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動員大會,會上發布了2018年市委1號文件《關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1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1號文件進行解讀,我市出臺10條政策措施,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
南京建設創新名城將分兩步走
“出臺這一文件是南京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舉措。”出席發布會的副市長蔣躍建說,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明確提出啟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21”戰略,即建設“一個名城”: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兩個中心”: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以及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1月3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大會,對創新名城建設進行全面動員部署并發布1號文件,向全市上下釋放一個強烈的信號,表明一個鮮明的態度,就是南京要發展、必須抓創新,南京抓創新、必須爭一流。
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將分兩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創新核心指標進入全國前列。第二步,到2025年,成為全球有較強影響力的創新名城。
打造“五名”標志,建設“五最”城市
創新名城建設的主要內涵就是打造“五名”標志、建設“五最”城市。“五名”,是指“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園區”。“五最”,是指接軌國際,建設開放創新氛圍最佳城市;融通創新,建設創新效率最高城市;互聯互通,建設資金流、信息流等樞紐功能最強城市;依法治市,建設知識產權保護最嚴格城市;包容發展,建設營商環境最優城市。
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核心支撐主要是建設“兩大中心”:一是綜合性科學中心。重點是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國家研究中心,開展前沿科學技術研究,建立戰略科技力量,推動原創成果突破,打造科技創新“高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性發展。二是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主要是深刻把握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形成歷史性交匯的機遇,用產業的思維抓創新,把科技作為一個產業來打造,把科技成果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增長點,努力在“三高”即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打造高新技術園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實現新突破、新跨越。
重點推進十項工程,建設創新名城
1號文件的核心內容是10條政策措施,包括強化戰略科技引領、支持名校名所與名城融合發展、推動科技成果和新型研發機構落地、大力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著力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全力建設一流科技產業園區、加快形成創新創業空間新格局、努力打造國際化創新創業人才高地、健全科技金融服務和財政支持體系、營造開放包容的優良環境。為此,南京將重點推進十項工程:
——推進“兩落地、一融合”工程。推進新型研發機構落地,通過三年左右的努力,要使我市新型研發機構總數突破200家,孵化出更多南京本土創新型企業。推動相對成熟的科技成果項目落地、市場化運作、企業化運營,促進科技成果高效率轉移轉化。推動高校院所和地方融合發展,支持高校院所與國際名校合作在寧舉辦特色學院和高端服務機構。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深化軍民技術轉移轉化合作。
——推進創新人才集聚工程。廣聚高端人才,深入實施“百名頂尖專家領創行動”和海外人才“345”引進計劃,探索實行特殊人才特別舉薦制度,加快培育、集聚和使用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全面實施大學生“寧聚計劃”,放寬本科以上學歷和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落戶條件。有效解決人才安居、子女就學、健康醫療和獎勵激勵等問題。
——推進戰略科技引領工程。重點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建設國家實驗室、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戰略平臺,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鼓勵推動在寧高校院所、企業等單位申報承擔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力爭形成一批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圍繞南京主導產業,加強基礎性研究,深化源頭式創新,攻克顛覆性技術,搶占事關長遠和全局的科技戰略制高點。
——推進創新企業倍增工程。支持企業搞研發、搞創新,鼓勵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機構、集聚研發人員、加大研發投入。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爆發式增長,力爭今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增長50%,到2020年達到4000家以上。加大中小企業和初創型企業扶持力度,根據其對本市經濟發展貢獻,給予一定獎勵。
——推進高端產業培育工程。圍繞南京“4+4+1”主導產業方向,聚焦產業核心關鍵技術,推進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創新產業集群。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5萬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80%左右。
——推進一流園區建設工程。構建以江北新區為引領、高新園區為支撐、“雙創”基地為基礎的創新布局。按照統一管理機構、統一支持政策、統一園區品牌、統一考核體系的原則,加快15個高新園區的實體化運作,加大項目落地、人才引進、產業培育力度,逐步將園區主導產業集聚度提高到60%以上。
——推進重點改革突破工程。優先解決好“人、錢、地”等問題: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造力;今后五年,市區財政至少安排專項資金100億元,并建立市場化運作的科技創新基金100億元;大幅度降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用地成本,保障土地供應。
——推進開放創新提升工程。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入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加快布局一批海外創新中心,建立國際技術轉移專項基金,支持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成果和項目,支持收購或投資設立海外研發機構。打造高端活動平臺。放大留交會、軟博會、全球未來網絡發展峰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等特色展會效應,舉辦“贏在南京”系列國際創新創業活動。深化創新協同協作。與國內外先進地區建立創新合作的有效機制,主動融入長三角城市群創新網絡,促進創新資源共享、創新鏈條共建、創新協作共贏。
——推進創新惠民拓展工程。依靠科技創新建設低成本、廣覆蓋、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體系,有效解決衛生醫療、污染防治、健康養生、移動通信、公共安全等群眾關切的民生問題。圍繞“我的南京”便民服務、江心洲人工智能示范島等重點領域加強科技應用,提高城市建設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圍繞基層科技隊伍建設等補缺補短、加強科技支撐,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在扶貧脫貧、就業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推進創新環境優化工程。大力發展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創投基金,加快科技型企業掛牌上市步伐,形成各類金融工具支持創新發展的良好局面。大力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建設中國(南京)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完善知識產權法庭司法保護職能,使創新活動在南京得到依法保護。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設一批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優化創新服務保障。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營造勇于探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環境和法治環境。
捷報!省運會清遠代表團奪金捧銀
海南拆遷職工可辦理租房提取公積金業務
大冶開展計量器具管理信息系統培訓
源匯區人防辦五項措施確保筑牢清明節廉潔防線
進村入戶宣傳忙扶貧政策暖民心
2018年市委1號文件聚焦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
市工商局加大投融資機構監管力度
我區召開精準扶貧及東西部扶貧協作2018年工作部署座談會
嚴懲涉黑涉惡犯罪 南充首例涉黑案主犯獲刑20年
耀華建設管理有限公司關于紹興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交警互聯網支付及罰繳平臺二期項目(重招)的公開招標公告
孝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速
我市體育代表團在省運會上再添3金
城固五堵鎮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
共繪新時代“四美廣漢”藍圖
新興鄉村振興出實招謀實效 打造5條精品村5條精品線路60條示范村
市領導到新泰市調研指導工作
[外事辦]副主任段華旭會見中英風險投資協會副會長
[點軍]率先完成“雪亮工程”建設聯網任務
跳臺滑雪獨苗常馨月:2022年,不會只有我一個人
清鎮市借力誠信建設打造創業擔保貸款新模式初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