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善款交到了孩子們手中。
一個個愛心捐助者的故事,感動了受助學生。
受助孩子們表示,要把愛心傳遞下去。
叔叔請放心,我一定努力學習,回報社會。
大連銀行沙建支行的志愿者每年都到現場幫忙。
圖/首席記者柳松楊
昨日下午1時,“家鄉父老送你上大學”活動捐款發放儀式如期舉行。65名受資助的貧困學生、愛心人士及部分學生家長參加了儀式。市文明辦,團市委,市教育局,希望辦、市青基會及大連晚報社的相關領導出席了儀式。儀式上,65名貧困學子得到每人至少5000元錢的助學金。至此,第19年“家鄉父老送你上大學”活動圓滿畫上句號。
資助者現場對接受助學生 言談話語感動學生
在昨日的捐款發放儀式上,來了不少資助者,按照現場張貼的大名單,資助者和受助學生都可以很容易地“對接”。在見到對接學生的時候,一些資助者繼續表達著自己的愛心:連續六年都來捐出自己零花錢的東北路小學陳含籽小同學,昨天又和姥姥宋淑華來到儀式現場。姥姥通過工作人員喊麥找到資助學生吳青青后,拉住小姑娘的手,上下打量著,然后面帶微笑地說:“嗯,這身高、胖瘦挺合適,跟我閨女差不多。”原來,老人想把自己女兒的一些不怎么穿但還挺新的衣服送給她,這讓吳青青再一次感動。
慈善總會南關嶺義工站的徐維志站長和幾位義工昨天也參加了捐款發放儀式。他們身著藍色義工馬甲,與資助的孩子們熱情交流,鼓勵他們勇敢的面對未來,“將來遇到困難可以隨時告訴我們”。
一位多年獻愛心的資助者對受助學生說:“貧困并不是你的錯,也不要對家庭、父母有怨言,要懷揣大家的愛心勇敢地生活和學習,不要畏懼,相信自己,一定能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說這話時,這位資助者始終是雙手合十,打心眼里表達著對貧困學生的祝愿。
致受助學生一封信 希望你們常懷感恩之心
在為受助學生發放助學金的信封上,正反面都粘貼了內容。正面:是捐助者的捐款數目和聯系方式;背面:是主辦方大連晚報社給受助學生的一封信。
親愛的同學們:
……
同學們,當你拿到助學金時,請仔細看看信封正面的資助者對接信息,抽空給資助你的愛心人士打個電話或發個短信,告訴他們你是誰,說上一句感謝的話。對,一句感謝的話,對資助者來說,足矣!他們都是不求回報的愛心人士,他們心中最大的希望,就是每一位貧困學子都能順順當當地上大學,千萬別讓貧困擋住了求學的路。他們還希望你們能夠好好把握自己的前程,在大學里好好讀書,將來回報社會,做一個有用的人。
作為主辦方,我們希望每一位受資助的貧困學子都能夠把家鄉父老的這份愛心牢牢記在心里,作為今后人生奮斗的動力。將來,在有能力的時候,也能將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家鄉父老獻愛心19年 資助貧困學生2000余名
助學金能夠順利籌集到,最應該感謝的還是濱城的家鄉父老。
在今年的募捐活動中,設在晚報社的捐款辦公室,每天都絡繹不絕,感人的愛心故事一個個上演。有拄著拐杖獨自乘公交車來捐款的90高齡老爺爺;有捐出自己兩次參加鋼琴比賽獲得500元獎金的學齡前兒童;有連續六七年每年捐款5萬元資助10名貧困學生的企業老總蔡總;還有身患重病、仍拖著病軀來獻愛心的阿姨……每一個走進捐款辦公室的人,無論捐款多少,都令人欽佩!
