬遷項目中。屆時,預計污水總量將比老廠區削減20%,梅蘭還將斥資逾1億元建設危廢處理中心,確保產生的危廢處理達標。
不僅梅蘭集團,更多的企業動了真格。
走進泰興經濟開發區的阿克蘇諾貝爾氯乙酸化工(泰興)有限公司,會看到應急池升級改造工程正加快施工。“工程投入約200多萬元,確保今年底竣工。”公司現場經理趙爾康說,“池子平常用不著,建成后還要安排專人管理維護,但一旦碰到緊急情況它可使污水不外排。我們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按高標準不斷完善環保設施,確保萬無一失。”
對于化工企業的污染治理,趙爾康還提出獨特見解。
“化工企業很多會伴隨廢渣、廢液、廢氣,但判斷一個化工企業環保情況,不能光看‘三廢’有沒達標,還應看其工藝。有的生產工藝雖然滿足當前要求,但不符合今后發展,這樣企業要提前亮‘紅燈’。”趙爾康認為,許多化工企業的違法違規成本很低,罰一點款他們根本不在乎。所以對企業排污處理不能不痛不癢,一定要讓企業感到環境保護這根“紅線”一點也不能踩,否則不僅會“劇痛”,更可能“倒下”。
高港區的江蘇澳倫特印刷器材有限公司,則已將公司污水處理污泥按規范收集、存貯,并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置。該公司很快將組織環境影響評價,對污泥產生量做進一步核定。
泰州市華麗塑料有限公司產品99%出口,面臨的環保要求更為嚴格。公司副總經理錢海慶表示,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與全市向環境污染宣戰大會的召開,讓企業界對環保重要性的認知有了一次巨大提升。“我們正與相關機構合作,對企業進行全面綜合整治,確保環保問題不留一個死角。”錢海慶說。
這兩天,華麗塑料以最快的速度梳理出了車間尾氣、噪聲、雨污分流不清等方面的問題,今年計劃斥資3000萬元,在年底前解決全部問題。
在錢海慶眼里,環保上投的每一分錢都很值。“舉個例子,一家美國公司找代工企業,在國內考察了不少,發現只有華麗在涂uv涂層油時,專門使用鋼制二次容器避免油污滲透地面,從而最終選擇了我們。”錢海慶說,這家美國公司去年即給華麗帶來16億元訂單。
短 評
“要我改”與“我要改”
□龔嚴
企業是地方財稅的重要來源,但同時,也是污染物排放的主體。在生產過程中切實保護好環境,是企業的基本義務,是對企業的底線要求,法律有規定,道德有約束,企業必須做好。尤其是這次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的信訪件,所涉企業更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實打實、硬碰硬完成整改任務。
不管做什么事,被動行事與主動作為,效果一定大相徑庭。做好污染防治,停留在“要我改”更是遠遠不夠,有了“我要改”的認識,才會真正有動力、有干勁。
解決“我要改”的問題,首先要提高站位、提升境界,認清形勢、喚醒良知。我們一切的發展都是為了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美好,如果我們的發展不但沒有增進人民群眾幸福感,反而成為生態環境惡化的源頭之魔,成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心頭之患,這樣的發展一定出了問題。雖說發展是企業與生俱來的追求,但社會責任卻是企業的立身之本,企業既要交靚麗的經濟賬、更要交完美的社會賬,既要算好眼前賬、更要算好長遠賬。如此,才是一個有責任、講擔當的企業,才能真正贏得社會尊重,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贏。
解決“我要改”的問題,關鍵要正確看待環境保護與企業發展的關系。要知道,靠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發展已經走到了絕路盡頭,在環境緊約束下,污染形成的環保成本將會越來越高,無論是經濟成本,還是法律成本、道德成本,都是巨大沉重的,甚至是企業無法承受的。只有著眼長遠,主動調整,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之路,才是根本。這次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既是壓力,也是契機,倒逼我們徹底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真正把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的要求落到實處。
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贏得永續發展的光明未來,沒有誰是觀眾,沒有人可以做路人,企業更要見責任與擔當。
市食藥監局開發區分局圓滿完成第六屆綠博會食品安全保障任務
2018中國濮陽國際雜技藝術節經貿活動籌備推進會召開
我市開展春季義務植樹活動 王建軍、張雁毅、王隆慶等參加
走馬樓社區開展“廉課堂”:學模范、知廉辱、講正氣、樹清風
工委舉辦2018年度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培訓班
企業必須學會算“大賬”
北海市圖書館舉辦第三十五期悅讀吧活動
深化監察體制改革 向著全覆蓋邁進 ——全面從嚴治黨再出發系列綜述之二
雨山區檢察院“四輪驅動”落實司法責任制
全省防汛督導大檢查第十組來同督導檢查
龍巖監獄聯合青草盂社區開展道德講堂活動
南寧:產業融合帶動現代農業發展
徐州市民宗局召開與市紀委第四派駐紀檢組見面會
蚌山區緯二路街道積極做好軍轉干體檢工作
我市聘任首批30名“民生工作觀察員”
唐河縣桐河鄉第二中心小學成功召開2018年秋期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
我國對外投資總體較為活躍
市公安局深化放權明權 方便群眾辦事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日用陶瓷分會第四屆會員(代表)會議在潮召開
宿遷市民政局召開社會救助工作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