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整治的竹里畬族鄉風光。 (記者 蔣超 攝)
竹里畬族鄉廢棄許久的校舍成了文化禮堂。 (記者 蔣超 攝)
殺年豬、打糍粑、唱山歌,臨近春節,走在泰順縣竹里鄉的石板路上,在潺潺水聲、竹海濤聲中感受畬鄉濃濃年味,別有一番風味。和記者一樣被吸引的,還有一群來自寧波的游客,他們紛紛感嘆,在連綿群山與茂密竹林之間,竟有這樣一個世外桃源。
“竹文化、畬族文化、國學文化,是竹里的三張金名片。”面對一雙雙好奇的眼睛,竹里畬族鄉副鄉長仇葉劍習慣性地客串起導游,“喏,前面的竹里館內,有不少令人叫絕的竹制工藝品。”
館內小橋流水、欄桿迂回,不同品種的竹子將小院點綴得古樸淡雅。館主羅祖華正在埋頭雕刻竹子,一刀一劃間,一叢“竹子”躍然竹片上。“太厲害了!”邊上游客忍不住拍手叫好,還有人問起售價,但很快被另一名游客的驚嘆聲打斷:“里面有更牛的。”記者循聲找去,只見竹雕展覽館內有幅22米長的《五百羅漢》,“長”在竹子上的羅漢們或笑容可掬,或怒目圓睜,每個都不一樣。
“去年一年下來,竹制工藝品賣了200多萬元,多的時候,館里一天涌入上千人,我和一群徒弟都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來。”羅祖華笑著說,竹里館的前身是一個雜草叢生的廢棄竹木加工廠,當時僅有一千多常住人口的竹里,別說游客,就連泰順本縣人,也極少有人知道。2012年他接手這個廢棄加工廠后,本只想改造成一個創作室,沒想到會發展成為一個旅游景點。
站在邊上的仇葉劍接過話茬,近年來,他們依托美麗鄉村建設,發力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尋常民居改造一新成了“畬鄉小院”,廢棄許久的校舍辦起了文化禮堂,違建工廠拆除后建成畬族文化廣場,從量變到質變,“城在園中、村在景中、人在畫中”的愿景,逐步變為現實。
好環境推動項目落地,文禮書院、鳳棲谷民宿村、竹里云溪民宿等項目接連扎根,進一步匯聚起人氣。2017年,該鄉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5%,全年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旅游業直接營業性收入3600萬元。
游客紛至沓來進一步激發投資熱情。記者采訪時,竹里村村民陳海波正在修改一張圖紙,他準備再投200多萬元,對竹里云溪民宿進行擴建;而在鳳棲谷民宿村,工人們正忙著修筑噴泉池,浙江鳳棲谷旅游開發公司經理謝愛迪為此忍痛謝絕了100多位游客住宿。而身兼茶石村黨支部書記的羅祖華,僅2017年,便接待了20多批次針對茶石村的投資考察團。
“發展旅游改變了竹里人的生活模式。過去竹里人靠山吃山,主要靠砍伐毛竹和外出打工為生,如今辦民宿、開農家樂、賣農產品,‘坐’在家里把錢賺。”村民雷圣忠對此深有感觸,他僅通過出租多余房間一項,一年就能創收兩萬多元。羅祖華告訴記者,按照計劃,茶石村茶坪自然村本該整村異地安置讓位旅游項目,但最終選擇在原址附近重建村莊,“村民對家鄉未來發展信心滿滿,都舍不得搬走嘍”。(記者 戚祥浩 王艷瓊 縣委報道組 鄭亦揚)
廢物發電實現“三贏”
“蚊子來咬我吧,別去碰小雞!” 登上央視的重慶遼寧小學因為一個實驗火了
直擊九江高考!家長穿旗袍、紅衣服為孩子加油打氣
聲稱沒有收到判決書拒不履行義務楊某拘留所呆一夜后還了錢
大亞灣再動員再部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
泰順竹里畬族鄉打造綠富美
我市召開2018年“雙打”工作會議
貴州:四個特色節會入選全國系列慶祝活動
開足馬力生產
襄陽市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工作報告
鄭人豪姜建軍:全力以赴把中國海博會辦得更高更強更好
不留手尾 不留死角 不留遺憾
大力弘揚新風正氣 塑造教師隊伍新形象——武寧二幼開展作風建設工作會
確保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成一個、運行一個、見效一個”
湘潭市委第六輪巡察反饋情況公布
【鞍山老好吃】非著名小吃“兩館小龍蝦大排檔”
湖州師范學院留學生在“留動中國”浙江賽區選拔賽中喜獲佳績
2018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出爐!桐昆入選
黃海濤在礦區調研
雞冠區區人大財經委召開工作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