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宣城市人社局、財政局關于印發〈宣城市精準實施就業脫貧工程暫行辦法〉的通知》(宣人社〔2016〕13號),現就就業脫貧工程政策解讀如下:
一、就業扶貧對象是哪些人?
答:就業扶貧的對象是16-59周歲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的農村貧困勞動者。
二、就業扶貧對象可以享受哪些政策?
(一)可以參加就業脫貧技能培訓嗎?
答:技能脫貧培訓包括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技工教育培養三種方式。貧困勞動者原則上每年每人可免費參加1次技能脫貧培訓。
1.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培訓期間補貼標準:貧困勞動者免費參加所在地組織的就業技能培訓(含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創業培訓,給予伙食、住宿和交通補助。伙食補助標準為30元/人·天,住宿補助標準為50元/人·天,交通補助標準為20元/人·天。伙食補助采取補給培訓機構與直補個人相結合辦法,住宿補助補給培訓機構,交通補助直補個人。由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安排貧困勞動者外出(所在鄉鎮以外)參加培訓的,其培訓期間的食宿由培訓機構統一免費安排,按實際培訓天數將伙食、住宿補助補給培訓機構,并給予參加培訓人員往返交通補助;在本鄉鎮范圍內參加培訓的,按實際培訓天數將伙食、交通補助直補參加培訓人員。
2.技工教育培養:在貫徹落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關于開展技能脫貧千校行動的通知》(人社部發〔2016〕68號)基礎上,對在我省技工院校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子女,再給予每生每學年3000元生活、交通補助。省內生源學生戶籍非就讀院校所在市縣的,由其院校負責提供相關材料后,學生本人到其戶籍所在市縣申領。此項補助與“雨露計劃”不得重復享受。
(二)可以享受轉移就業交通費補貼、扶貧基地崗位補貼、居家就業補貼嗎?
答:貧困勞動者在省內外轉移就業的每年可根據就業地不同,按縣(區)內200元、市內300元、省內外400元標準享受一次性交通費補貼;
貧困勞動者在人社部門認定的就業扶貧基地就業的,可按月享受崗位補貼,具體標準由各縣區制定;
無法外出的貧困勞動者在家從事手工編織、來料加工等工作6個月以上,可享受每人1000元一次性居家就業補貼。
(三)人社部門目前開發了哪些崗位用于吸納貧困勞動者就業?
答:目前人社部門開發的吸納貧困勞動者就業的崗位有就業扶貧基地崗位、輔助性崗位、公益性崗位。農村貧困勞動者到就業扶貧基地企業就業,企業依照政策法規與貧困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購買社會保險。輔助性崗位主要為農村保潔、保綠、護林、護路、保安等崗位,輔助性崗位簽訂勞務協議明確雙方責任和義務,購買人身意外傷害商業保險。在公益性崗位就業的貧困勞動者可按公益性崗位政策享受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
(四)貧困勞動者創業可享受哪些政策?
答:有創業意愿的貧困勞動者可享受免費創業培訓、創業指導服務,符合條件的可享受不超過1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對創業成功的給予一次性5000元創業扶持補貼。
(五)介紹貧困勞動者轉移就業的機構或個人,可以享受補貼嗎?
答:對職介機構、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所或鄉村能人介紹、組織貧困勞動者轉移就業的,對成功介紹或組織貧困勞動者與企業簽訂12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按每人250元標準給予機構(個人)職業介紹補貼。
(六)就業扶貧驛站是什么?有哪些功能?
答:就業扶貧驛站是省人社廳推出的就業脫貧工程品牌項目,驛站主要承載扶貧車間(含一、二、三產業各類經濟實體)、電商服務中心、公共就業服務中心等功能。扶貧車間的功能是通過吸引企業入駐,吸納貧困勞動者就業;電商中心的功能是幫助貧困勞動者線上銷售農產品和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公共就業服務中心功能主要是為農村貧困勞動者提供就業創業服務及部分便民服務,讓貧困勞動者不出村就能辦理業務。
(七)就業脫貧工程資金來源及發放時間、發放程序?
答:就業脫貧工程資金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省人社廳下撥的就業補助資金;二是地方政府撥付的扶貧資金;補貼發放時間為申報材料審核通過后下發,具體由各縣區人社經辦部門確定;發放程序為貧困勞動者及有關機構(個人)到所在村(社區)進行申報、鄉鎮人社所初審、縣級人社部門審核、縣級財政部門審批,審批通過后撥付。
《沂蒙根據地歷史資料匯編》首發式在臨沂舉行
昭化區用活財政資金杠桿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
人社局第一屆職工趣味運動會
襄城縣:縣長孫毅就大氣污染防治情況進行實地調研
全力改造中小學C級校舍
宣城市2017年就業脫貧工程政策解讀
林州市規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重點民生項目
交警二大隊首創輕微人傷、財產損失交通事故處理新機制
商合杭高鐵或明年底運營 合蕪間最快40分鐘
今明最低氣溫重回零上 元旦仍晴冷臺風"跨年上崗"
全市深化改革專項領導小組聯絡員會議召開
寵物殯葬行業問題不少誰來監管
[社會]樂平公安交警夜間出擊掐滅“鬼火”
樂平市樂港鎮發展蔬菜產業促菜民增收調查
紹興市供銷合作總社一行來遼源開展友好合作產銷對接活動
大樹倒伏車輛“中招” 園林部門緊急排險
上高田心鎮人大協調抗旱緩解災情
我市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方便百姓就醫
河南發出“求賢令” 一次提供6.6萬個崗位
皖中學子助力家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