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溫州市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8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溫州市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0年)
義務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為進一步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切實提高我市義務教育發展水平,根據《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40號)、《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浙政發〔2017〕25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溫州教育發展需要,突出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實現協調,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為2020年溫州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和高水平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一)優先發展,統籌規劃。在全面振興農村、加快農村現代化進程中堅持優先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做到公共資源配置優先保障農村義務教育。堅持城鄉一體,統籌規劃,協調推進,進一步加快農村義務教育發展。
(二)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深化城鄉義務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城鄉教育資源一體化配置、教師調配一體化管理、財政投入一體化保障、優質資源一體化共享的機制,進一步健全城鄉義務教育管理體制。
(三)提高質量,促進公平。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均衡發展和品質提升為重點,圍繞提高質量、促進公平,整體提升城鄉義務教育水平,讓城鄉學生在家門口享有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
(四)分類指導,有序推進。根據城鄉義務教育發展趨勢、發展水平和發展需求,堅持城鎮擴源、農村提升、精準施策、分類指導,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
三、工作目標
到2020年,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全部就讀公辦學校,免費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全面完成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占比達99%;城鄉校網布局更加合理,義務教育超常規模、大班額現象全面消除;縣域義務教育均衡化水平全面提升,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整體差異系數小于0.30,基本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均等化;20%以上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評估;11個縣(市、區)全部通過省教育基本現代化評估。
四、主要措施
(一)推進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一體化。
1.完善城鄉學校布局一體化規劃。各地要根據常住人口規模、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城市化發展趨勢和義務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的要求,統籌謀劃城鄉義務教育校網布局一體化。留足城鄉教育發展用地,加強城鄉教育布局規劃與城鄉建設規劃的銜接,抓住“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的機遇,將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落實到城鄉建設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在推進新區建設、舊城改造和城鄉結合部開發中要優先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加快義務教育設施建設。根據我市大都市發展策略,進一步優化大都市區教育設施一體化布局規劃。
2.落實城鄉學校一體化建設。一是繼續推進城鄉標準化學校建設。2018年全市新建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20所,標準化學校占比達97%以上。到2020年,全市標準化學校占比達99%以上。各地要對照《浙江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鶞蕵藴省?,認真做好義務教育標準學校創建成果的鞏固提升。各地老城區范圍未達到標準學校要求、以及未達到建設配套學校要求的小規模居住區,由屬地縣級政府統籌新建或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新建的義務教育學校必須符合浙江省中小學校建設標準,并適當提高。二是繼續實施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加大對偏遠鄉村學校和辦學條件薄弱學校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改善城鎮民辦新居民子女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鄉村)寄宿制學校的辦學條件,促進城鄉間、校際間辦學條件趨向一致。2018年實施“全面改薄”工程28個, 2019年全面完成農村薄弱學校改造任務。
3.實施城鄉教育裝備一體化配置。各地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進城鄉教育裝備一體化。至2020年,所有學校均實現寬帶到教室,無線寬帶覆蓋校園教學、辦公及主要公共活動場所,全面實現教學班班通、人人通,全市小學、初中每個教室均配置多媒體小平臺。城鄉中小學的實驗儀器、體藝器材、圖書資料和信息化裝備均達到《浙江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全市85%以上的小學、初中按要求建成功能室達標校。
