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聞網(記者羅青)近年來,泰和縣緊緊圍繞“紅、綠、古”特色,在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鎮村環境整治等工作中,積極探索農村文化建設。
發展現代農業產業文化,通過注入文化內涵,積極發展觀光農業、旅游農業,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如蘇溪的楊梅產業、馬市蜀口和泰墾的有機茶產業,通過賦予“茶”文化和“楊梅”文化,提升產業發展的內涵,每年接待的游客均在10萬人次以上。據統計,全縣現有各種類型的采摘園、休閑觀光農業園、農旅休閑山莊300家以上。
農村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該縣圍繞“鄉風文明”目標,一方面,在新農村建設點規劃建設好“五個一”文化陣地,即一個文化健身廣場、一個文化宣傳欄、一個文化活動室、一支農村文化隊伍、一個文化廣播室。另一方面,注重保護文化遺產。如馬市鎮蜀口古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將古樹、宋墓、明清祠堂、古民居的保護有機結合,彰顯其“一門二十一進士”的歷史;橋頭鎮高剡自然村的“八棟古屋”在新農村建設時,風格、圖案、結構、色調保持了“八棟古屋”的原汁原味,讓古建筑和新農村村莊相得益彰。同時,根據“宜居宜游”定位,通過挖掘文化、打造精品的方式,高標準打造了蘇馬線、碧澄線兩條美麗鄉村示范線,蘇溪鎮旗山村、灘尾村、蘆子洲、塘登村至馬市鎮車田村、蜀口村,澄江鎮黃岡玉華山、上田村浙大舊址至禾市鎮槎灘陂、螺溪鎮爵譽村,串點成線,形成了新農村點與旅游文化的完美結合,今年1至4月迎來游客20多萬人次。
將“鄉村治理”文化融入到鎮村環境整治中,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村規民約,全縣70%以上村組完成了《村規民約》的修訂和完善,有效規范了村民行為。同時,加大鎮村環境整治的宣傳,深入挖掘各地的民風民俗、傳統習俗文化,引導村民做“文明人”“清潔戶”,努力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加大鄉村治理力度,充分挖掘鄉賢文化、宗祠文化,大力開展“最美家庭”“最美身邊人”等評選活動,引導農村和諧有序發展。
四川貧困大學新生咋讀書?這份資助大禮包你要知曉
市人大代表馮達貴:調整產業結構 更新水果品種
古橋百年圓夢,村民喜慶盛世
《印象岳陽樓》我省首部3D光影劇小年夜面世
中宣部授予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抗災搶險英雄群體“時代楷模”稱號
泰和積極探索農村文化建設
鄢陵縣:加快項目建設 積蓄發展后勁
壽春路明年有望升級“變臉” 打造特色精品道路
無論在哪 “愛心婆婆”能幫就幫
臨沭縣曹莊鎮堅持零容忍對新增違法建筑依法拆除
防城港市引進試種多個品種海水稻
分享家庭故事、傳承優良家風——南京市舉辦最美家風故事分享匯
虞城縣鎮里固鄉加強農村河道管護工作
太行山大峽谷景區今年收入突破億元大關
雅安需要響亮城市名片
【溫暖河南】幫老人回家
南明區召開城建領域 黨風廉政建設提醒約談會
南昌46個便民服務中心已接入民生檔案遠程平臺
打造繁花似錦的高原花城
持續“大學習”熱潮區農林畜牧局開展理論知識自學自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