“‘特困生檔案’特別行動——家鄉父老送你上大學”,是2000年大連晚報策劃的愛心助學項目,至今已經堅持了19年。
由于活動的覆蓋面廣以及公開透明,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經成為濱城響當當的愛心助學品牌。今年,共有65名貧困學生需要資助,在短短三天的時間里,共收到愛心市民和愛心企業的捐款總計32.8萬余元。
19年來,“家鄉父老送你上大學”活動累計募集助學款900余萬元,已資助2000余名貧困生圓夢大學。這些受資助的學生,懷揣著家鄉父老的大愛,踏上了自己的人生旅途,并將愛心傳遞下去。
受助學子感言
是您讓我們柳暗花明
尊敬的各位愛心人士,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是趙廣明,剛剛畢業于24中學。很榮幸代表所有學生向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表達由衷的感謝。
我的父母都是殘疾人,一家人住在姥姥姥爺家。在5月份姥爺還因病去世,可謂是雪上加霜。每月只能依靠姥姥的退休工資及低保拮據生活。即使如此,我仍然堅信海明威老人的話:一個人生來不是被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打不敗他。憑借這種信念,經歷高三一年的備考,我以理科649分的成績考入華南理工大學。
首先,允許我代表所有學生向我們的父母表示感謝。無論他們的身體如何,資產如何,他們總會傾盡所有撫養我們長大成人,并努力讓我們成為一個道德高尚,值得別人尊敬的人。人的出身是無法改變的,既然無法改變我們就要接受。貧窮,殘疾,離去不是他們的過失,請不要把我們虛榮心的葬送推卸于他們。他們做到了他們能做的一切。
請感謝他們,請孝順他們,請愛他們。請不要讓他們每天活在內疚的痛苦之中,這是我們必須做到的。
其次,請感謝我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在退休之后,本應頤養天年,卻不辭辛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從牙縫里擠出來的錢供養孫子孫女的學費。他們可能思想落后,觀念落后,可能讓我們反感,但請記住,他們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
請不要向他們發火,不要讓他們生氣,他們做了他們應該做的,更做了他們可以不做的。
然后,請感謝我們的老師和同學,他們陪伴我們多年,他們容忍我們的任性,他們抓住一切的機會給予我們知識,和做人的品質。所以,請不要忘記他們,請在微信或qq上多與同學聊聊天,請有時間常會母校看看老師。
最后,請感謝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是他們,與我們陌不相識卻奉獻自己的一份力,一份愛心。是他們,讓我們感受到社會間的溫暖。當我們以后長大成人后,請讓我們將愛心傳遞下去,不要忘了當年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我們,是他們讓我們柳暗花明。
我經常問我自己:華南理工我滿意嗎?結果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的努力永遠不夠。我們和其他人一樣也不一樣。我們需要多的付出。家庭環境不應該是我們的壓力,而是我們在勞累之后想要放棄時繼續前進的動力。請讓我們在大學之中更加努力,學會寬容,真誠,節約,堅強,感恩。我相信,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北京東城首個黨群服務中心啟用
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檢查煙花網點 防范安全事故
潘國華帶隊檢查節前市場價格、物資供應等情況
分宜縣就業局開展迎“七一”主題黨日活動
65名孩子每人獲得5000元愛心善款
市食藥局檢查餐飲企業“年夜飯”食品安全
市二院黨委書記吳慶軍一行赴結對幫扶村開展春節走訪慰問活動
三十載奔忙 守一顆匠心——記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副總工程師潘永堅
臨沂人大常委會黨員干部紀律作風整頓動員會召開
出行請收好這份攻略
第十八屆315國際消費品(大連)博覽會明日啟幕
商南提升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
[新都區]區政府第25次常務會會議召開
45名選手榕城賽根雕 獲獎作品拍賣款項用于定西扶貧
我市推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 簽訂一批合作協議 石光亮出席儀式
中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關于做好2017年建設工程監理統計報表的通知
雷州茂良村推進新農村建設 古村落煥發新活力
貴港日報評論員:亮出新時代貴港新風采
景德鎮市一篇統計分析報告獲市領導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