4.推動城鄉社會教育資源一體化整合。根據“1+x+y”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群布局和運行機制,在充分發揮學生綜合實踐基地作用的基礎上,各地要整合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展覽館、體育館、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鄉村文化禮堂等社會教育資源,積極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教育活動。各地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推廣鹿城區“學生社會實踐大課堂”做法,加強城鄉社會教育資源一體化整合,統籌推進中小學綜合實踐、社區服務、研學旅行等活動開展,促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
(二)推進城鄉教師隊伍建設一體化。
1.健全城鄉教師流動機制。各地要認真貫徹《溫州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6-2020年)》,建立健全城鄉教師流動機制。一是積極推動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校長、骨干教師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城鎮學校和優質學校教師每學年到鄉村學校交流輪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干教師不低于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0%。二是完善職稱評聘政策。各地要將小學、初中教師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經歷作為申報中高級職稱的前置條件。對長期在鄉村學校任教的教師、或從城鎮到鄉村學校交流任教的教師,在申報高級教師職稱時予以傾斜。三是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各地要落實任教津貼、特崗津貼、生活補助金和鄉鎮工作補貼等鄉村教師待遇傾斜政策,及時調整津貼標準,按照越往基層、越往艱苦地區補助水平越高的原則,使鄉村教師實際收入水平高于同職級城鎮教師收入水平。四是加強鄉村教師培養培訓。各地要優先安排鄉村教師參加各類培訓,不斷提高鄉村教師業務能力。要重視鄉村學校全科教師的定向培養,確保鄉村學校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加強鄉村骨干教師和校長培養,不斷深化“綠色耕耘”送培行動,市三個層次骨干教師培養向鄉村教師傾斜,力爭每所鄉村學校至少有一名縣級以上骨干教師。
2.加強鄉村學校師資保障。一是完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組織實施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和定向招聘計劃,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學校任教,補充和優化鄉村教師隊伍結構。二是完善鄉村學校編制管理。對鄉村小規模學校,按照班師比與生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師編制,并逐步壓縮學校非教學人員。為解決鄉村教師編制不足,各地可探索學區(鄉鎮)內教師走教制度,對走教教師根據實際給予相應工作補貼。三是組織實施銀齡講學計劃。各地可根據需要組織實施銀齡講學計劃,支持樂于奉獻、身體健康的優秀退休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并對參與銀齡講學計劃的退休教師在工作條件、待遇等方面予以保障。
(三)推進城鄉教育質量提升一體化。
1.深化城鄉集團化辦學改革。各地通過名校辦分校、強校扶弱校、老校帶新校,以及委托管理、聯盟辦學等靈活多樣的集團化辦學形式,組建城鄉教育集團,充分發揮城鎮優質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先進教育理念、科學管理方法、優秀師資隊伍等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新建學校輻射,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推動城鄉集團化辦學改革,組建以優質學校為龍頭、城鄉學校共同參與的教育集團,扶持和帶動薄弱學校發展,促進城鄉教育的優質化、均衡化、特色化發展。
2.推動城鎮優質資源向農村輻射。一是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構建由城鎮向農村輻射的網絡平臺。各地要以智慧校園建設為抓手,加快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步伐,不斷提高山區、海島、鄉村學校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鄉村教師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要積極利用網絡服務平臺,加快城鎮優質教育資源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輻射。二是加強數字化教育資源應用,搭建城鄉優質資源的共享平臺。以溫州教育大數據平臺為依托,加快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開發、收集、整合、應用,進一步豐富我市數字化教育資源庫。要重視省之江匯廣場、溫州市中小學云圖書館、“第一答疑”平臺等優質教育資源的建設與應用,充分發揮網絡遠程教學、大數據、云計算和微課的優勢,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在全市范圍內的共建共享。三是落實名師工作站(室)的城鄉全覆蓋,讓優質教師資源惠及更多鄉村學校。要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研訓模式,全市每年在鄉村學校建立10個以上市級名師工作站(室),100個以上縣級名師工作站(室),開展名師帶徒帶教活動,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輸出名師資源。
3.實施薄弱初中質量振興計劃。各地以浙江省振興公辦初中行動為契機,認真制定和組織實施城鄉薄弱初中質量振興計劃。一是選配好管理團隊。要加強薄弱初中領導班子隊伍建設,鼓勵支持思想新、能力強、工作實、敢創新的教師擔任校級領導或中層干部,建立高效、務實、穩定的管理團隊,提高薄弱初中學校校級領導管理水平。二是強化教學研究。抓住課堂教學、集體備課、教學反思等環節,開展校本研訓,著力提升教師的崗位自覺和教學自信。各地各校要立足校情、學情研究,制定出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對策措施。三是加強政策扶植。要出臺薄弱初中提升獎勵辦法,建立教學質量提升獎勵機制,健全教師崗位成長的政策導向,促進薄弱初中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4.加強小規模學校質量監控。各地要高度重視、妥善解決鄉村小規模學校問題,切實辦好群眾需要且有辦學條件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在妥善解決學生吃住行困難的前提下,按照先建后撤原則,逐步撤并招生難以為繼的鄉村小規模學校。要進一步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建立教學質量定期檢測和跟蹤分析機制??h級教研部門要加強教學指導,落實幫扶措施。要積極探索小規模學校教育管理策略,注重發揮教職工主觀能動性,確保管理順暢、質量不降。
