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從市大氣污染防治辦傳出消息,我市去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66,連續四年全省最優、全國前列;全年優良空氣289天,連續四年全省第一,優良率80.3%,是全省唯一超過80%的城市,創我省歷史新高;PM2.5濃度從2013年的6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3微克/立方米,削減幅度達31%,遠超國家“大氣十條”削減20%的考核要求。
搶眼成績單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將“生態立市”作為我市三大發展戰略部署之一,強調要把良好生態作為立市之本、發展之道、惠民之要。市政府采取扎實措施,確保空氣優良天數比例提高,保持“鹽城好空氣”品牌。“空氣質量提升工程”被列為市政府2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
自2015年8月我市取得立法權以來,先后出臺《綠化條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條例》《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等三部地方性行政法規,都和大氣污染防治息息相關,推動了我市大氣污染防治相關工作法制化、規范化。
市環保局局長周俊介紹,守護“鹽城藍”,我市打出防治系列組合拳,制定出臺《鹽城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從工業企業升級改造、揚塵污染防治、機動車污染防治、燃煤鍋爐淘汰等多方面入手,夯實大氣污染防治基礎。
搬遷關閉重污染企業。城市建成區人口密度大、擴散條件差,我市先后搬遷或關停位于市區城北的鋼鐵、水泥、化工等大氣排放重點企業,搬遷鹽城熱電有限公司,主城區全面完成重污染企業關閉。
專項治理臭氧污染。我市在全省率先對臭氧指標進行源解析,強化分析研究,2016年開始,在全省率先開展汽車行業涂裝廢氣等市區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東西發動機等60多家企業先后完成治理,重點企業投入都超億元,市區臭氧指標迅速改善,在全省排名也由下游進入前列。
加強農作物秸稈禁燒,我市成為2014年以來全省唯一連續四年八個季度環保部和省環保廳考核“零火點”的城市。淘汰燃煤小鍋爐,全市3000多臺10蒸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全部淘汰整治。改造工業廢氣排放升級,對全市火電、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24家企業廢氣排放進行升級改造,全部達到國家最新標準,1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全覆蓋,四個化工園區及區內化工企業全部建成園區統一的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管理系統。
同時,我市加大推進綠化造林力度,改善空氣質量。2013年以來,全市共完成新造林100萬畝,新增城鎮綠地面積約8000多公頃,造林總量連續保持全省第一。
全省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現場會召開
市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指導檢查局駐政務中心窗口工作
省安委會第二巡查組進駐太白湖新區開展延伸巡查
[國土局]市國土局召開2018年度汛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
陽江籍著名畫家謝天賜訪問陽江日報社
我市去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超八成
快遞柜使用費到底該誰出
“陽光分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助推器”
北京市購車搖號普通指標申請量下降
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吉林全面振興
20余家中央、省級網絡媒體記者來并采訪
衛輝市獅豹頭鄉龍臥村村集體經濟項目結果公示
【治污降霾 保衛藍天】我市多部門聯合開展柴油貨車尾氣路檢專項執法行動
鹽城與銅川開展高質量對口扶貧協作
全市召開公路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推進會
候場
“一封家書”喚起海內外銅陵人的游子情
汛前練兵
鋼城教育基金成立,為鋼城教育添“薪”加“油”
“兩館一宮一中心”“五一”期間迎來參觀小高峰