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是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市,2046平方公里范圍內,“景城一體、景鎮一體、景村一體”,發展鄉村旅游得天獨厚。近年來,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為指導,融脫貧攻堅“四大硬仗”與發展鄉村旅游為一體,共幫扶貧困群眾948戶,使2168人增收受益,覆蓋率達到16%。
抓基礎,強化旅游扶貧工作保障
整合資源,形成旅游發展合力。林州市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擁有國家a級景區9家,其中5a景區1家,4a景區1家,3a景區7家。已形成以紅旗渠紅色教育游、大峽谷綠色生態游,林慮山藍天滑翔游為主的三色旅游品牌。獲得國際生態休閑示范城市、中國旅游知名品牌、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等“國字號”品牌28個。為形成旅游發展合力,林州市由紅旗渠集團牽頭,投資1.8億元,對林州市核心景區資源進行整合,實現了政府對景區的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經營,提升了我市旅游產業整體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為旅游扶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組建隊伍,強化旅游扶貧力量。林州市將原有的風管委、旅游局、旅游指揮部等機構合并成為旅發委。組建了總資產24億元的旅游投融資平臺紅旗渠集團,在石板巖、黃華、合澗等5個旅游重點鎮成立了分公司。成立了旅游警察大隊、旅游工商分局和旅游巡回法庭,總警力達到60人。成為全市旅游的有生力量,為旅游扶貧提供了堅強保障。
編制規劃,做好旅游扶貧頂層設計。結合景區資源和貧困村、貧困戶的分布特點,投入1000余萬元,聘請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等知名規劃設計機構,瞄準世界一流景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了包括《林州市全域旅游總體規劃》《林慮山風景名勝區詳規》在內的多項旅游規劃,共涵蓋了16個鄉鎮420個村,其中旅游帶動135個村。力爭通過全面整合、深度開發貧困地區的旅游資源,把“風景”轉化為產業,把生態轉化為效益,幫助旅游景區周邊和具有旅游資源的貧困村脫貧致富。 完善基礎設施。先后投資16億元,完成了旅游黃金通道、觀光大道、林石路、任石路、渠畔路、渠東路、太行天路黑化、北太行天路等旅游通道建設,總里程達到300公里。投資8600萬元,完成7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的改造提升和飲水工程。投資580萬元,建設了林州智慧旅游系統。市財政每年投資1000萬元用于改善貧困地區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為推進旅游精準扶貧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加大項目建設。以住建部批準的石板巖特色小鎮建設為目標,投資6.8億元,建設推進了露水河綜合整治、蒼溪花街、文化藝術創作基地、仙霞谷開發、太極山景區提升、鄉村旅游示范園等項目;以黃華鄉村旅游扶貧示范區為目標,投資2.15億元,建設推進了游客中心、太行山森林運動公園、中華古板栗園等項目;以紅旗渠申遺為目標,籌資13億元,謀劃實施了紅旗渠綜合提升、漳河人家綜合體、紅旗渠冰雕館、紅旗渠vr展示體驗館、實訓基地等項目;以淇淅河濕地公園建設為目標,投資4.6億元,建設推進了萬泉湖提升等項目。初步實現了建設一個項目,形成一個景區,帶火一片貧困鄉村的成效。 發展鄉村旅游。建設了幸福廟荒文旅村、柏尖溝度假區、薰衣草莊園、茶馬古道、牡丹園等一批精品鄉村旅游示范點。圍繞這些示范點,積極推進鄉村旅游后備箱工程,開發了紅旗渠—太行大峽谷,廟荒—天平山—洪谷山,柏尖溝—茶馬古道—臨淇牡丹園—采桑魯班小鎮,陵陽鎮小米公社—薰衣草莊園—水河生態園—磨盤小鎮—東崗武家水等多條旅游扶貧線路,有效帶動沿線發展。