(四)推進城鄉管理水平提高一體化。
1.啟動城鄉教學新常規達標活動。各地要進一步落實《溫州市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指導意見》,組織實施教學新常規、作業優化、學科教研組建設三大行動。開展小學、初中教學新常規達標校、樣板校創建活動,到2020年,全市創建小學教學新常規市級示范校100所,達標校實現全覆蓋;創建初中教學新常規市級樣板校60所,達標校占比達90%以上。
2.嚴格控制城鄉義務教育規模和班額。組織實施《溫州市消除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大班額三年行動計劃》,徹底消除義務教育階段學校56人以上大班額現象,提倡實施小班化教育。要規范城鄉義務教育招生和學籍管理,杜絕新的大班額出現。從2018級起全市小學、初中起始年級的班額分別不超過45人、50人。到2020年,各地小學、初中班額達標率要達到100%。各地要按照國家辦學標準,嚴格控制義務教育學校的招生范圍和招生規模,小學、初中辦學規模不超過2000人,九年一貫制學校、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義務教育階段辦學規模不超過2500人。
3.統籌解決城鄉隨遷子女的就學。按照國家“兩為主”要求,將隨遷子女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探索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入學量化管理機制,簡化優化入學手續,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安排隨遷子女就學,公辦學校學位不足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安排在普惠性民辦學校就讀。各地要保障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免費義務教育,與本地戶籍學生享有同等的教育權利。
(五)推進城鄉教育經費保障一體化。
1.統一城鄉教育經費標準。各地要優先保障城鄉義務教育經費,建立城鄉一體化教育投入機制,保障城鄉教育的同步發展。根據本地財力制定城鄉統一的項目經費生均撥款標準,按照城鄉學校學生人數核撥年度財政資金。對小規模學校的項目經費生均撥款標準,根據實際按一定比例上浮。對城鄉公辦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的生均公用經費再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保障城鄉公辦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的正常辦學需要。
2.統籌解決城鄉貧困學生資助。要進一步健全城鄉困難家庭學生資助體系,完善資助政策,統一資助標準,暢通資助渠道。各地要健全困難家庭認定機制,加大國家資助和社會救助力度,確保將建檔立卡的困難家庭學生納入資助范圍,及時、足額發放資助經費。教育部門和學校要主動對接各慈善機構、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多渠道、多形式解決困難家庭孩子的資助問題,使所有困難家庭孩子都能平等地、有尊嚴地接受教育,更好地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五、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要加強對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工作的領導,強化政府統籌,健全部門協調,要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總體部署和我市城市化進程,把統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擺在重要議事日程上,切實抓好落實。要及時解決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碰到的困難問題,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實到位,工作目標如期實現。
(二)明確部門職責。教育部門要加強與各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深入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發改部門要優先安排城鄉義務教育建設項目,確保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布局規劃的落實。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妥善解決小班化試點學校、小規模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和民辦民工子弟學校的辦學經費支持。機構編制部門要按國家有關政策主動幫助教育部門解決教師編制短缺問題。人力社保部門要積極配合教育部門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促進教師資源在城鄉學校的合理流動和均衡配置。國土資源、規劃、住建、民政等部門要認真履行各自職責,共同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三)強化工作督查。市、縣(市、區)政府督查部門和教育督導部門要建立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專項督查機制,定期對各地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工作開展督查,并將督查結果與縣(市、區)政府年度目標考核掛鉤,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南關區]長春市委統戰部到東風社區參觀調研“同心圓工程”建設情況
1-10月份海陵區制造業入庫地方稅收30856萬元 同比增長10.85%
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研究提升教育發展質量、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化軍民融合發展、籌備國際海洋周等事項
省水利廳到扶溝縣督導檢查農村飲水安全工作
還沒上車就已“下車” 乘客用嘀嗒出行遭“秒完單”
關于轉發溫州市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
默克爾酒吧喝酒 不想讓“脫歐”掃興
天轉涼,請添衣
石橋外來人員子女游櫻花大道
青年博士故鄉行 鄒城發展又添智囊團
周口市工商局強化網絡誠信宣傳 倡導網絡市場品質消費和經營風尚
湖南省巾幗巧手扶貧公益項目在湘西州啟動
長樂漢子李紹龍堅守二十年 傳承創新喜籮老手藝
省政府對嘉興放心農貿市場創建工作進行考核
距離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我市家政市場逐漸升溫訂單接不過來 有些預約要等10天后
捐造血干細胞傳遞大愛,他是菏澤第39人
我市將建設20個文體中心
我市全面構筑保護網絡為外貿發展保駕護航
旅游部門支招春節旅游如何“游”才能玩盡興
市工商局扎實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