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記者走進安居區攔江鎮涼風埡村,便被一排美麗的川東民居所吸引。臨河而建的房子青白相映,每家門前屋后還種有各種蔬菜,春天已經來臨,處處一片生機盎然,綠意濃濃。河對面就是一座中西結合的小學校園。
曾經,涼風埡村是一個較為嚴重的水淹村,一個典型的貧困村。如今,通過易地搬遷、危房改造和產業扶貧等,村民居住舒服了,村里的道路通順了,產業發展也不愁了,孩子們讀書更方便了。
易地搬遷住進了新房
“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站在易地搬遷的美麗新居前,村民周道良感慨萬千地說。在搬遷前,45歲的周道良一家9口人擠在兩間舊房子里。“住進新居后,妻子的病也好多了,岳父還得到一個公益性崗位,河對面就是小學,孩子讀書也方便了。”
2016年,涼風埡村啟動易地搬遷工程,按照微田園模式為易地搬遷戶打造了美麗新居。僅集中安置就有19戶,分散安置7戶,安置人口23人,2017年春節全部入住。
“涼風埡村是省級旅游扶貧村示范村,無論是易地搬遷還是危房改造,我們都是按照微田園的模式進行的。”攔江鎮黨委副書記劉洪波介紹說。
產業發展群眾錢包越來越鼓
“現在黨的政策好,日子越過越紅火!”3月2日,記者走進張陽新家時,他和妻子正在院子里晾曬臘魚。他的身后,是一棟2層三間的洋樓。47歲的張陽新是d級危房改造用戶。這兩年,在村干部的幫扶下,他家不僅住上了小洋樓,還通過貧困戶2萬元無息貸款,養了100多只土雞,加上種植白芷等中藥材,兩人年收入上萬元。
涼風埡村第一書記吳杰說,2016年以來,村里積極探索“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開始種植胭脂脆桃260畝、脆紅李110畝,2017年又擴大種植胭脂脆桃230畝、脆紅李120畝。同時,通過小額無息貸款,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截至目前,涼風埡村已有14戶貧困戶獲得26.6萬元的無息貸款發展產業脫了貧。
回想起剛進村時,吳杰感慨地說,當時村里僅有苞谷、油菜等傳統作物,通過這幾年的產業扶貧,現在村里的產業多元化了,特色種植、特色養殖越來越多。
相信未來生活一定更加美好
去年年底,周道良申請了貧困戶的2萬元小額無息貸款,準備挖建一個魚塘養黃鱔和魚。“今年,涼風埡村的民宿酒店問漁軒就要開業了,我們養的魚可以直接提供給酒店!”周道良估計著,精心打理好這1畝多魚塘,一年能收入2萬多元。他還準備送大兒子去學廚藝,以后回來開個農家樂。對于未來的生活,周道良信心滿滿。
“現在,攔江鎮正在打造‘十里桃花園,萬畝蓮花湖’的旅游發展大格局,涼風埡村也位于規劃的旅游環線上。這里的山水微田園,不僅帶給村民們幸福安居的生活,還要帶來致富之路!”吳杰興奮地說。
(全媒體記者 蔡志凌)
假動物 真科普
外嫁女梁碧華返鄉辦廠助鄉親脫貧更讓產品遠銷海外讓德慶醡打開鄉親致富之門
市圖書館舉辦專題圖片展
大鵬辦事處鵬城社區“百姓文化講堂”開課啦
荊州“七五”普法工作接受省督查組中期督查
涼風埡村的美麗蝶變
“德陽創客·旌英匯”舉行
宜昌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中研學 扛起責任真抓實干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市直宣傳系統召開財務整改暨黨風廉政建設推進會
南京市選出首批“健康家庭”“健康市民”
省僑辦副主任鄭建民蒞汕開展僑務工作深調研
新港鎮積極做好秋季禁燃禁燒工作
合肥經開區舉辦第二期留守兒童專干培訓
市第四屆人大代表第六小組調研渦陽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開展情況
我省擴大貧困群眾的增收門路著力提升貧困地區“造血”功能
當好排頭兵爭做實干家 推動全市政法工作走在前列
沈陽兄妹因房產過戶求助"外婆家"高郵警方遠程服務
唐道明深入南湖一線巡查
內江市中區農林局率隊參觀考察夾江縣現代林產業經濟基地
新春運 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