加大旅游扶貧推介。先后赴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武漢等地進行了宣傳推介,把“鄉村旅游扶貧”內容專題列入推介手冊,著力打造北京等大中城市的后花園。在《林州旅游在線》專門開設了“鄉村旅游專欄”。打造了采桑大嶺溝杏花節、黃華鎮采摘節等一系列鄉村旅游品牌。有效擴大了林州鄉村旅游品牌,助推了旅游扶貧事業快速發展。 抓引導,激發旅游扶貧內生動力 林州市出臺了旅游扶貧實施意見,從貧困戶創業和旅游經營主體帶貧等方面進行激勵。 激勵貧困戶創業,對在景區內開設經營項目的貧困戶給予租金減免。對貧困戶經營的鄉村旅游項目申報成2星、3星、4星經營單位的,根據食宿型、餐飲型、體驗型等類別分別給予2000-100000元獎勵。貧困人口取得林州市講解員、導游員證的,每人給予1000元、3000元獎勵。 鼓勵旅游經營主體帶貧。對旅游經營主體通過安排就業、資產租賃、訂單收購、引客入村等方式帶貧的,按照標準分別給予6000——30000元獎勵。 開展旅游扶貧培訓。由旅發委牽頭,人社局和各鄉鎮配合,深入各旅游扶貧重點村開展鄉村旅游扶貧專題培訓,重點培訓村干部、駐村工作隊長、鄉村旅游帶頭人、鄉村旅游經營戶等。截止目前共培訓了300余人次,有效拓展了貧困地區旅游發展視野和思路,提高了貧困人口的致富能力。
抓幫扶,做實旅游扶貧工作成效 “鄉村旅游扶貧示范區+農戶+貧困戶”模式。通過政策引導,財政支持,在條件較為成熟的黃華鎮投資5億元,依托“山渠路,園村戶”資源,以桑園、廟荒、止方、魏家莊4村為核心,打造了總面積16平方公里的鄉村旅游扶貧示范區,帶動全鎮26個村165戶貧困戶走上了創業就業的脫貧致富道路。 “聯合社+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石板巖鎮成立鄉村旅游聯合社,鼓勵各村成立合作社,將所屬農戶的土地、房屋等資產折合入股,合作開發高端民宿、生態休閑等旅游產品,引導貧困戶創業就業。全鎮155戶貧困戶,276人,人均受益2000元以上。 “公司+農戶+貧困戶”模式。省投資集團開發的太行大峽谷鄉村旅游項目,把周邊4個行政村243個農戶的土地、房屋等資源進行整合后統一管理,集中經營,每年支付農戶各類費用400萬元以上。該項目共覆蓋貧困戶19戶,戶均收益5115元,其中省級旅游扶貧重點村桃花洞村共有10戶貧困戶,戶均收入達到1.92萬元,當年就實現了整村脫貧。 “基地+農戶+貧困戶”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鄉村旅游扶貧基地12個,幫帶貧困戶339戶。其中臨淇鎮萬泉湖景區扶貧基地流轉周邊4個村1200畝土地,涉及9戶貧困戶,每戶年收益1500元以上;有2人與景區簽訂務工協議,每人年增收1.2萬元。景區還采取免房租、給資金的方式,扶持貧困戶秦建瑞在景區內實現創業經營,年收入2萬元以上。 “農家樂一幫一帶貧”模式。市政府鼓勵貧困戶自主開辦農家樂,優先給予貸款和獎勵,各鎮也根據本鎮特色,積極落實資金、用地等優惠政策。一些貧困戶通過創辦農家樂脫貧后,轉而成為扶貧生力軍,形成了先富帶后富的良性發展局面。全市農家樂經營戶517家,其中有122家經營戶與155戶貧困戶結對,安排保潔、服務等就業崗位,實行“一幫一”帶貧,每戶保底增收1000元。 實踐證明,貧困地區往往是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實施旅游扶貧,帶動性強、覆蓋面寬,且持續性好、返貧率低,是脫貧攻堅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林州市旅發委將會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全國鄉村旅游示范市三個國家級品牌為目標,主動作為,全面發力,為林州2020年全面脫貧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調研蓬溪工作
聚焦健康醫療大數據 打造大健康產業“濟南范本” 數據存儲中心將于8月底開工建設
澤州勞動仲裁案調解率高
川新網:金口河區貧困勞動力順利入職浙江浦江
靈山縣生態養殖引領行業新風
林州市以全域旅游助推脫貧攻堅
高薪新同事哭窮借錢 借到就消失了 原來是個慣犯!
董曉宇主持召開市政府黨組會議
“柳江兩姐妹遇害案”進展:檢察機關以故意殺人罪對被告人提起公訴
貴陽大數據教育實訓基地培訓184名大數據人才
2018年市委1號文件聚焦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
市工商局加大投融資機構監管力度
我區召開精準扶貧及東西部扶貧協作2018年工作部署座談會
嚴懲涉黑涉惡犯罪 南充首例涉黑案主犯獲刑20年
耀華建設管理有限公司關于紹興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交警互聯網支付及罰繳平臺二期項目(重招)的公開招標公告
四個“全國第一”打造全國首個木材交易電子商務先進標準體系試點
我市出入境申請實現“最多跑一次”
古鎮人民醫院引入“共享輪椅”
高清圖:盲童孩子快樂過“六一”
我市“三強”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1至4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